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临床普外科电子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for Clinicians(Electronic Vers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影响因子: 0.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5308
  • 国内刊号: 11-933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腔内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对策

    作者:秦少华;解远峰;曲丽媛;张杰;战激光;逄晓军;郝庭嘉;赵堂海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经腔内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第一〇七医院82例(82条肢体)接受CDT治疗的ALLI患者发生的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25例(30.4%),包括骨筋膜室综合征13例(15.9%),CDT治疗中血栓脱落引起二次栓塞5例(6.1%),穿刺点处血肿2例(2.4%),结膜出血2例(2.4%),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1.2%),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1例(1.2%),溶栓导管引起的动脉穿孔1例(1.2%).结论 CDT治疗ALL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引起的并发症多数可采取保守治疗方式治愈.

  •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

    作者:解远峰;赵堂海;张杰;战激光;逄晓军;秦少华

    目的 评价导管接触性溶栓在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32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患者,采用溶栓导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部分病例联合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观察患肢血管通畅程度及血运情况,统计治疗前后患肢踝肱指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本组溶栓总有效率达93.8%,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15±0.06升高至0.81±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内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溶解大部分血栓,治疗后复通率高,可显著提高保肢率,是介入治疗术后再闭塞的首选治疗方法.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血管腔内治疗

    作者:赵堂海;秦少华;曲丽媛;战激光;张杰;逄晓军;解远峰;田宗华;郝庭嘉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七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2例中275条肢体PT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局部麻醉下的血管腔内微创介入治疗.其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74条肢体;血管成形联合支架置入201条肢体,并对其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手术成功268条肢体(97.5%),闭塞血管完全开通,恢复正常的血液回流;7条肢体左髂总静脉段未能完全开通.随访240例(91.6%),随访时间12~96个月,平均(48.3±20.2)个月.其中完全缓解94条肢体(34.2%);明显缓解174条肢体(63.3%);轻度缓解7条肢体(2.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 开放清创联合Top-closure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疗效观察

    作者:王晋军;谢秀霞;李温温;王兆伟;李林;姜桂喜

    目的 探讨开放清创联合皮肤牵张闭合系统(skin stretching securewound-closure system,Top-closure)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效果.方法 青岛大学附属海慈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糖尿病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血流、对症护理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开放清创联合Top-closure治疗,通过持续或间歇地多向牵张皮肤达到闭合创面的目的.结果 60例糖尿病足患者经治疗1~4个月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较常规换药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开放清创联合Top-closure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有效避免了患者高位截肢.

  • 肢体军训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的血管腔内治疗

    作者:赵堂海;李梦文;王立华;解远峰;秦少华;战激光;张杰;逄晓军

    目的 探讨应用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肢体军训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七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3例四肢军训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CDT治疗的临床资料.Rutherford急性肢体缺血分级,Ⅰ级1例,Ⅱa级23例,Ⅱb级15例,Ⅲ级4例.患者均接受CDT治疗,其中单纯CDT 22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17例,CDT+PTA+支架置入4例.结果 本组导管溶栓时间为1~7天,平均(3±2)天.根据术中血管造影及术后随访结果,治愈32例(74.4%),Ⅰ级1例,Ⅱa级21例,Ⅱb级9例,Ⅲ级1例.其中单纯CDT 22例,CDT+PTA 6例,CDT+PTA+支架置入4例;有效11例(25.6%),Ⅱa级2例,Ⅱb级6例,Ⅲ级3例.均施行CDT+PTA治疗.2例(4.7%)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予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5例(11.6%)溶栓过程中发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趾、保肢成功.43例(100.0%)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108个月,平均(48±1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 CDT治疗四肢军训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适宜于战时伤病员的救治与后送.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早期结合针灸治疗对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

    作者:华尚伯;顾卯林;黄永刚;郭吕;胡天平

    目的 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早期结合针灸治疗对胃肠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初步探讨针刺疗法早期干预在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LC术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外科常规方案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基础之外,于术后6小时开始予以针刺疗法干预,每天2次,至术后第1次排便为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情况、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情况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针刺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情况,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LC术后针刺疗法早期干预显著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提前,首次排便时间提前,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恶性呕吐、腹胀、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诊救治

    作者:胡文贤;王晋军;薛智军;李强;姜桂喜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海慈医院血管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ALEDVT)患者,旨在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ALEDVT的急诊救治水平.方法 通过基础治疗、滤器置入、股静脉切开取栓术、血管成形术及置管溶栓术等治疗方法,处理不同症状的患者.结果 患者肢体肿胀、静脉通畅度、自觉症状及肢体周径等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 尽可能迅速、彻底地去除血栓,减少深静脉瓣膜损害;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有效减少静脉性坏疽的发生;防止致命性肺梗死是ALEDVT治疗的关键.

  • 对比三种不同手术在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分析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左传同;徐晟伟;鞠青;解思滨

    目的 对比观察开放结直肠癌手术、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无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35例采用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气腹组,30例采用无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无气腹组,20例采用开放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开腹组.测量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10分钟(T2)、60分钟(T3)、90分钟(T4)时患者的气道锋压(PIP)、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血清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气腹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T2时,气腹组PIP、CVP水平明显升高,且PaCO2值随手术时间延长而升高,血清pH值随手术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 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肺功能有明显影响,不适合有心肺功能障碍的结直肠癌患者选用.无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的早期复发

    作者:单思洋;王建伟

    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三位的癌症,并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肝脏是结直肠癌常发现的转移部位,约 50%~60% 结直肠癌患者将会发生肝转移.肝切除术是目前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对高度选择的患者 5 年生存率可以提升到 58%[1].然而,超过半数患者发生术后复发,Ⅱ - Ⅳ期的肠癌患者 2 年内复发的占总复发患者的 3/4 左右 [2],并且术后复发是患者肝切除术后主要的死亡原因.复发部位肝脏常见,其次是肺.早期复发的 5 年生存率 26.9%,而晚期复发的患者 5 年生存率为49.4%[3].

    关键词:
  • 结直肠癌肝转移围术期化疗研究进展

    作者:王梦梦;杨学敏;杨开宁;高伟;王大志

    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大约50%~60%会发生转移,肝脏为常转移的器官.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考虑其中仅少数肝转移为可切除以及转移灶切除后的高复发风险.围术期化疗已经在多项研究中进行了探讨,目的 以增加手术机会、降低复发风险.但在治疗期间患者化疗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影响手术切除后预后,如何对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预测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肿瘤相关基因检测的飞速发展,如RAS基因的突变状态不仅对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手术切除预后也具有评估意义.此外,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等局部治疗技术的涌现已纳入多项临床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就以上几方面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庄培涛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一种预后极为不良的疾病,且根治性切除率低.患者通常存在腹部疼痛、皮肤瘙痒、体重减轻、黄疸等临床症状.谷氨酰转肽酶(y-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可反映胆道系统梗阻情况,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可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检测,但特异性欠佳,因为其升高还可见于其他器官恶性肿瘤及良性病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成像(ultrasonic,US)是用来描述胆道病变的常用方法.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作为新一代的无创检查方式,已经成为评估多种肿瘤疾病进程的有效手段.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评估肿瘤侵犯胆管范围,同时允许进行病理检查及胆道引流治疗.应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与PTC和ERCP相似,其引起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肝门部胆管癌分期方法较多,各有利弊,尚不能完全统一.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根治性切除,根治性切除标准包括:手术切缘阴性(R0)、肝外胆管完整切除、肝切除、淋巴结彻底清扫.对于一些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可给予姑息性切除或胆肠引流,个别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肝移植也已被广泛接受.另外腹腔镜和da Vinci机器人已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术前胆汁引流降低胆红素水平,以降低术后肝衰竭发生的几率,并促进术后残余肝的增大.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应用术前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作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术切除的HC的5年生存率范围约10%~40%,即使根治性切除后,术后复发率仍高达50%~70%.是否能进行局部切除、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病理分级和切缘阴性与否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 肠道微生态失衡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作者:池肇春

    近年来关于肠道细菌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逐年增多,现已共识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的肠道菌群过度生长、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炎症因子产生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和改善糖尿病症状,并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炎症得到好转,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模式,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预防也提出了新的认识.

  • 关于腹腔镜手术若干细节问题的思考

    作者:田明国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其中不乏基层社区医院.腹腔镜的微创、美观优势自不必说,但对于腹腔镜手术人们也存在着误区.譬如临床上目前存在为了腹腔镜而腹腔镜的现象,患者不加选择,医生不量力而行,这给患者的围术期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微创不是一种手术而是一种理念,腹腔镜更不是微创的代名词.开展腹腔镜手术必须坚持微创、安全、美观、经济、量力而行的原则,背离其中任何一条原则都会使该手术的优势锐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围绕这些原则,本文剖析一些临床常见的细节问题,仅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
  • 肠内营养支持及其并发症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思彤;苏钰;黄迎春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tition, EN) 是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从 1957 年Greenstein 为宇航员开发了化学成分明确的肠内营养制剂,1969 年 Stphens 将其用于外科患者作为部分或全部营养支持以来,肠内营养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显著进展 [1].随着 80 年代对肠道功能认识的逐步深入,肠内营养越来越多的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及其喂养方式的发展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 60例肛周疾病手术患者的饮食排便护理

    作者:周晓艳;宋晓梅;赵义瑞

    目的 探讨肛周疾病术前术后患者合理的饮食管理方案和排便时机,可以减少疼痛、水肿等并发症.方法 总结了60例肛周疾病手术患者的饮食排便管理.管理重点包括术前评估、术后饮食具体管理、合理干预排便等.结果 严格执行饮食管理的患者,术后第4天排便,肛周疼痛水肿等并发症较低.结论 术后第4天排便是肛周疾病患者术后排便的一个合适时间点.

  • 癌痛规范化病房建立后肿瘤科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的评价分析

    作者:张裴;杨婷;朱瑾

    目的 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 对2014—2016年肿瘤科术后镇痛及晚期癌症患者的麻醉药品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药品排序比(B=销售金额排序,A=药品DDDs排序,B/A)、日均药费(defined daily consumption,DDC)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2016年麻醉药品的总销售金额比较2014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是缓控释剂型增长比例接近两倍.2015、2016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DDDs排序上升至第一、二位,吗啡片、吗啡注射液下降至第五、九位.2015、2016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和哌替啶注射液的B/A值等于1,芬太尼透皮贴剂接近于1,磷酸可待因片和吗啡片大于1.2014—2016年DDC值及排序保持稳定.结论 本院肿瘤科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应用从品种、剂型到给药途径均基本合理.

  • 腔内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白介素-35、核因子Kappa B水平变化分析

    作者:王晋军;王兆伟;李林;陈啸;姜桂喜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腔内手术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35(IL-35)和核因子-Kappa 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腔内治疗组(PTA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抗血小板及营养神经等治疗.PTA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腔内手术的方法,遵循足部血管区域Angiosome理念及足背-底弓(plantar-pedal loop,PPL)技术开通闭塞的膝下主干动脉.以上患者均持续用药4周.结果 PTA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ABPI及TBPI、TcPO2明显提高(P<0.01).PTA组相比于常规组新生侧支血管量明显增加(P<0.05);PTA组治疗后IL-35和NF-κB水平均有显著降低.结论 腔内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其提高ABI及TcPO2,改善局部血运、增加侧支循环的机制可能与调节IL-35和NF-κB水平相关.

  • 经皮动脉內药物球囊扩张加斑块旋切手术

    作者:李强;姜桂喜

    患者,男性,77 岁.主因右下肢凉麻、间歇性跛行 1 年入院.患者 9 个月前在外院行左下肢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治疗.查体:右足皮色苍白、趾甲肥厚,趾毛脱落,皮温低.右腘动脉及以下动脉搏动未触及.增强CT 示:右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膝下动脉多发狭窄.

    关键词:
临床普外科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