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陈晨;贾旭东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尤其是引起食物过敏的可能性成为广大民众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国际上转基因作物致敏性评价的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是使用细胞模型进行致敏性评价,本文简单介绍了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的现状,重点对细胞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啮齿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孙拿拿;彭于发;贾旭东;李宁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广大民众关心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引起食物过敏的可能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使用动物模型评价转基因作物的致敏性,是国际上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领域,本文就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啮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Ⅰ型过敏试验动物模型比较研究

    作者:帅维维;朱丹凤;蒋宝平;程建明

    目的:通过观察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时的敏感指标的含量变化,比较常用于中药注射剂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几种动物模型的优劣.方法:①以卵蛋白为致敏原,直接对SD大鼠、BN大鼠、豚鼠进行致敏和激发,通过观察过敏反应的症状,ELISA法测量血清中的IgE、组胺、类胰蛋白酶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变化.②SD大鼠皮下注射致敏后的动物血清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观察大鼠皮下是否出现蓝斑以及蓝斑面积.结果:①在致敏和激发途径、注射卵蛋白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SD大鼠、BN大鼠、豚鼠血清中IgE、组胺、类胰蛋白酶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与相应的生理盐水组比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豚鼠血清中IgE、类胰蛋白酶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变化率均高于SD大鼠和BN大鼠.BN大鼠血清中的组胺变化率高于豚鼠和SD大鼠.②被动过敏试验显示:BN大鼠卵蛋白组在SD大鼠上可造成明显的蓝斑.结论:仅采用豚鼠作为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尚不能完全反映注射剂是否能引起过敏反应,增加不同品种试验动物以及相关检测指标,能更加全面的评价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性.

  • BN大鼠与豚鼠用于药物致敏性评价的比较

    作者:刘婷;梁爱华;易艳;李春英;赵雍;郝然;曹春雨

    目的:比较豚鼠和BN大鼠过敏试验,以寻找用于致敏原检测的更为敏感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白色豚鼠和BN大鼠(Brown Norway rat)分别随机分为2组:1正常对照组,2牛血清白蛋白组.牛血清白蛋白组于试验的1,3,5 d分别腹腔注射0.6%牛血清白蛋白以致敏,1 mL/次,共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于末次致敏后第7,14天,牛血清白蛋白组分别静脉注射2.4%牛血清白蛋白1 mL/次以激发过敏;而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次及第2次静脉注射后,观察每只动物过敏反应情况,根据过敏反应症状评分,评价过敏反应强弱;并从眼眶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竞争试验法检测IgE含量;此外,采用激发后动物的血清,用SD大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计算蓝斑面积,测定并计算伊文思蓝染料的渗出量.结果:豚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过敏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N大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经非参数秩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显示,BN大鼠牛血清白蛋白组血清在SD大鼠上可造成明显的蓝斑和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增加.而豚鼠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蓝斑不明显,伊文思蓝渗出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同种动物比较,牛血清白蛋白组和对照组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BN在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中均显示牛血清白蛋白呈现阳性反应,而豚鼠反应不明显,因此,BN大鼠用于致敏原检测比豚鼠更为敏感.同时,BN大鼠在技术操作上比豚鼠更方便和容易.

  • C57BL/6J小鼠腘窝淋巴结试验评价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性研究

    作者:刘兆华;程芳;周庚寅;刘兆平

    目的 比较注射用双黄连和致敏物引起的胭窝淋巴结(popliteal lymph node,PLN)反应,探讨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潜能.方法 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Veh)组、苯巴比妥(PB)组(1 mg/只)、HgCl_2组(50μg/只)和D-青霉胺(D-pen)组(2 mg/只)、注射用双黄连低剂量组(L组,1 mg/只)和高剂量组(H组,5 mg/只),每组10只.小鼠一侧足趾部皮下给予受试物,第8天处死动物,摘取两侧PLN,称重,计算质量指数(mass index,MI);每组将4只小鼠的PLN以4%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用于病理学检查,其余6只制备单细胞悬液,计算细胞指数(cells index,CI),比较PLN的变化.结果 H组MI、CI较Veh组升高(P<0.05),MI≥2和CI≥5.病理检查,PLN体积变大,生发中心明显,副皮质区内高内皮静脉(HEV)横断面增多.结论 注射用双黄连可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明显的PLN反应,提示它具有一定的致敏潜能.

  • 2,4-二硝基氯代苯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影响

    作者:张玉彬;吕洛;林惠芬;华伟光;田芳;金锡鹏;夏昭林

    [目的]筛选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在化学物致敏性评价中的合适指标. [方法]将皮肤致敏物2,4-二硝基氯代苯(DNCB)和皮肤刺激物十二烷基磺酸纳(SDS)分别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DC,设立对照组,在不同的时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膜表面分子CD80、CD86和MHC Ⅱ类分子. [结果]CD80在SDS染毒后,48h和60h时表达增幅大,约335%,而DNCB组和对照组则平稳增加,大增幅分别为50%和60%;CD86表达在DNCB染毒48h时达到大值,增加约262%,而SDS组和对照组大增幅分别为72%和66%,12h后趋于降低;MHC Ⅱ类分子表达则在3组中均出现大幅波动. [结论]CD86分子表达在化学物致敏性评价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腘窝淋巴结免疫细胞多种表面分子在PLNA评价致敏性中的综合分析

    作者:黄路芬;董燕;王青;周联;王培训

    目的 利用腘窝淋巴结实验(popliteal lymph node assay,PLNA)分析腘窝淋巴结免疫细胞多个表面分子在PLNA评价致敏性中的综合变化,旨在提高PLNA的可靠性和灵敏性.方法 选用♀ BALB/c小鼠,选取具有致敏潜能物质氯化汞(HgCl2)、链脲佐菌素(STZ)、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D-青霉胺(D-pen)为供试品,后肢足趾部注射免疫动物1次,5 d后处死动物,取注射侧腘窝淋巴结制备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腘窝淋巴结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其MHCⅡ、协同刺激和早期活化等十余种表面分子的变化,探讨这些表面分子在供试品致敏后的综合改变.结果 HgCl2和TNBS引起腘窝免疫细胞多种表面分子明显变化,D-pen和STZ所致的相应变化不明显.结论 腘窝淋巴结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变化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供试品的致敏潜能;不同供试品引起表面分子变化的种类和强弱有所不同,在致敏性评价中应综合考察各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 啮齿类动物模型在食品致敏性评价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胥可;凌晓斐;张振玲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新食物产品的不断开发研究,关于是否会增加人体致敏风险等问题成为众专家学者竞相争论的焦点,啮齿类动物模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食物致敏性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例举了BN大鼠、Balb/c小鼠、C3H/HeJ小鼠此三类具代表性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并对致敏过程中常见致敏原及其影响因素、致敏途径和体内检测指标作一综述,为食品致敏性评价提供参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