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内动脉闭塞MRI相关表现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新明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核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与MRI检查,同时将16例无颈内动脉闭塞者作为对照组,而8例颈内动脉闭塞者为闭塞组.24例均为脑血管病患者,疑有脑动脉狭窄而行全脑血管DSA检查.1.2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Advantx LCV Plus数字减影系统行全脑血管造影,3T signa GEMS1 MR仪扫描,Tlflair序列T1加权、FSE序列T2加权、头部三维时间飞跃(3D TOF)法行颅内MRA成像.确定该处颈内动脉血管位置采用同一层面T1加权、T2加权图像重合对比确定,并与对侧颈内动脉对比.为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分别由4名主治医师各自对影像对比确定血管位置并分析特征.

  • 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科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核工业416医院收治的10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这104例患者的病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被确诊.将该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这104例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然后对比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结果:用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高于用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这类疾病的准确率,P<0.05.结论:与用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相比,用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这类疾病的准确率较高.

  • 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洪标;石丹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由1980年Caplan[1]首先报道,是指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顶端及其分出的二对动脉即双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和双侧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狭窄和(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早期的诊断主要靠临床及尸检[2],CT由于对脑干的显像有局限性,对TOBS的诊断价值有限.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和磁共振成像(MRI)的联合检查对TOBS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2005~2009年收住的28例TOBS患者的临床、MRA及MRI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 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在儿童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于晓莉;张玉琴;王怀礼;叶露梅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法(3D-TOFMRA)对儿童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脑梗死患儿均经头MRI确诊,应用美国Marconi公司ECLIPSE MR仪1.5-T,发病1周内做头MRA的检查.脑梗死灶均位于单侧,左侧9例,右侧6例;额叶、顶叶各1例,多叶脑梗死8例,基底节腔隙性梗死5例.均予常规治疗.结果 MRA正常4例,单独/并累及大脑中动脉(MCA)8例,单独累及大脑前动脉(ACA)1例,累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2例(但无病灶部位相应的血管受累表现).受累动脉末端细小分支减少、纤细4例,单支动脉起始部或一级分支起始部狭窄/闭塞4例,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走行迂曲2例,病变同侧MCA、ACA同时受累、末端细小分支减少、纤细1例.治疗后MRA正常及受累动脉末端细小分支减少、纤细患儿平均5±1.31 d运动开始恢复,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动脉起始部梗死/分支起始部狭窄及同侧MCA、ACA均受累病人平均10.9±5.15 d运动开始恢复,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多数脑梗死患儿在MRA上均有相应的血管改变,其变化部位多为MCA系统,变化程度与预后有关.

  • MRI与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邵永;李晓光

    目的 探讨MRI和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0例健康者行颅脑MRI平扫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病例组多数显示MRI或(和)MRA异常表现,其中在MRI上显示颅内腔隙性梗塞灶40例(69%);MRA显示动脉闭塞5例,动脉狭窄7例,扭曲9例,管腔变细22例.对照组管腔变细4例,扭曲1例,狭窄1例.病例组与对照组MRA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4.14%存在椎基底动脉病变,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基底动脉的粗细、走行、扭曲、狭窄和闭塞,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MRA与MRI检查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脑血管病变的证据,对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 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CT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颖;张健

    目的:比较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CT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CT科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患者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CT动脉血管成像的检查结果。结果在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脑动脉瘤患者52例,脑动脉狭窄患者43例,烟雾病患者5例,共有97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符,总相符率为97%。而在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脑动脉瘤患者57例,脑动脉狭窄患者41例,烟雾病患者2例,共有95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符,总相符率为95%。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总相符率高于CT动脉血管成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烟雾病的诊断正确率更高,与CT动脉血管成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正确率更高,应用价值高于CT动脉血管成像。

  • 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CT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诊断价值

    作者:姚淑琴

    目的 探析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临床诊断期间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CT动脉血管成像两种方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016年期间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相关基线资料为本文研究数据来源,分别用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CT动脉血管成像(CTA)方式进行检查,而后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方式作为比较的金标准,通过对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归纳两种诊断检查方式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烟雾病当中,MRA、CTA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100%,特异性为96.0%、92.0%;在脑动脉狭窄当中,MRA、CTA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84.0%,特异性为86.0%、86.0%;在脑动脉瘤中,MRA、CTA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性分别为100%、84.0%,特异性分别为86.0%、84.0%.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选择MRA方法对疾病的鉴别以及病情了解程度相对于用CTA诊断检查方式更有优越性,对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