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与常规理疗治疗机械性腰痛:腰部活动范围和躯干肌肌力的比较

    作者:朱中亮;俞晓杰;刘邦忠;朱民;赵莉亚;闫冬冬

    背景:研究发现机械性腰痛与某些姿势、肌肉和活动度特性有关.与病源学因素有关的情况包括腰椎前凸下降或过度、腹肌肌力下降、躯干屈肌和伸肌肌力失衡、腰部活动度下降等,而脊椎矫正,或称为整脊术是国外作为脊柱功能障碍和疼痛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目的:评价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和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对于机械性腰痛患者主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以及腰部活动范围和躯干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入选60例年龄18-65岁、病程在6周以上、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的机械性腰痛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和对照组(常规物理因子治疗).2组治疗均为每周2次,共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评估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评分、腰部活动范围和躯干肌肌力.结果与结论:①与治疗前相比,2组腰痛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显示屈曲和伸展活动范围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腰部屈曲活动范围优于对照组(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躯干屈肌和伸肌肌力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的躯干伸肌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④提示相比于常规物理因子治疗,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法治疗机械性腰痛在缓解疼痛以及改善腰部活动范围和躯干肌肌力方面更加有效.

  • 慢性下背痛与躯干姿势控制

    作者:王永慧;岳寿伟

    资料显示,90%的急性下背痛(acute low back pain,ALBP)患者经过2~4周的积极治疗都能得到满意的恢复,但在随后的1年中,6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复发[1].一直以来,因许多学者认为腰背部肌肉和腹部肌肉力量的减弱是慢性下背痛(chronic low back pain, CLBP)复发的主要原因,下背痛的发生和躯干肌肌力、耐力的减弱有共发性[2,3],所以,临床上广泛采用增强躯干肌肌力的训练方法来预防和治疗CLBP,但是其效果不尽理想.近期,不少研究表明:CLBP不仅与躯干肌无力有关,而且本体感觉的减退和躯干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在CLBP的复发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在CBLP的治疗中,加强躯干控制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更为重要.对此,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