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Rh血型不合致胎儿、新生儿死亡

李琴;刘郁明

摘要: 1 病例资料女,28岁,汉族.因孕38+2周临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入院.入院前20天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门诊治疗10天,1天前因腹泻诱发不规律宫缩住院.本次妊娠过程基本顺利,孕4个月时曾有先兆流产,经对症治疗痊愈.既往有4次孕产史:6年前第1胎妊娠,在106天时行人工流产,5年前,第2胎在孕5月时因不明原因胎死宫内而引产;3年前,第3胎在孕4个月时B超示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而引产;2年前,第4胎在孕8个月时不明原因胎死宫内作引产.由于多次不良孕产史,患者为查找原因曾在当地及外地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巨细胞包涵体、弓形体感染”治愈.夫妻双方查染色体无异常后,第5次妊娠.患者入院后按"急性胃肠炎、临产”,给予相关检查及对症治疗.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考虑围产期心肌病,结合本人不良孕产史、珍贵儿,即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手术顺利,新生儿娩出后重度窒息,呈贫血貌,外观未见畸形.转至新生儿科继续救治.患儿于出生7小时后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重.产后12小时总胆红素284.9 μmol/L,直接胆红素34.4 μmol/L,入院49小时总胆红素升至563.8 μmol/L,血红蛋白由84 g/L降至76 g/L,网织红细胞4.6%.查血型为AB型Rh(+),考虑有溶血可能,急查其母血型为A型Rh(D)(-).确诊患儿为Rh血型不合,溶血病,溶血性贫血.建议换血治疗,家长未从.于产后72小时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出院当天患儿死亡.2 讨论2.1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我国常见有ABO型和Rh型两大类型.前者多见,Rh血型在我国较少见,但病情重,常致胎儿宫内死亡或新生儿核黄疸.我国汉族Rh(-)发生率为0.34%,少数民族发生率为4.9%[1].Rh血型有6个抗原,其中以D抗原较强.而母体产生的抗D抗体IgG水平显著升高,引起Rh血型不同的发病率较高.当接触Rh抗原的相隔时间越长,继发性免疫反应越显著,这不仅增加了抗D抗体结合的恒定性,而且增加了对Rh抗原的亲合力[2],因此,产生的溶血病就更加严重.本例母亲为Rh(D)(-)A型,其子为Rh(+)AB型,符合此诊断,但由于在产前未检查母亲血型而漏诊.2.2 误诊原因分析患者在前4胎妊娠时,孩子均未成活,未提供检查母子血型机会,也无需要输血的指征,加之,我国输血前Rh血型检查也未列入常规,从而为本病漏诊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4次不良孕产史,医师只考虑到宫内感染、染色体病所致,虽曾进行多方检查治疗,仍忽视了溶血病,致第5次妊娠病儿患溶血病.在孕期未采取相应的预防纠治措施,以致新生儿生后发生贫血、窒息、溶血等严重病症,造成新生儿死亡,妊娠再次失败,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精神上、身体上的极大损害.综合分析该患者前4次妊娠史、染色体检查结果,这是1例较典型的Rh血型不合病例,临床确诊无疑.除第1胎外,前3胎均与溶血病有关.此类病例往往第1胎不发病,在第2胎时发病,随着妊娠分娩次数的增多,胎儿红细胞作为抗原进入母体的量愈多,抗体产生愈多,胎儿患病的机会愈多,病情也愈严重.2.3 防止误诊的措施①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妇产科、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治疗水平至关重要.②早期诊断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孕期、产时新生儿溶血,有可能减少孩子的死亡和高危因素;或者及早中止妊娠,不再生育,则可减少患者的身体损伤.③目前献血法已规定,输血必须做血型及Rh血型的鉴定.这就为今后减少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病增加了一道保险.但是,对无机会用血的患者仍需医生提高此方面警惕,提高认识该病的意识.对有病理性黄疸及不良孕产史的患者,应及时检查Rh血型,预防漏诊、误诊.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临床误诊误治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