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管成形微钛板固定与椎板切除内固定后C5神经根麻痹的比较
背景:多节段颈椎病常见于老年患者,颈椎管成形和椎板切除是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修复后多见的并发症。
目的:比较颈椎管成形微钛板固定与椎板切除内固定修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纳入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4例,因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椎管成形组45例接受颈椎管成形微钛板固定,颈板切除组89例接受椎板切除内固定。记录并评估修复后C5神经根麻痹情况,比较两组间的颈椎前凸角度(Cobb角)及颈椎曲度指数,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颈椎前凸角度、颈椎曲度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椎管成形组治疗后2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4%(2/45);椎板切除组10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1%(10/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与椎板切除内固定相比,颈椎管成形微钛板固定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更低,其可广泛应用于多节段颈椎疾病的减压修复治疗。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6个月随访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多数患者同时出现邻近节段的退变,再次手术较初次手术难度增加。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二次手术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评分系统和腰痛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及自觉症状进行评价,进行治疗后疗效评定并计算改善率。
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首次手术破坏脊柱稳定性,可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后路椎体间融合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解决彻底减压、稳定融合、瘢痕粘连压迫等问题后,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 LDH 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实施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 LD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效率高。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JOA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