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痨加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84例分析
目的:观察激素不同应用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4例,每日一次服用强的松者35例,每日分次服用者49例.结果:一次服药组比分次服药组发生胸膜肥厚粘连少,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X2=4.37,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激素,对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是我国常见的胸膜疾病之一,常因化疗方案不规范:抽胸腔积液不及时;激素应用不合理,而致形成慢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长期迁延不愈,或形成广泛胸腔肥厚粘连,心脏纵膈移位,胸廓塌陷畸形,而并发支气管扩张和继发感染,或并有肺内或肺外结核发生等.我们认为,为减少后遗症,首先必须加强结核性胸膜炎的规范治疗.
-
影响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疗效的因素
目的:探讨入住我院并明确诊断的107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病例分析。方法分析2009~2012年入住我院并明确诊断为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10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病程<1月者57例,46例常规服用强的松,治愈39(68.4%),有效18例(31.6%),无效0例。病程>1月者50例,11例服用强的松,治愈13例(26.0%),有效36例(72.0%),无效1例(2.0%)。治愈率统计学比较:χ2=19.19,P<0.01,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统计学比较:χ2=17.41,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积极穿刺抽液引流和早期常规应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就诊时间与浆膜腔肥厚粘连发生有关;诊断困难,导致治疗不及时。
-
胸膜透明细胞癌一例
透明细胞癌,好发于30岁以下青年,以四肢多见原发于胸膜者罕见.我们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8岁.主诉左胸腹痛3月余,于1999年8月12日入院.曾自服止痛药后稍有缓解.近1月来疼痛加重并牵涉左胸背部呈刺痛,随后在当地医院以"左侧肺炎”治疗,但疗效欠佳且时感胸闷、气促,于同年7月28日支纤镜检查提示"左肺上叶支气管粘膜充血”.次日行CT检查显示"①左肺上下叶局限性炎症;②左前胸膜结节:包裹性积液与胸膜结节待鉴别”.影像学表现:入院时X线胸片显示左肺下野见34mm×35mm,边界尚清楚而密度欠均匀增高影,与前胸壁有蒂连接.左肺肋膈膜肥厚粘连.诊断为左下肺块影需排除外周型肺癌.开胸探查:8月27日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见前胸壁肿块,取材送活检.病理检查:肉眼所见40mm×25mm×10mm切面灰白而质韧,边界不清呈乳头状.镜下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明显,胞浆透亮,呈实心片块状排列,部分呈腺泡状排列.诊断:①左胸膜透明细胞癌;②术后送脂肪组织中淋巴结有癌细胞转移(1/1).
-
双叶胆囊合并腺肌瘤病1例报告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无寒战、发热、黄疸史。查体:右上腹压痛,Murphy氏征阳性,B超检查示胆囊肿大约10.5cm×5.0cm×2.0cm大,壁厚,毛糙欠光滑,囊内探及多枚结石,胆总管内径0.8cm,未探及结石,故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约11cm×6cm×5cm大,茄形、壁厚,内扪及多枚结石,胆囊底部外后方有一2.5cm×2.0cm×2.0cm局限性半球形隆起。三角区肥厚粘连,自胆囊底逆行剥离,发现是双胆囊畸形且前后重叠,由共同浆膜层包裹,底部隆起处为后方胆囊的底,中间分隔,形成2个完整的胆囊,两条胆囊管在距胆总管0.8cm处合并为一支汇入胆总管,探查肝总管及右肝管无异常管道开口。前方胆囊约11cm×7cm×5cm大,后方胆囊约9cm×4cm×3cm大。术中诊断:双叶胆囊,结石性胆囊炎。完整切除胆囊。术后剖开前方胆囊,其内有白胆汁,颈部0.5cm结石嵌顿,体部囊壁肥厚约1cm形成环状狭窄,底部扩张继发1cm大结石2枚。后方胆囊胆汁呈棕黑色,粘稠状,底部壁厚0.8cm,内有0.4大结石3枚。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双胆囊,部分粘膜增粗,罗-阿氏窦深达肌层,开口于胆囊腔,腺体周围大量平滑肌及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扩大。病理诊断:①双叶胆囊、胆囊腺肌瘤病;②多发结石性慢性胆囊炎。
-
胸水汤治疗胸腔积液81例
胸腔积液多为结核性胸膜炎的炎性渗出液,易形成腔膜肥厚粘连而影响肺功能,甚则导致结核性脓胸.笔者自1997年以来自拟胸水汤治疗胸腔积液8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