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咬合诱导在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咬合诱导在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错牙合畸形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矫正治疗,观察组给予咬合诱导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咀嚼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66%(26/30)高于对照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应用咬合诱导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咀嚼功能.
-
咬合诱导与功能矫治在儿童早期错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近年来,早期儿童口腔矫治得到快速发展,通过预防儿童早期错畸形的发生、阻断错畸形进展、降低后期综合正畸治疗的难度、诱导错畸形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等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儿童早期错畸形矫治重要性、功能矫治训练及咬合诱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儿童错畸形早期矫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儿童口腔病学》应试辅导
<儿童口腔病学>是研究儿童青少年的牙、牙列、(牙合) 、颌及软组织等的形态功能;诊断、治疗、防治口腔疾病及畸形,诱导形成健全功能的咀嚼器官,发挥咀嚼功能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生长发育、口腔疾病、咬合诱导、乳恒牙拔除等内容,在临床工作中还要应用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科、正畸科和口腔预防科的技术和方法,因此,其内容比较广泛,又有一定综合性.由于儿童的特殊性,考生在应试准备或考试时,常应用成人的理论知识来套儿童的疾病诊断治疗,结果往往出现错误.笔者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复习大纲"、"复习要点"、"复习题集"以及"全真模拟考试"等参考书籍的编写工作,综合考虑以往考试试卷中的知识点侧重、各学科在试卷中的比例以及各种题型的组成等内容,谈一谈<儿童口腔病学>应试中的策略和侧重,希望能对考生复习有所帮助.
-
《儿童口腔-咬合诱导》网络课程的建设
以《儿童口腔-咬合诱导》网络课程为案例,提出网络课程建设中应着重关注的几个方面.第一,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实施团队;第二,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第三,网络课程中应包括自我质量监管体系,并提供师生实时互动平台;第四,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一支具有现代化素质的网络教学后备教师队伍,并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后,对网络课程建设与推广的意义进行阐述.
-
以生理(牙合)为导向的儿童咬合诱导思维与实践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期, 其颅面骨骼、牙列咬合及面部软组织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怎样"给孩子一口好牙"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以口腔预防医学为理念, 将口腔正畸技术融入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 提出以生理(牙合)为导向的儿童咬合诱导临床思维与实践, 即定期对生长发育期间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口腔健康问题, 适时采用先进的技术予以干预, 并引导建立生理(牙合), 达到咬合稳定、美观及容貌协调的目的.临床实践涵盖保持乳牙的完整性、维持牙弓长度、干预替牙障碍以及矫治儿童错(牙合)等方面的内容.
-
未萌尖牙和双尖牙牙冠总宽度的预测
混合牙列期正畸诊疗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分析牙冠宽度与牙弓周长的关系,确定是否采取顺序拔牙、咬合诱导或间隙维护等治疗方案[1,2].准确预测未萌尖牙、双尖牙牙寇总宽度有重要意义.现就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
咬合诱导与功能矫治在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近年来儿童口腔医学早期矫治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预防错牙合畸形的发生、阻断错牙合畸形的进展等措施,诱导儿童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降低后期综合正畸治疗的难度,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公认方法。本文结合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原因、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咬合诱导、肌功能训练及其应用和功能矫治的发生发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提供理论依据。
-
咬合诱导治疗错(牙合)畸形68例报告
1998~2002年,我们对68例错牙合畸形患儿行咬合诱导,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错(牙合)畸形患儿68例,其中安氏Ⅱ类错(牙合)3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36例.Ⅱ类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8~11岁,平均9岁.
-
儿童牙和牙弓生长发育的研究
儿童青少年期,牙齿和颜面都在不断地发育,是颌面部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众多的因素均可对儿童牙和牙弓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从而导致错(殆)畸形.在儿童牙科的临床诊治中,经常需要对影响儿童青少年牙和牙弓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及时加以干预,从而促成恒牙列正常咬殆关系的建立即咬合诱导(occlusive guidance)治疗.在临床咬合诱导的治疗中,需要了解儿童牙和牙弓自身生长发育的特点与规律.因此,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和指导意义.
-
乳牙早失后间隙保持器的选择及应用
乳牙早失后间隙的改变是日后牙颌系统发生错牙合畸形的一个重要因素,乳牙早失后及时选择和佩戴合适的间隙保持器进行间隙管理意义重大.间隙保持器的种类主要包括固定式间隙保持器、半固定式间隙保持器、活动式间隙保持器和负压印模式间隙保持器.多数学者的研究认为,乳牙早失后,是否需要进行间隙保持以及如何选择间隙保持器的种类,需要结合继承恒牙的发育情况、位置及上方覆盖的骨组织的量来综合考虑.本文将对乳牙早失后间隙保持器的选择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一综述.
-
2015年国家级继续教育“儿童咬合诱导实用新技术培训班”通知
-
儿童口腔医学《间隙保持器》教学的思考
通过对本校口腔医学专业2007~ 2009级五年制本科和2006~2008级八年制学员的课程教学情况及学员对课程理解程度的分析,了解儿童口腔科《间隙保持器》课程的教学、授课效果及其学员掌握程度,讨论该部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
咬合诱导在牙源性错牙合畸形中的早期应用分析
目的 探析咬合诱导在儿童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观察组采用咬合诱导,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为(92.13±2.28)分,高于对照组的(84.15±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上,咬合诱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相对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未萌尖牙和双尖牙总冠宽预测值表的建立
目的:建立适合乌鲁木齐汉族青少年未萌尖牙双尖牙总冠宽可信的预测表.方法:按Morrees方法用数显式游标卡尺测量了144例恒牙列期汉族正常(牙)青少年石膏模型上第一恒磨牙间所有牙的近远中宽度,利用这些数据研究计算下颌切牙总冠宽与上下颌单侧尖牙双尖牙近远中宽度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形成适合乌鲁木齐汉族青少年未萌尖牙双尖牙的预测表.男性:(1)上颌Y=15.051 9+0.340 2 X(X为下颌切牙总冠宽,r=0.415 1,Sy.x=0.905 6),(2)下颌Y=13.972 8+0.357 9 X(r=0.450 1,Sy.x=0.862 5).女性:(1)上颌Y=13.369 3+0.392 5 X(r=0.426 4,Sy.x=1.030 5),(2)下颌Y=13.922 3+0.343 3 X(r=0.358 5,Sy.x=1.106 8).结论:所建立的预测表对于乌鲁木齐汉族青少年更适合.
-
EGA在儿童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早期矫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EGA在儿童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早期矫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混合牙列期的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儿46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6~9岁,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值和模型测量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EGA治疗后,46例患儿的SNB、FH-MP、MP-SN、L1-MP和LL-E值较治疗前增大,ANB和U1-L1值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拥挤量和下颌拥挤量值较治疗前减少,上下颌拥挤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EGA治疗儿童安氏Ⅱ类患者的下颌发育不足,打开咬合,缓解上下颌牙列拥挤,刺激下颌骨向前生长发育,同时也纠正了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改善患儿覆合、覆盖及咬合关系,为患儿后期的正畸矫治降低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