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姜艳梅;刘新元;王晶;肖晓光;王楠;袁宏

    目的 分析2005-2009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 无菌操作收集5年胆道感染患者的391份胆汁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91份标本中有215份阳性,共检出265株病原菌,检出率为55.0%,其中革兰阴性菌182株,占68.7%,革兰阳性菌71株,占26.8%,真菌12株,占4.5%,较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克雷伯菌属、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均<3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真菌的药物敏感性很好.结论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有增加的趋势,但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球菌属所占比率有所上升;在抗感染治疗中阿米卡星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万古霉素首选,同时兼顾厌氧菌和真菌.

    关键词: 胆汁 病原菌 耐药性
  • 绍兴地区胆石症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茅国峰;孙桂芹

    目的 了解绍兴地区胆石症患者胆汁中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住院的胆石症患者胆汁标本中分离的287株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 分离到的28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64%,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7.18%和11.50%;革兰阳性球菌占28.57%,以肠球菌属为主,占全部病原菌的25.78%,其中粪肠球菌占8.71%,屎肠球菌占5.92%;真菌占2.79%;肠杆菌属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具有较高的敏感率;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 绍兴地区胆石症患者胆汁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多;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因此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意义.

  • 胆石症患者胆汁中肠球菌属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袁兴贵;俞仕梅;朱赐炎;田关富;尹劲松

    目的 了解胆汁中肠球菌属各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肝胆外科715例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69例中检出细菌511株,阳性率为65.6%,其中肠球菌属156株,检出率为30.5%,大肠埃希菌159株,检出率为31.3%,>2种细菌混合感染35例;药敏结果显示,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及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肠球菌属在胆汁中细菌检出率较高,对常见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126例胆汁细菌学分类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雪英;邝洁如;杨斌

    目的探讨胆汁中细菌分类及耐药状况,指导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26例胆道疾病手术患者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培养出15种66株细菌,其中42例有细菌生长,14例为厌氧菌,6例为混合菌;5例培养出3株,10例培养出2株; 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升高,对庆大霉素和甲硝唑药敏率较高. 结论正常胆汁无菌,胆道为混合菌感染,近年少用的庆大霉素、甲硝唑应为首选药.

  • 128例胆道疾病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作者:陆屏;蔡叶樨;杨丹蓉

    目的 了解胆道疾病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128份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有68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53.0%,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2.9%)、肺炎克雷伯菌(15.7%)、铜绿假单胞菌(11.4%)、粪肠球菌(10.0%),病原菌对哑胺培南、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三、四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性高,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结论 胆汁中病原菌种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多见,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625份胆汁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方美玉;董晓勤;王敏敏;周田美;沈强;范建中

    目的 分析625份临床胆汁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AMS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判定按照CLSI标准;应用WHONET5.4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3株,占54.9%,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64株,占42.2%,主要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真菌18株,占2.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监测提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胆道感染的临床经验用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显示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明显,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可作为胆道感染的临床经验用药.

  •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应建飞;吕火祥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957份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57份胆汁标本中检出病原菌638株,阳性率为66.67%;细菌感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3.09%)、肺炎克雷伯菌(11.19%)、粪肠球菌(8.67%)、屎肠球菌(5.78%)和铜绿假单胞菌(4.69%);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7.22%)为主,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5.4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肠球菌属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达73.61%,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达84.72%.结论 致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3种菌为常见,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阿米卡星联合氨苄西林可作为胆道感染的临床经验用药.

  •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组成及药敏变化分析

    作者:孟泽武;陈燕凌;唐南洪

    目的 了解胆汁中感染病原菌菌群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方法 取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为胆道感染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或外科手术采集的胆汁标本进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002-2005年革兰阴性菌在胆道感染中所占的比率下降(r=-0.983,P<0.05),而革兰阳性菌(r=0.982,P<0.05)及真菌(r=0.971,P<0.05)的比率上升;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r=-0.992,P<0.01)、摩氏摩根菌(r=-0.970,P<0.05)所占的比率下降,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肠球菌属所占的比率上升(r=0.981,P<0.05),真菌中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所占的比率上升(r=0.976,P<0.05);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随着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阳性率改变而改变.结论 4年来胆道感染菌群变迁,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增加,ESBLs为病原菌耐药主要因素.

  • 胆石症患者胆汁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佳俊;何江;李国刚;周扬霄;万汝根

    目的 了解胆石症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546例胆汁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332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60.81%,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 (32.96%)、粪肠球菌(12.74%)、肺炎克雷伯菌(9.97%);病原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高,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结论胆汁中病原菌种类繁多,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真菌、厌氧菌的感染也不容忽视,临床应加强病原菌检测,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 深圳地区胆汁微生物学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作者:刘嘉林;余小舫;鲍世韵;齐天伟;毕建钢;周汉新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近2年胆汁中微生物学分类及药敏状况,总结有效的经验用药方案,指导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生素. 方法对131例胆汁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胆汁微生物学分布及药物敏感率特点. 结果131例阳性胆汁标本中共培养出36种173株细菌,6种真菌共47株;本组病例中有45例呈现混合细菌或真菌感染(34.35%);细菌培养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链球菌属、变形菌属、弗氏柠檬酸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少动鞘胺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真菌培养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对本地区胆汁细菌均具理想敏感率的抗生素是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常见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的敏感率为95.7%~100%. 结论深圳地区胆汁微生物学分布具有混合感染率高、常用抗生素敏感率低的特点,对该地区胆道细菌感染推荐选用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真菌感染推荐选用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

  •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的菌谱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熊国祚;张俊方;戴先鹏;申昕;邓礼明;毕国善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分离的216株细菌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胆汁标本细菌阳性检出率为66.5%,居前5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外,病原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临床应重视胆汁培养,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胆道感染临床治愈率.

  • 胆道手术患者胆汁培养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建春;赵孝杰;彭启平;代朗月;金平;任丽珍

    目的 分析胆道疾病患者胆汁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留取2008年12月-2010年2月医院肝胆外科施行胆道手术的487例患者的术中胆汁,其中胆囊胆汁426例,胆管胆汁61例,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87例胆汁标本中,胆汁培养阳性122例,阳性率25.10%,胆管胆汁阳性38例,阳性率62.3%,胆囊胆汁阳性84例,阳性率19.7%,胆管胆汁阳性率高于胆囊胆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出革兰阴性菌92株,占68.1%,革兰阳性菌43株,占31.9%,前6位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4株)、肠球菌属(28株)、阴沟肠杆菌(18株)、克雷伯菌属(15株)、葡萄球菌属(14株)、假单胞菌属(11株);革兰阴性菌耐药率低的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的为氨苄西林(81.2%),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为7.6%,其他耐药率较低的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及头孢噻肟,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50.0%,喹诺酮类耐药率<50.0%;对肠球菌属耐药率低的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7.1%),其次为利奈唑胺及环丙沙星(10.7%),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78.6%,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莫西沙星耐药率0.结论 该院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治疗胆道感染首选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广谱抗菌药物,对重症患者建议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必要时可加用抗革兰阳性菌药物.

  • 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加铭;张加勤;马晓波;宋秀宇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医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的胆汁标本经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检测,对检出的病原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病原菌30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84%,革兰阳性球菌占27.54%,真菌占2.62%,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9.18%、12.13%、11.48%、6.89%、5.90%,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47.19%和21.6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较高,为48.86%~69.3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有较低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2.00%,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2.9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对糖肽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76%~9.52%.结论 医院致胆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混合感染多见,采用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广谱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胆道细菌感染.

  • 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药敏分析

    作者:孟泽武;陈燕凌;朱金海

    目的 分析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有效控制胆道感染.方法 收集2008-2012年胆石症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2 15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54株胆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6.3%,革兰阳性菌占41.7%,真菌占2.0%,常见的病原菌是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5年克雷伯菌属及真菌所占的比率上升(P<0.05),而肠球菌属所占的比率未再出现上升趋势;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有逐渐下降趋势;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率分别为86.3%、90.8%、94.5%;革兰阳性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分别为93.3%、95.8%、97.5%、98.2%,但对利奈唑胺敏感率逐渐下降趋势;真菌的药物敏感性很好.结论 5年胆道感染菌群变迁,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敏感率下降;动态监测菌群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胆道感染.

  • 胆汁培养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董明驹;史莉;童伟

    目的 探讨胆汁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针对性治疗胆道感染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胆道感染患者409例,无菌手段抽取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采用临床微生物常规操作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菌种类型鉴定;药敏试验采取WHO规定的纸片扩散法,药敏抑菌圈的量取、结果判断采用CLSI标准折点,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留取的409份胆汁标本培养出病原菌227株,检出率为55.5%,其中革兰阴性菌151株占66.5%,革兰阳性菌49株占21.6%,真菌27株占11.9%,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6.1%、14.5%、11.9%;胆道检出病原菌对临床抗感染常用抗菌药物出现了严重的耐药现象,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敏感,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55株,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为50.5%.结论 胆道感染致病菌多为肠道菌群,且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医院应加快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增强临床医师病原学检测理念,提高胆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水平.

  • 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赵欣;魏琳琳;董青

    目的:分析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54例胆石症患者,采集发生胆道感染患者静脉血和胆汁,对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筛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4例胆石症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64例,感染率为64.57%;血培养阳性90例,阳性率为35.43%,胆汁培养阳性164例,阳性率为64.57%,胆汁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胆汁培养出病原菌16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8株占41.46%,革兰阴性菌96株占58.54%;血液培养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40.00%,革兰阴性菌54例占60.0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舒巴坦、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5.00%,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严重,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100.00%,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4.00%。结论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的阳性率较高,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胆结石患者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作者:林宗梅;綦怀纲;余丹;蔡妙国;章佃

    目的:分析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对患者利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进行检查,抽取胆汁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药敏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例胆汁标本培养阳性的为78例,检出率为95.1%,共检出病原菌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9株占69.4%,革兰阳性菌18株占21.2%,真菌8株占9.4%;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其次为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及阿米卡星等,耐药率均<3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其次为庆大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耐药率均<15.0%。结论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及肺炎克雷伯菌等是其主要病原菌,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胆汁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择。

  • 102例胆汁培养的细菌谱及耐药分析

    作者:熊慧芳;李国华;周小江;陈幼祥;吕农华

    目的 研究胆道感染的相关临床异常指标,常见致病菌及其敏感抗菌药物.方法 取2010年1-4月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诊治的102例患者的胆汁进行培养,分析胆汁培养结果与患者发热、血像异常、肝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胆道感染的常见细菌谱及其耐药性,以便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102例患者中,共有48例胆汁培养阳性,阳性率47.06%;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中,临床上出现发热及血像异常明显高于培养阴性组,而胆汁培养阳性组的肝功能结果与培养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例阳性结果中,共培养出5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93%,革兰阳性菌占24.0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而革兰阳性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林敏感性较好,而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及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敏感性较差,敏感率仅约40.0%.结论 用临床症状判断胆道感染准确性有限;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为主,仅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而对喹诺酮类及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基本耐药.

  • 患者梗阻性黄疸胆汁细菌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曹友红;孔文涛;王福根;缪林;文卫

    目的 分析了解梗阻性黄疸类患者胆汁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1例梗阻性黄疸类疾病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梗阻性黄疸类疾病患者胆汁培养总阳性率为82.72%,67例阳性结果中共培养出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6.47%,革兰阳性球菌占2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总耐药率低,为6.15%,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2.31%、16.92%,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等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耐药低,为0,其次为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利福平、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5.89%、11.76%、17.65%、23.53%.结论 梗阻性黄疸类疾病患者引起胆道感染的治疗首先应解除梗阻病因,再有针对性地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胆管结石感染患者胆汁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何瀚;翟宏军;余正平;李劲节

    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并胆系感染患者胆汁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85例胆管结石并胆系感染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胆管结石并胆系感染患者胆汁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185份胆汁标本中共分离12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7.0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1株,占73.39%,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5.48%、11.29%和8.87%;革兰阳性球菌33株占26.61%,主要菌株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15.32%、8.8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2.18%和92.86%、52.27%和21.43%;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较敏感,耐药率<10.0%;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 胆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病原菌谱出现了新的改变,临床对胆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1143 条记录 10/58 页 « 12...78910111213...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