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五脏背俞穴的临床体会

    作者:赵鸿龙

    目的:评价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临床有代表性的病例,通过辨证选用相对应的背俞穴进行针刺操作.结果:采用针刺背俞穴法的病例都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结论:针刺背俞穴对于治疗相应五脏的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背俞穴相互配合应用,能够调整相应的脏腑阴阳的机理.

  • 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40例

    作者:周艳丽;杜彩霞;高希言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针灸五脏背俞穴配合督脉灸治疗卵巢囊肿1例

    作者:刘天平;徐杨青

    卵巢囊肿现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治疗卵巢囊肿的方式主要是手术,虽然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为直观,也为便捷,但是手术的创伤会给女性带来较大的身体伤害和严重的精神伤害,并且还无法彻底的消除病症,复发的几率较高,但具体治疗方案还需结合临床实际而定.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0例疗效观察

    作者:付磊;刘未艾;李向荣;李丹丹;林旭明;叶海敏;吴清明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刺治疗,主穴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西药治疗.结果: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5.00%、90.00%,对照组分别为47.50%、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中5-HT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安全性良好,治疗期间SE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亦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及厌食1例.结论: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疗效.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20例疗效观察

    作者:付磊;刘未艾;李向荣;李丹丹;张志萍;严杰;吴清明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氟西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8d.对两组患者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程度,并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降幅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90%,对照组分别为50%、90%,两组总体疗效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其疗效与氟西汀基本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桂芳;李洁毅;温庆芬

    目的:探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支持治疗,并口服氟西汀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五脏背俞穴,均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的抑郁情况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氟西汀分散片.

  • 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陈兴华;杨海涛;唐纯志;戴奕爽;黎璐茜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即束缚大鼠的方法进行造模,观察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模型大鼠的慢性疲劳表现以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艾灸组动物造模,艾灸组在造模同时进行艾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并进行一般情况观测、鼠尾悬挂试验、旷场实验(开阔法)、力竭游泳实验.结果: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一般情况优良,鼠尾悬挂不动时间缩短,跨格数(水平运动)和直立时间(垂直运动)增多,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5).结论:艾灸五脏背俞穴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的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

  • 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酒渣鼻红斑期1例

    作者:曾智颖;徐杨青;黄平

    介绍针刺治疗酒渣鼻的临床体会,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 安全艾灸器艾灸慢性疲劳模型大鼠五脏背俞穴对其慢性疲劳表现以及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陈鹏;张玉春;张延英;吴建军;舒畅;张侬

    目的 观察安全艾灸器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慢性疲劳表现以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艾灸组与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应激即束缚大鼠的方法进行造模,艾灸组在造模同时进行安全艾灸器艾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并进行一般状况观测及大鼠尾悬挂试验、大鼠旷场(开阔法)试验、大鼠力竭游泳试验.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在规定的时间跨格数、直立次数均较空白组显著减少,力竭游泳时间显著缩短,尾悬挂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P<0.01),体质量增加缓慢,表明造模成功.安全艾灸器艾灸背俞穴可显著增加跨格数、直立次数,延长力竭游泳时间,缩短尾悬挂不动时间(P<0.05或P<0.01),体质量增加正常.结论 安全艾灸器艾灸五脏背俞穴能减轻大鼠的躯体和心理疲劳,提高大鼠体力,对模型大鼠有抗疲劳作用.

  • 背俞穴概述

    作者:苑家敏;钟兰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之间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联系在针灸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现将背俞穴名称、定位、应用等概述如下.1 背俞穴名称及位置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但仅载有五脏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至于六腑背俞穴<素问·气府论>只提出"六府之俞各六",尚未列出具体穴名和位置,至王叔和的<脉经>才补充了六腑背俞穴中的大肠俞、小肠俞、胃俞、胆俞、膀胱俞五穴,此后<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三焦俞,<千金方>补出厥阴俞,至此背俞穴方完备[1].

  • 低频电针联合经颅直流电治疗卒中后抑郁36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逸伦;余超超;丁德光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五脏背俞穴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3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电针五脏背俞穴+tDCS组和西酞普兰组(每组各1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后两组BI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电针+tDCS治疗组患者的BI及HAMD评分改善较西酞普兰组更明显(P<0.05);电针+tDCS治疗较西酞普兰治疗更能有效缓解卒中后抑郁(P<0.05).结论:低频电针五脏背俞穴联合tDCS较口服西酞普兰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

  • 针刺五脏背俞穴配合督脉灸治疗卵巢囊肿1例

    作者:曹江杰;徐杨青

    通过针刺五脏背俞穴配合督脉灸治疗卵巢囊肿,取得良好疗效,并通过分析其证治机理结合临床体会,针刺五脏背俞穴配合督脉灸对卵巢囊肿治疗确有良好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