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剪碎的神经片断和神经生长因子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培训;李剑;韩娜;张宏波;赵富强;姜保国

    背景: 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好于断端相对旋转的传统神经外膜缝合,但套管内添加促进神经再生的因素是否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神经再生还不清楚.目的: 观察剪碎的神经片断和神经生长因子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 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在体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观察,于2006-08/2007-11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材料: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250~300g,在坐骨神经盆腔出口与胫腓神经分叉之间坐骨神经的中点处切断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中空圆柱形套管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中国纺织科学院共同发明的一种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提供.方法: SD大鼠20只双腿40根坐骨神经随机分为4组,每组10根.正常对照组;未做处理;单纯套管组;切断坐骨神经,作单纯海洋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缝合;神经生长因子组;桥接后在管腔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碎片组;套管中加入切碎的自体神经片断.主要观察指标: 术后6周计数单位视野有髓神经纤维,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测量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单纯套管组再生神经纤维的形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单位视野有髓神经纤维数增多(P<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降低(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单纯套管组套管轮廓仍然存在;套管内可见大量连续的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再生神经纤维和髓鞘连续平直地通过管腔,远近端之间在纤维数量差别不大;神经组织之间以及与管壁之间出现大量血管组织.结论: 剪碎的神经片断和神经生长因子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损伤周围神经过程中未发生作用.

  • 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作者:李剑;张培训;张殿英;张宏波;尚永刚;杨明;党育;姜保国

    目的:神经断端保留小间隙的静脉桥接模拟神经外膜形成神经再生室,为周围神经再生创造了良好的生理环境,从而保证神经束的良好对合.实验采用部分脱乙酰甲壳质作为套管材料,用小间隙桥接方法修复坐骨神经损伤,观察套管内的神经再生情况,并与传统外膜缝合法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1-01/2002-10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实验室完成.①主要材料:实验所用中空圆柱形套管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中国纺织科学院共同发明的一种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专利号:01136314.2).实验中所用套管尺寸为:管长4 mm,壁厚0.1 mm,内径1.5 mm.②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大组,每组10只,每一大组全部10只动物的左腿坐骨神经为一组,右腿坐骨神经为另一组,每组10根坐骨神经.另取5只同样大鼠双侧坐骨神经未做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③实验方法:外膜原位缝合组:切断坐骨神经,显微镜下神经外膜原位缝合;生物套管小间隙原位桥接组:切断坐骨神经,显微镜下小间隙套管桥接;断端旋转180°外膜缝合组:切断坐骨神经,显微镜下远端旋转180°后,神经外膜缝合;断端旋转180°生物套管小间隙桥接组:切断坐骨神经,显微镜下远端旋转180°后,小间隙套管桥接.④实验评估:术后第7,14,21,28,42天取坐骨神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观察.结果:再生神经延套管中央走行,7 d时已有部分纤维通过2 mm间隙,14 d时有髓纤维数量明显多于近端.21 d后,套管组与原位外膜组新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相近.再生纤维胞核数量较多,髓鞘纤细.套管结构完整.结论:此种部分脱乙酰甲壳质生物套管内的再生神经连续、整齐,髓鞘完整,其神经再生情况好于传统外膜缝合法.

  • 神经碎片联合NGF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作者:马华

    目的 研究神经碎片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中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50只,体重200 ~ 250 g,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对照组:传统端端吻合法缝合;单纯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组: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缝合;神经碎片组:小间隙中加入神经碎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组:小间隙中加入NGF;神经碎片联合NGF组:小间隙中加入神经碎片和NGF.术后4,6,8周,各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观察肢体自主活动、足底溃疡愈合情况和神经断端吻合处形态.术后8周,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实验组大鼠开始自主活动,足底溃疡开始愈合时间早;实验组神经生长良好,小间隙外膜仍然保持完整,无神经瘤形成,无明显塌陷破裂,可见到均匀分布的再生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数目和神经传导速度有差异.结论 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要优于传统神经外膜吻合法.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加入神经碎片和NGF对周围神经的修复有显著促进作用,神经碎片与NGF的联合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

  • 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构建神经再生室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培吉;董启榕;江波;赵家举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构建神经再生室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取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50g,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实验组:坐骨神经切断后采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缝合;对照组:坐骨神经切断后采用神经外膜原位缝合.术后2、4、6、8、10、12、14及16周时,分别从2组中各取出2只大鼠,大体观察实验动物肢体恢复自主活动的时间,显微镜视下观察神经再生室及缝合口的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对2组再生神经纤维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大鼠恢复肢体自主活动快,缝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轻.形态学观察发现小间隙神经纤维排列有序,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少.电镜观察显示神经间隙远端再生神经髓鞘板层呈同心圆状排列致密、整齐,雪旺细胞增生明显.而对照组没有上述改变.结论 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构建神经再生室修复周围神经断裂是可行的,优于神经外膜原位缝合法,是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一种新方法.

  • 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与外膜原位缝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对比实验研究

    作者:王培吉;赵家举;江波;孙斌;张勇;周凯龙;周聚普

    目的 探讨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和外膜原位缝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效果.方法 取SD大鼠40只,体质量400~ 450 g,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8只,小间隙吻合组16只,外膜原位缝合组16只.术后大体观察大鼠肢体恢复自主活动及溃疡愈合的情况;术后12周,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检测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吻合口处解剖学形态,分别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S-100蛋白免疫组化、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对再生神经纤维进行观察. 结果 术后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小间隙吻合组术后平均6周恢复自主活动,外膜原位缝合组平均8周恢复;小间隙吻合组平均6周失神经溃疡愈合,外膜原位缝合组平均8周愈合.术后12周时,形态学观察发现小间隙吻合组相比于外膜原位缝合组无神经瘤的形成,与周围组织粘连较轻,神经纤维较规则,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许旺细胞增生较多,再生神经髓鞘呈同心圆或椭圆形,板层排列较致密、整齐;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小间隙吻合组的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外膜原位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效果优于神经外膜原位缝合法.该方法能够为神经轴突的再生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微环境,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一种有效的小间隙吻合法.

  • 小间隙桥接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柏林;姜保国

    外周神经系统不同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具有很强的再生潜能,在适当的环境下,轴突可出芽伸展而长入远端的Bungner管,进而实现外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J].对于断端间无明显缺损的外周神经损伤,神经外膜缝合是延用了近百年的手术方法,但它无论如何也难以实现神经干内数以千计的神经纤维的准确对接.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诸多手术缝合神经恢复不佳的病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