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천진의과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147
- 国内刊号: 12-125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BMI对行急诊PCI的超急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入院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超急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入院后行急诊PCI治疗的超急期STEMI患者353例,根据BMI水平分为3组,BMI<24 kg/m2者为A组(115例),BMI在24.0~28.0 kg/m2之间者为B组(133例),BMI≥28.0 kg/m2者为C组(105例).记录院内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分析3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合并高血压病史、氢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替罗非班使用率在3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总胆固醇水平C组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水平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发再通率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发生率在C组高于A组(P<0.05).(4)院内MACE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院内死亡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入院行急诊PCI的超急期STEMI患者,肥胖能增加院内MACE的发生率,但超重和肥胖并不增加院内死亡率.
-
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对TURBT术后pT1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对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pT1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经TURBT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T1期的53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的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尿路上皮癌(单纯型)441例,B组为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90例,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种临床病理特点对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运用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与初次TURBT术后pT1期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评估影响其RFS和PFS的因素.结果:A组单纯尿路上皮癌441例(83.05%),B组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90例(16.95%).B组与A组比较更易具有高级别肿瘤(P<0.001),同时B组较A组有较高的复发率(P=0.018)、较短的无复发生存期(P<0.001)以及较高的进展率(P=0.001)、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0.001).B组与A组比较,年龄(P=0.185)、性别(P=0.135)、吸烟(P=0.728)、肿瘤大小(P=0.436)、肿瘤数目(P=0.112)和膀胱灌注(P=0.05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吸烟(HR 1.34,95% CI 1.00-1.79,P=0.048)、鳞状分化的伴发情况(HR 1.43,95% CI 1.02-2.00,P=0.040)以及病理分级(HR 1.51,95%CI1.13-2.01,P=0.005)等因素显著增加TURBT术后pT1期患者的复发风险;同时,吸烟(HR 1.80,95% CI 1.17-2.76,P=0.008)、鳞状分化的伴发情况(HR 2.07,95% CI 1.32-3.24,P=0.001)以及病理分级(HR 1.90,95% CI 1.24-2.92,P=0.003)等因素显著增加TURBT术后pT1期患者的进展风险.结论: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是TURBT术后pT1期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复发率及进展率较高,需密切随访.
-
人体肥胖指数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新人体测量学指标-人体肥胖指数(BAI)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413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是否患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NDN组).比较不同组间的BAI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AI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DN组病程、BAI、平均动脉压(M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NDN组(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DN与BMI、BAI、MBP、HbA1C、UA、FIB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MBP、HbA1C、FIB、BAI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N组BAI高于NDN组,BAI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BAI是糖尿病患者合并DN的危险因素.
-
Forsus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患者牙颌及颞下颌关节变化的CBCT分析
目的:评价分析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对牙颌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验畸形的青少年患者,使用Forsus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BCT扫描,通过Invivo 5软件分别对治疗前后的颌骨、牙与牙槽、颞下颌关节有关数据进行测量,并应用Pancherz分析法对治疗前后的颌骨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对比发现在治疗前后两组中,与髁状突在关节窝内位置的有关测量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颌骨相对位置有关的Pancherz测量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青少年患者经Forsus矫治器治疗后,颞下颌关节髁状突位置改变较少,下颌骨发生明显的向前生长,侧貌的改善和咬合关系的纠正主要是由牙槽骨的适应性改建和颌骨的生长完成.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增长与内脂素及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母体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分娩的妊娠足月孕妇,以年龄匹配原则,选取GDM孕妇及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各130例,分为4组:NGT孕妇分娩适于胎龄儿(AGA)组(NGT+AGA组n=97)、NGT孕妇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组(NGT+LGA组,n=33)、GDM+AGA组(n=69)和GDM+LGA组(n=61).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孕26周前、26~32周、32周至分娩3个阶段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ELISA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分析不同组别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组间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体脂百分含量(F%)的差异.结果: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NGT孕妇(F=13.247,P<0.001);4组孕期增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 =5.501,P<0.001),GDM+LGA组明显高于NGT+AGA组(P<0.001).GDM组孕妇妊娠孕26周之前体质量增速明显高于NGT组;GDM+LGA组孕妇妊娠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也显著增加.4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90.69±18.94)、(116.28±46.96)、(112.88±44.66)和(208.15-±81.89)tg/L(F =72.602,P<0.001),GDM+LGA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0.001).4组新生儿F%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意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妇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9,0.629,均P<0.001),孕前BMI、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是其重要相关因素.结论:孕前BMI以及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是GDM的相关危险因素;32周至分娩前体质量增速则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孕妇内脂素水平可能是联系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新生儿体成分的中介因子.
-
成人Ⅰ期原发睾丸畸胎瘤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成人Ⅰ期原发睾丸畸胎瘤的预后相关性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符合成人Ⅰ期原发睾丸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性睾丸切除术,6例患者术后辅助行BEP化疗方案,对这些资料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部位均为腹膜后,复发患者均为单纯行睾丸切除术患者,行睾丸切除术+辅助化疗的患者均无复发.本组患者手术均未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预后良好,复发患者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及BEP化疗.结论:成人原发睾丸畸胎瘤治疗方式选择与预后密切相关.对于不同临床病理特点的患者,手术联合BEP方案化疗可获得较好预后,可不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
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AIMAH)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AIMAH的19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8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内分泌检查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变化消失,24 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受抑制或正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受抑制,8例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受到抑制.18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病理示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10例临床型库欣综合征患者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3~6个月库欣综合征消失,平均随访3年,库欣综合征无复发.另外2例临床型库欣综合征患者术后复发分别予对侧肾上腺全切除术、次全切除术,术后库欣症状缓解,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6例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患者,术后高血压高血糖均有改善.结论: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是有效安全的手段.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采用椎板间入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椎板间入路治疗18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83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51±10.5)r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2.5)mL,其中单节段单侧神经根减压120例,单节段双侧减压32例,多节段减压31例.所有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神经根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183例患者有效随访165例,总随访率90.2%,随访6~34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后不同手术类型患者末次随访VAS及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椎板间入路手术能有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
肥胖儿童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清C1 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与体内抗炎因子和炎症因子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体格指标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肥胖儿童分为代谢综合征组(62例)和单纯性肥胖组(77例),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同年龄范围的体质量正常儿童62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儿童体格参数、血常规、CTRP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浓度;代谢综合征组及单纯性肥胖组同时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代谢综合征和单纯性肥胖组CTRP6及IL-10低于对照组,IL-6及MCP-1高于对照组,其中,代谢综合征组的CTRP6及IL-10又低于单纯性肥胖组,IL-6及MCP-1高于单纯性肥胖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代谢综合征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单纯性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单纯性肥胖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RP6与IL-10、HDL-C呈正相关;与IL-6、MCP-1、FPG、FINS、TG、TC、LDL-C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TG和MCP-1可能是CTRP6水平的独立关联因素.结论:CTRP6作为一种新型抗炎脂肪因子,对调节糖脂代谢有一定的作用,对改善肥胖所致的炎症状态及其相关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异丙酚复合依托咪酯诱导下对不同性别罗库溴铵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影响
目的:比较单用异丙酚或异丙酚复合依托咪酯诱导下不同性别罗库溴铵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择期拟行全身麻醉外科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18 kg/m2<BMI<30 kg/m2,分为4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设定效应室靶浓度5 ng/mL,P组(P1,P2)靶控输注异丙酚,设定血浆靶控浓度为3μg/mL;PE组(PE1,PE2)靶控输注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分别设定血浆靶控浓度为1.5 μg/mL和0.3 μg/mL.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5s内注射完毕,T1下降到0时,实施气管内插管.罗库溴铵试验剂量,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从0.29 mg/kg和0.24 mg/kg开始,各相邻剂量之间的比率为1.2.按序贯法进行试验,若患者试验结果不满意,下1名应用高1级剂量;否则,应用低1级剂量.试验满意的标准为气管插管条件Cooper's评分为优.分别计算单用异丙酚或异丙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下中青年男性和女性罗库溴铵插管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单用异丙酚诱导下中青年男性罗库溴铵插管的ED50及其95% CI为0.41 (0.37~0.46)mg/kg;中青年女性罗库溴铵插管的ED50及其95% CI为0.32(0.29~0.34)mg/kg.异丙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下中青年男性和女性罗库溴铵插管的ED,及其95%CI分别为0.47(0.44~0.51)mg/kg和0.38(0.35~0.41)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瑞芬太尼时,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的麻醉诱导比单用异丙酚时,需要更大剂量的罗库溴铵才能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
-
股骨髁间窝形态、髁间窝宽度指数与前交叉韧带损伤间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关节镜与磁共振检查,明确股骨髁间窝形态、髁间窝宽度指数(NWI)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间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行磁共振检查与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其中ACL损伤患者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8.36±8.30)岁,左膝16例,右膝14例;非ACL损伤患者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2.69±7.53)岁,左膝13例,右膝17例.观察并记录其股骨髁间窝形态,测量股骨双髁间宽度、髁间窝宽度,并应用公式计算出NWI.结果:(1)股骨髁间窝形态与ACL损伤间的关系:在30例ACL损伤的患者中,63.3%(19例)的患者髁间窝形态为“A”形,36.7%(11例)为“U”形,0.0(0例)为“W”形,三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髁间窝形态与NWI间的关系:髁间窝形态为“A”形的患者中有34.6%(9例)的患者NWI非正常,髁间窝形态为“U”形的患者中有30.3%(10例)的患者NWI非正常,两者相比,差异不明显,无显著统计学意义(JP>0.05).(3)NWI与ACL损伤间的关系:在30例ACL损伤的患者中仅有20.0%(6例)的患者NWI非正常,而80.0%(24例)的患者NWI均正常,表明两者之间相关性较低,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间窝形态的不同与ACL损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A”形髁间窝的出现是导致ACL损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较低的NWI不是导致ACL损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肽丁胺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跖疣
目的:对照观察肽丁胺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跖疣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确诊跖疣门诊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用药)、对照组1(单用肽丁胺)和对照组2(单用匹多莫德),每组24例.治疗组:每晚睡前皮损处外涂肽丁胺1次,同时每天早、晚饭后半小时各口服1次匹多莫德分散片0.4~0.8 g;对照组1:单用肽丁胺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对照组2:单用匹多莫德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疗程2~6周,随访6周,观察3组患者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1(62.5%)和对照组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P<0.05;x2=6.45,P<0.05).治疗组局部无不良反应,不影响活动,且无局部瘢痕形成.结论:肽丁胺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跖疣疗效好,操作简单、治愈率高.
-
可调控BMP-2表达的单质粒载体构建及其在ADSCs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拟构建可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表达的单质粒慢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骨修复过程中的成骨性能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取含BMP-2的慢病毒表达载体,通过菌落PCR和基因测序鉴定;将慢病毒表达载体与包装载体pMD2.G和pSPAX在293T细胞中包装,收集病毒液,转染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首先,从细胞形态学和MTT来初步分析诱导剂多西环素(Dox)不同浓度对ADSCs活性的影响;其次,缩小Dox浓度范围,在荧光显微镜下通过荧光表达强度判断Dox对ADSCs中基因表达的诱导效率,相同条件下,qRT-PCR分析BMP-2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优化Dox的诱导浓度;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Dox浓度下,转染目的基因的ADSCs中BMP-2表达,Image J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判断二者之间的剂量依赖关系.结果:1%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pUC57-BMP-2经双酶切后可获得大小约1 10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菌落PCR和基因测序证实含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VCT-BMP-2构建成功.ADSCs对Dox大耐受浓度为6μg/mL,Dox对ADSCs中目的基因表达的大诱导浓度为5μg/mL,Western blot证实ADSCs中BMP-2表达与Dox浓度(0~5 μg/mL)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成功构建可调控BMP-2表达的单质粒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ADSCs后,BMP-2的表达与Dox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IL-17、IL-6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究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6的动态变化意义及泼尼松通过2种因子对阿霉素肾病的干预机制.方法:将81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干预组,每组27只,通过分次尾静脉注射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检测4、6、8周末大鼠血生化、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肌酐变化,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应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IL-6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第4周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泼尼松干预组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P<0.05),提示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和泼尼松干预组大鼠血清IL-17、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实验第6、8周末,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干预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升高(P<0.05);泼尼松干预组大鼠血清IL-17、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IL-17、IL-6参与了阿霉素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泼尼松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17、IL-6水平参与阿霉素肾病的治疗过程.
-
环氧合酶2通过上皮间质转换促进胃癌的侵袭与转移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及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COX-2转染对人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COX-2及Snail在10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筛选构建COX-2稳定表达的MKN74、MKN45细胞系;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形态、功能及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COX-2的表达与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Snail的表达与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COX-2的表达与Snail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MKN74/COX-2细胞形态呈现EMT形态学改变,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 表达上调,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增强;MKN45/shCOX-2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铺路石样,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迁移侵袭能力减弱.结论:COX-2可以通过EMT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鬼臼毒素脲类衍生物的合成和体外抗癌活性的研究
目的:为了得到抗癌活性更高的抗肿瘤药物,设计、合成新型脲类鬼臼毒素衍生物.方法:以鬼臼毒素或4'-去甲基鬼臼毒素为起始原料经N,N'-羰基二咪唑(CDI)活化其C-4位氨基,并与仲胺类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鬼臼毒素脲类衍生物,经氢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噻唑蓝(M 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白血病(K562)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8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其中化合物6a增殖抑制活性较强.结论:在鬼臼毒素C-4位引入哌嗪环脲类结构可提高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
紫罗兰酮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转移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紫罗兰酮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经卤仿反应、烯丙位氧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2a-f和4a-f,所有衍生物均评价其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合成得到两个系列共12个紫罗兰酮酰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都经过L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了化学结构.与阳性对照化合物LY204002相比,化合物4f具有较强的抗肿瘤转移的活性.结论:紫罗兰酮酰胺衍生物中叔胺基团和3位羰基很可能是发挥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必需基团.
-
随机点动实验概述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沃森说过:“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科学的世纪”.而视觉作为人体80%以上信息的来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本视觉信息包括:运动(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亮度、形状、颜色、立体或深度视觉,其中运动信息难被察觉.人们对运动物体和静止物体的视觉感知是不相同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价视功能的指标如中心视力、静态视野、色觉、对比敏感度等,实质上只是反映了视网膜对静止物体的分辨能力,而视觉运动觉检查则是通过视觉系统对运动物体的分辨能力来评价其功能特性,因而更能准确地反映视功能状态.
-
NF-κB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在全球女性中发病率及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近几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证实炎症促进乳腺癌的发生,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是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NF-κB信号通路通常能够被这些炎症因子诱导激活,并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大量研究证实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节增殖、转移、生存相关的一些基因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促进肿瘤的恶化.
-
基础医学模式生物酿酒酵母接合型的鉴定-PCR法
目的:利用PCR法鉴定酿酒酵母a、α单倍体或a/α双倍体三种接合型.方法:根据酿酒酵母a、α或a/α三种接合型MAT基因座及附近序列信息,分别设计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提取酿酒酵母DNA作为模版和利用单菌落PCR法,进行特异性PCR扩增.结果:MATa基因座特异性引物能在a和a/α接合型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MATα基因座特异性引物则能在α和a/α接合型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结论:利用PCR鉴定酿酒酵母接合型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灵敏的方法,为基础医学单细胞真核模式生物的研究提供方便.
-
安图化学发光法检测高血压5项激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厂家试剂盒检测高血压5项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值差异,并探讨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高血压5项激素浓度值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意义.方法:选取159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分别用DRG酶联免疫试剂盒和安图生物化学发光试剂盒测定肾素浓度;选取13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用ENZO酶联免疫试剂盒和安图生物化学发光试剂盒测定AⅡ浓度;选取146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用IBL酶联免疫试剂盒和安图生物化学发光试剂盒测定ALD浓度;选取239例高血压患者及316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用ROCHE全自动电化学发光试剂和安图生物化学发光试剂盒测定COR及ACTH浓度.结果:不同厂家试剂盒检测高血压浓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但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5).结论:化学发光法做为一种高灵敏、高特异、高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定量检测高血压5项激素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天津市体检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天津市体检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 3年5月-2014年12月共6 943名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应用SAS 9.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43.08%,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正常血糖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相对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身体活动量相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低学历、正在吸烟与曾经吸烟、饮酒及有心血管病家族病史的人群患病率明显升高(P=0.000).结论:目前天津市体检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正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足够重视.
-
综合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围术期情绪及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围手术期情绪以及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入院后即对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心理干预至术后7d.于入院后24 h、术前2h、术后7d发放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查患者情绪状况;于入院后24 h、术前2h、术后3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中性粒细胞比率以及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浓度值;出院前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后研究组和对照组HADA、HADD分值无统计学差异(t=0.68、0.79,P>0.05),实施干预后术前2h以及术后7d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DA、HADD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表现为研究组评分小于对照组.入院后未经干预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中性粒细胞、血糖、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浓度无明显差别(t=0.35、0.51、0.63、1.02,P>0.05),经过综合心理干预后术前2h、术后3d检测各项指标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研究组浓度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3.68,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情绪状况,降低血清应激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