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棘突间撑开系统治疗腰椎退变的概述

    作者:陈阳;李宇卫

    目前对于腰椎退变的治疗,脊柱融合术仍然被认为是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但是1959年Boucher等做了第一例椎弓根螺钉腰椎关节固定治疗腰椎退变疾病至今,渐渐发现伴随着脊柱融合术的成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1].Park等通过分析发现,腰椎融合后5.2%~ 100%的患者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因为融合固定产生的异常应力集中在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及小关节上,使得邻近节段加速退变,使患者再次出现术前类似症状或者新的腰椎退变症状.一些患者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治疗.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治疗疾病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而腰椎融合术虽然解决腰椎稳定元素,但仍然未解决腰椎另一大元素——运动元素,使得此手术必然影响脊柱的整体功能,这显然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考虑到脊柱的稳定与运动两大元素,人们渐渐提出了脊柱非融合技术作为融合技术这等终极外科治疗前的一种替代治疗,其中棘突间撑开系统可作为腰椎退变阶梯治疗的一部分.

  • 腰椎棘突间撑开系统的分类特点及临床应用

    作者:芦俊峰;王宝东;曹杨

    背景:随着腰椎融合手术并发症增多,及其违背腰椎正常生物力学特点加剧邻椎退变的弊端,使更符合正常腰椎生物力学的腰椎动态固定技术应运而生,腰椎棘突间撑开系统作为腰椎动态固定技术的代表之一,也引起了脊柱外科领域的广泛重视.目的:对当前腰椎棘突间撑开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在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棘突间撑开系统,生物力学,临床应用,腰椎棘突间撑开系统并发症"进行检索,在PubMed数据库、SpringerLink 数据库以"lumbar spine, interspinous process implant,interspinous devices,biomechanics,clinical applicat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进行检索,采纳近期相关研究文献,排查重复研究,仔细阅读筛选,选取英文文献45篇,中文文献10篇,共计55篇.结果与结论:①腰椎撑开系统核心设计理念均为撑开责任节段的棘突间隙并限制其活动,增加椎管及椎间孔面积,降低椎间压力,解除神经压迫,可以一定程度恢复置入节段稳定性,对邻近节段活动度无显著影响,同时能有效的避免因打开椎管对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机械性刺激,替代应用于责任节段或联合应用于融合节段的邻近节段,起到改善临床症状并同时预防邻椎病的发生;②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置入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突应力负荷同时保留相应节段的活动度,但内置物本身和置入节段的上下棘突应力升高,警示有增加棘突骨折及内置物疲劳性断裂的风险;③各种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在短、中期随访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④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的临床疗效可以与脊柱融合手术相媲美,其于局麻下操作、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天数短,术后并发症小,在保留腰椎活动度和预防邻椎病等方面更具优势.但棘突间撑开装置也有不足,如医疗费用高、翻修率高、临床疗效不确切等.

  • 椎间孔镜联合经皮棘突间动态固定与常规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安博;朱卉敏;王衡;郭新军;刘英杰;张锴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PRED)联合经皮棘突间动态固定(In-Space)与常规融合内固定(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65例病例,电脑随机将31例患者分入In-Space组,34例患者分入PLIF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Osws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效果.于各随访时间点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腰椎活动度(ROM),评价末次随访腰椎稳定性变化. [结果]In-Space组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少于PLIF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pace组和PLIF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5%(2/31)和26.47% (9/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PLIF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腰痛VAS评分高于In-Space组(P<0.05).In-Space组手术节段、上邻节段ROM术前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中,In-Space组手术节段ROM明显大于PLIF组(P<0.01),PLIF组上邻节段ROM明显大于术前(P<0.05)及In-Space组(P<0.05). [结论]PTED联合In-Space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在完成良好减压的同时,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且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椎间孔镜联合经皮微创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

    作者:朱卉敏;张锴;王衡;郭新军;刘英杰;单朝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术前、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置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 (15.5±2.53)个月.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术后1d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各时间点椎弓根间距离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78±1.85)°减小到末次随访的(5.55±1.89)°.在末次随访中,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12±1.88)、(20.58±18.30)分]均明显低于术前[(6.82±1.68)、(72.76±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及脱落.[结论]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在完成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继发腰椎不稳的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