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观察

    作者:汤秋贤

    目的:探讨分析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采用传统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前、术后JOA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患者显著缩短,出血量较A组患者显著降低,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JOA功能评分较A组患者显著提高,术后第1、3、7、14、30天患者VAS评分较A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较传统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更为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降低疼痛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 补阳还五汤联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霆;王官林;郭团茂;马航;陈忠宁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TLIF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补阳还五汤联合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出院时及术后6、12个月VAS、JOA及ODI评分,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及ODI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VAS、ODI及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

  • 跌打七厘片对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响观察

    作者:范启志

    目的:观察跌打七厘片对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我院门诊收治的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卧床休息+局部理疗的基础上,干预组给予跌打七厘片,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比较两组 VAS 评分、SF -36评分差异、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VAS 评分及 SF -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 <0.01),组间比较 SF -36评分在治疗后21 d 时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0.05)。疗效比较,干预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跌打七厘片能有效改善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 PLIF与MIS-TLIF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分析

    作者:牛玉明

    目的 探讨PLIF与MIS-TLIF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PLIF组40例患者采用PLIF手术治疗与MIS-TLIF组40例患者采用MIS-TLIF手术方式.结果 P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多于MIS-TLIF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17、15.7824、19.7241、11.0658、7.2304,P<0.05).术后两组患者腰椎JOA评分和腰腿痛VAS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MIS-TLIF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较PLIF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50%vs 1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15,P>0.05).结论 PLIF与MIS-TLIF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肯定,但相对来说,MIS-TLIF术式具备可操作性强、出血量低、引流量少、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行腰椎间融合术临床研究

    作者:孔庆喆;雷仲民;徐凡平;吴迪;黄明华

    目的 探讨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指征的7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37例和开放组35例,微创组行通道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腰椎融合术,开放组行后路切开直视下椎弓根螺钉腰椎融合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微创组(180.23 ±14.32)min,开放组(221.64±16.37) min;术中出血量:微创组(408.13±75.30) mL,开放组(914.29±62.43) mL;术后住院时间:微创组(7.33±2.34)天,开放组(13.32±4.85)天.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微创组(11.23±3.25)分,开放组(15.85±6.83)分;JOA评分:微创组(25.65±5.78)分,开放组(22.39±8.57)分;VAS评分:微创组(2.33±0.41)分,开放组(3.12±0.71)分.2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独活寄生汤配合P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郭团茂;严朝雄;曹伟宁;行艳丽;朱海云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PLIF术后的疼痛及感觉异常的效果,并评价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自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行PLIF手术,治疗组在手术基础上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基础上配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24周后的腰部疼痛及腰部功能情况,同时比较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腰部疼痛情况:治疗4周、2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②腰部功能:治疗4周、24周后,两组JOA腰痛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③总体疗效:治疗组有效率高达95%,远高于对照组的91%,总体而言,治疗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两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 PLIF术后早期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临床上患者出现的疼痛及神经症状,改善腰部功能,加速伤口愈合,安全性好,短期疗效显著,是治疗该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 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志财;徐荣华;游钦键;刘启春;陶健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67例行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于治疗前后行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结果:随时间延长,2组VAS评分、ODI评分降低( P<0.05),2组JO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增加( 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3周时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3周时JO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疗效显著,可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高龄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作者:徐义春;姚辉;王其友;侯刚;赵慧清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腰椎退行疾病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28例80岁及以上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80~93岁,平均(85.44±3.66)岁,病程3~20年.采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进行JOA腰椎评分并计算临床改善率,并于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6.5个月.手术时间(150.00±26.42) min,术中出血量(373.33±99.88) ml.JOA评分术前(12.30±2.43)分,末次随访时(24.81±2.09)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手术前后的改善率为21%~89%,平均74.26%.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优16例,良10例,可2例.术后2周内,3例出现神经根牵拉刺激症状,3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愈合延迟,1例术中硬膜囊撕裂,出现脑脊液漏.1例患者术后34个月时出现相邻节段椎管退变狭窄.所有患者顺利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假关节形成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备的术中操作及积极的术后管理和随访,即便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也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下腰痛的动力性稳定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王海;林海滨

    动力性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下腰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短节段的腰椎融合不会对腰椎的整体活动度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保留运动节段的灵活性就可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即使在小关节需要切除的情况下,也可为椎间盘置换留下机会,甚至在腰椎融合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动力性固定系统能够在维持腰椎正常活动范围的同时,通过在相应运动节段内减低椎间盘负荷,为椎间盘及其他软组织的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能够延缓小关节退变的发生,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

  • Dynesys系统结合PLIF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作者:胡炯;陈哲;曹延广;魏家森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例;年龄38~68岁,平均(56.38±11.63)岁.手术节段:L2-L5 16例(6例融合L4,5,10例融合L3,4、L4.5);L3-S1 30例(11例融合L5S1,19例融合L4.5、L5S1).术后分别指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分析内容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节段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3.23±7.34)个月,术后3次随访腰痛、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O.05),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融合手术节段术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非融合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邻近非融合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时活动度增加(P<0.05).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ILF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中个体化选择.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预防邻近节段早期退变的发生,但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岳兵;蒋国强;卢斌;欧阳甲;罗科锋;陆继业;史超路

    目的: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所有患者术前有腰腿痛病史,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滑脱3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例),所有病例的责任节段为单节段,并且责任间隙的相邻椎间盘至少有1节已经出现明显退变.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及植入K-Rod脊柱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其中责任间隙行椎间融合,退变邻椎行动态稳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关于下腰痛的评分标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退变邻椎节段活动度(ROM)、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信号(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症状均明显缓解,腰腿痛VAS、JOA及ODI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责任节段均已融合,未见内植物松动、移位及断裂.术后相邻椎间盘的ROM有所减少(P<0.05).相邻退变椎间盘的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5个相邻椎间盘应用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并对比,术后1年共有8个(32%)椎间盘在评级中有所好转,15个(60%)椎间盘在评级中无变化,2个(8%)椎间盘在评级中退变加重.结论:应用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的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 QLS-DSD和中文版Oswestry问卷测量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实用性比较

    作者:张敏;徐宏光;王弘;刘平;吴志宏;邱贵兴

    目的:参照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脊柱生活量表(QLS-DSD)在评定腰椎退行变患者生存质量时与ODI的相关性,探讨两种量表在患者手术前后的反应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4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前、术后各完成填写ODI和QLS-DSD 1次.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检验术前患者ODI总分与QLS-DSD总分得分的相关性,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ODI和QLS-DSD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来评价两份量表的效度及反应度.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ODI、QLS-DSD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比较,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ODI总分与QLS-DSD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113(P <0.0001).结论:QLS-DSD和国内通用的中文版ODI一致性较好,可较好地反映患者生命质量和功能状况的变化,适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自身及临床医生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的评定.

  •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李逸峰;徐宏光

    目的:寻找一种适合国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评分标准,以更好地协助临床治疗.方法:阐述国内外各种不同评分表的发展史,总结其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临床上有很多不同的评分标准,不同的评分标准其评价的侧重点不同;但国内的评分标准较少且不够权威.结论:针对不同的病人及病情,选择合适的评分标准;急需针对国内临床病历,总结出一套权威的适合国人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评分标准.

  • 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作者:王弘;宋俊兴;徐宏光;刘平;张玙;李逸峰;王凌挺

    目的:评价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PLIF技术(微创组)和传统PLIF手术(传统组)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为12例和22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ODI评分和椎间融合率,并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椎间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满意.微创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切口小、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徐宏光;宋俊兴;王弘;刘平;王凌挺;陈学武;杨晓明;张屿;李逸峰;俞宏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植骨融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PEEK动态内固定组(A组)20例和坚强内固定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用PEEK棒安装于椎弓根螺钉钉尾予以动态稳定内固定,B组以钛棒安装于钉尾进行坚强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同期椎间植骨融合率等.治疗效果评价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期椎间植骨融合率根据X线片和CT平扫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7~16个月,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1).术后3个月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末次随访两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坚强内固定和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其中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术后椎间融合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优,因此更值得推荐,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 X-STOP棘突间撑开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作者:赵泉来;徐宏光;宋俊兴;王弘;刘平;王凌挺;陈学武;杨晓明;张玙;李逸峰

    目的:探讨X-STOP棘突间撑开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3月,我院采用X-STOP棘突间撑开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患者的腰腿痛情况、腰椎间活动度、椎间盘高度.结果:平均随访(2.9±1.23) a.术后患者腰腿痛明显缓解;JOA评分、ODI评分与椎间高度术后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板夹角术后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合适的病例,X-STOP棘突间撑开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虹;刘秀梅;梁瑛琳

    目的 探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按照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内容,在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判定危险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 患者跌倒发生率降低(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安全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 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舒冬平;李绍刚;邓汉华;彭勇骏;马兵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 - 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并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比较。方法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分别采用 TLIF 治疗和 MIS - TLIF 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变化及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疼和腿痛 VA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05);术后3个月ODI 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 <0.05),JOA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 P <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1年椎骨性融合率达到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在获得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同的疗效下,植骨融合率更高,出血量、引流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综合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节段性融合

    作者:王志光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病,其退变节段的病理性过度活动以及手术治疗过程中因退变节段稳定性进一步破坏所造成的腰腿痛症状采用节段性融合得到很好控制.过去的10年,新的用于脊柱融合的固定系统有了迅猛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节段性融合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开展.现将有关问题报道如下.

  • 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卧床患者侧卧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韩冰;刘名名;吕艳伟;刘华平

    目的 了解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卧床期间侧卧位的真实感受,探索促进患者康复的佳卧位护理方案.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对2016年12月—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对获得的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的资料分析法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通过整理、分析和提炼,共总结出4个主题:侧卧需求体验;脊柱中立位卧位体验;专业照顾和亲人陪伴的需求;侧卧舒适体验.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患者侧卧位需求较高,侧卧体验多样化.护士需掌握此类患者的卧位需求,为患者制订个性化卧位护理方案,提高术后舒适度.

298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