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卵原性受精障碍
现在体外受精(IVF)卵子的受精率大约为70%~80%,具有正常极体、卵质外观和透明带的卵母细胞而不受精常有发生.部分卵母细胞没有受精尚可接受,但如果全部不受精或异常受精,则令临床医生难堪.
-
Sr2+辅助卵母细胞激活技术改善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受精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
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不受精子数量和形态影响,具有受精率高、多精受精率低等优点,已成为辅助生殖领域尤其是治疗男性不育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将精子直接注射到卵母细胞胞质内,绕过了自然受精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因此常用于体外受精障碍者.尽管如此,临床上仍有1.29% ~ 3.00%的ICSI周期存在受精率低甚至受精完全失败[1].研究表明,卵母细胞激活不充分可能是导致ICSI受精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2].辅助卵母细胞激活(assisted oocyte activation,AOA)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因卵母细胞激活不足引起的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并能获得正常发育的胚胎[2-3].辅助激活的方法包括电脉冲、机械刺激、乙醇、Ca2+载体、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蛋白磷酸化抑制剂应用等[4-6].近年来有报道,Sr2+已成功应用于诱导小鼠和人类卵母细胞的激活[7-8].本研究拟采用ICSI技术结合Sr2+辅助处理,评估Sr2+作为卵母细胞的激活剂能否有效改善ICSI周期的临床结果,现报道如下.
-
不同指征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后临床结局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指征患者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生殖中心采取ICSI方式助孕治疗的患者620例.按病因分为3组,A组150例为因无精子症原因行ICSI术的患者;B组416例为由于重度少弱精子症原因行ICSI术的患者;C组54例为由于受精障碍、低受精原因行ICSI术的患者.比较各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年限、卵子受精、胚胎卵裂、优质胚胎、临床妊娠和活产情况.结果 ①三组患者年龄和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年龄和体重指数均明显小于其B、C组,B组年龄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年限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受精率[73.49%(1156/1573)]低于B、C组[76.25% (3008/3945)、78.47%(339/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妊娠率[62.0% (93/150)]和活产率[53.33% (80/150)]均显著高于B组[48.8% (203/416)、39.66%(165/416)]及C组[48.2%(26/54)、38.89% (2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指征患者ICSI术后导致了受精情况的显著差异,但受精后各组之间的胚胎情况相似,女性年龄是影响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
-
通过观察第二极体预测IVF是否受精的意义
常规IVF的受精率是60~70%.受精率≤20%~25%时,称为受精障碍,是开展IVF后才认识到的不孕症病因.既往IVF周期是否会发生受精障碍,只有在第二天观察受精卵时方知.此时行ICSI技术补救老化的卵子,使其重新受精,通常结局不良.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多次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治疗多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7年11月在本院接受2次以上IUI助孕失败并转行IVF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的7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①IUI后行IVF-ET助孕者40例、IUI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者9例、IUI后行IVF+ICSI(即Half-ICSI)者21例.②40例接受IVF助孕者中,5例受精失败,比例为12.50%;9例行ICSI助孕者无1例受精失败;21例行IVF+ICSI助孕患者,其中4例受精失败,比例为19.05%.③70例反复IUI助孕失败患者转行IVF/ICSI治疗后,受精失败的发生率为12.86%(9/70).结论:IVF-ET是多次IUI助孕失败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在常规体外受精时存在卵细胞受精障碍,ICSI对受精障碍的患者是有效的;对于反复IUI助孕失败者结合不孕年限等病史可适当放宽Half-ICSI的指征.
关键词: 人工授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受精障碍 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 -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在前次常规体外受精失败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是否可以改善由于受精障碍导致不孕病例的妊娠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由于第1周期的常规体外受精(IVF)治疗中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20%,而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采取ICSI方法受精的20个病例(共22个周期,研究组)的ICSI治疗结局.对照组为同期因男方少弱精子进行第1次ICSI治疗的连续100个周期. 结果:与前次IVF相比,经ICSI治疗后受精率从5.4%显著提高至76.9%(χ2=264.66, P《0.001),但研究组中低受精患者经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6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5%(χ2=5.18, P《0.05)和研究组中完全不受精患者的84.2%(χ2=8.97, P《0.05).研究组中完全不受精患者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57.1%和40.5%,均高于对照组的35.0%和18.9%,但仅胚胎种植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80, P《0.01). 结论:ICSI可以有效地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并且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受精障碍 体外受精 -
首次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后转行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分析
在体外受精(intel visual fortran,IVF)助孕治疗中,个别患者会出现全部卵母细胞受精失败或者受精率低下(≤25%)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常规IVF周期的发生率约为5%~15%[1]。受精失败不仅与精子和卵子的质量、受精过程、体外环境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某些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夫妇长期不能自然受孕的病因所在。当一次取卵获得的多个卵母细胞中有少部分未受精时,被认为是可接受的,但当全部卵母细胞受精失败时,整个治疗过程不得不中断,这不仅使医生和胚胎学家感到沮丧,对接受辅助生育治疗的夫妇更是巨大的精神打击。因此,有人将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用于这类患者,以提高受精率,改善临床结局[2]。鉴于有关常规IVF受精失败直接转ICSI的临床结局文献报道存在争议[3-4]。本文回顾性分析ICSI对首次IVF受精低下或受精失败的结局,并进行分析。
-
单精子胞质内注射治疗严重男性不育和受精障碍102个周期的回顾性分析
回顾性分析从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室接受单精子显微授精治疗的共102个周期.以2000年2月为界,随着显微操作技术,的改进和操作环境的改善,后阶段单精子显微注射的存活率(90.6%)、受精率(73.3%)、胚胎发育率(97.3 %)较前阶段(分别为68.8%,39.0%,78.7%)有显著提高.两阶段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1.3% 和21.4%,目前本室建立的单精子胞质内注射技术能有效地治疗临床严重男性不育和受精障碍.
-
常规M受精失败后转ICSI与直接ICSI的临床结局比较
目的 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受精失败后再次助孕治疗转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27例因女方输卵管因素行常规IVF受精失败的患者再次助孕治疗转为ICSI(A组),并与同期57例因男方因素而用射出精液直接行ICSI(B组)进行临床结局的比较.结果 A组ICSI前、后的受精率分别为(32.3±30.3)%和(80.4±16.6)%(P<0.01);A组平均每周期正常受精率、优良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7.14±15.98)%、(28.68±23.86)%和48.1%,B组平均每周期正常受精率、优良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0.59±21.53)%、(27.18±23.97)%和54.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胚胎分裂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96.66±6.55)%、(2.67±0.56)个,而B组胚胎分裂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92.33±19.41)%、2.12±0.57个,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常规IVF受精失败后再次助孕治疗转ICSI可显著提高受精率,改善临床结局.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受精障碍 控制性超排卵 -
受精障碍夫妻双方染色体异常一例
患者女,30岁.因原发性不孕、双侧输卵管梗阻于2001 年8月在我院采用GNRH-а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待主卵泡直径达18 mm时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 000 U,36 h后超声引导下取得8个成熟卵子,常规洗卵、装卵、CO2培养箱培养.丈夫精液除液化困难外其余指标均正常,Isolate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取卵后4 h以精子∶卵子约30 000∶1的比例授精,培养14 h后去除颗粒细胞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有受精原核,卵细胞裸露,精子游离于卵细胞周围,确认为受精障碍.夫妻双方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患者染色体核型:46,XX,1号次缢痕正位重复偶见1号短臂断裂.丈夫染色体核型为46,XY,in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