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1例护理体会

    作者:秦元玲

    我科于2003年12月收治1例74岁女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脑梗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颈内血管支架植入术,效果较好,本人参加了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梅雀林;刘鹏程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治疗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30%~50%的再狭窄率,严重地影响了PTA治疗的远期疗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辅以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虽能有效地抑制局部血栓形成、血管急性弹性回缩和血管负性重塑,但术后因血管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所致的内膜过度增生仍使15%~25%的患者出现再狭窄.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刘旎;夏娅

    总结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术肢的护理、饮食护理、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用药等.认为护理人员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适应症、并发症的熟练掌握程度和围手术期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判断、处理能力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障.

  •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林涛;蔡军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6-2010年间收治的77例脑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44例,年龄在47-79岁之间,女性33例,年龄在49-81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77例患者中,观察组40例患者,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对照组37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5.7%.观察组治疗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的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帮助.结论:在治疗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疾病时,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方法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3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友发;孙平;杨言府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3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狭窄率及脑血管狭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3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狭窄率由术前(81.6±9.2)%下降为术后的(21.9±8.4)%。术后随访2~10个月,1例患者再发血管狭窄,与未正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关;其余患者脑血管狭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魏艳花;蔺慕会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IC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1年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年,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和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AS治疗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作者:黄敏;张艺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近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介入疗法。临床实践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对这一治疗新技术尚缺乏了解,在术前、术中、术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1、2、3、4]。因此,我们对施行该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作了专题观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1999年3月12日~2000年9月20日期间施行手术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8±18岁。其中心绞痛73例,心肌梗塞17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单支病变55例,双支病变36例,三支病变9例;支架植入部位:左冠前降支42例,左冠回旋支34例,右冠回旋支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7±6岁;对照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8岁。

  • 血管内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杨承莲;赵德华;曹蓉;汪霞;岑瑶;陈世蓉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CV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SVCS患者,实施术前及术后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及术后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作好抗炎抗凝治疗等.结果:面颈部水肿缓解8例,呼吸困难缓解4例,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缓解1例,植入失败1例.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肿瘤合并SVCS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对缓解症状有显著的效果.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

  •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后脑电图动态观察

    作者:王华;王磊;何晓阔;黄伟;郑虎

    目的:采用定量脑电图(EEG)动态观察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在透视下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BI)后对病人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7例MCA狭窄患者PBI术前、术后第一、第三个月的脑电功率谱主频、β、θ、δ频段相对功率值进行动态比较.结果:术后MCA狭窄血管相应供血区域主频率比术前明显增加,β、θ、δ频段相对功率谱值比术前明显降低,其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CA狭窄患者PBI术前和术后脑电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定量EEG可作为评价脑动脉狭窄PBI术后脑功能改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辉;张小勤;牟玮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S)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2例发生内瘘侧中心静脉闭塞的患者,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行介入治疗,观察并统计手术情况、血管再通率及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成功行PTA治疗38例,再通率90.5%(38/42),其中30例因PTA术后造影提示狭窄程度仍大于30%,行狭窄段血管内支架置入,共放置血管内支架32枚.术后患者肿胀快速消退,内瘘可以正常使用.结论 PTA及PTS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中心静脉闭塞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起效快、保留内瘘功能的优点.

  •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芳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40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术后,对照组疼痛感及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勇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单抗+降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32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