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培养公共卫生人才模式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与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协同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渠道不畅通.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可推动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改革,满足地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公共卫生人才与协同育人需求及现状分析,对构建协同培养公共卫生人才模式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获得了一定成效.
-
从前校后厂到绿茵药学院的蜕变——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当前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创新办学体制的—项开拓性举措,是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校企合作水平上的创新与发展,作为教育领域—项重大改革在其现实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需要破解的现实困境,我院制药专业依托校办药厂建立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绿茵药学院”为载体,开展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体制的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性研究和实践,以期为正在推进的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性参考.
-
中药制药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为了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四个方面工作:构建适应中药制药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建设行业特色课程;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整合多形式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校企合作.所进行的中药制药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实践为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
比较视野下协同育人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
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是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分类方式的角度及宏观层面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协同育人的实施情况。从构建理念、育人主体、管理机构、合作范围与层次等方面比较,可厘清其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该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实施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育人 -
协同育人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构建与实效
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展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期间构建起"行政班主任+专业班主任+助理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模式,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融合为有机整体,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专业培养在"八年一贯,分段培养"的拟合度,形成"三全、三自"的育人文化,提高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能力和水平.
-
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理论:医学院校人文执业能力培养的新视角
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根据医学院校人文执业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从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协同联动、协同作用、协同服务等方面,提出基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医学院校人文执业能力培养路径.
-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所有课程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职责,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引领,发掘并整合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确立系统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反馈调节机制,形成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协同育人的研究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应加强协同育人工作,做到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
试论学科教师与班主任的协同育人
据笔者的观察和体验,现代教育中因为有了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分别,育人的工作被肢解了:班主任统管学生的"道"、"业"、"惑",学科教师大多只管授学科之"业",解学科之"惑".
-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导师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以A大学为例
辅导员和学生导师是高职院校育人队伍的两大主体,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着缺乏协同的问题.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导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育人存在的理念缺位、机制不健全等实际问题,并指出要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导师协同育人,应树立合作观并构建组织机构联动机制、工作沟通协调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