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QT间期离散度(QTd)对心脏同步化治疗评估研究

    作者:徐锋;马兰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肌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接受CRT植入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升高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提高≥10%,分为反应组(n=34)和无反应组(n=34).比较两组患者CRT植入后不同时期QRS间期、QT间期复极离散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反应组患者术后1年QRS间期和QTd间期较术前和术后<24 h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反应组各时期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中,CRT术后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QTd间期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d在对CRT治疗患者术后的有效性是很好的评价指标.

  •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预后判定

    作者:包春辉;庄文侠;苗秀兰;柴晶艳;佟英娟;杨冬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时,QT间期离散度对其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近期预后,对比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二组的QT间期离散度(QTd)。结果:死亡组较存活组的QT间期离散度明显延长。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的增大是预测短期死亡率较有效的指标。

  • PTCA或支架植入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作者:高明;陈方;高竟生;郑小明;郝冰;吴寿邻;李志忠;陈梅

    本文通过对经PTCA或(和)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1 h(前向血流恢复TIMI 3级)及1周后的QT、QTc、QTd、QTcd的观察,探讨狭窄或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恢复前向血流对QT间期离散度的持续影响的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9年1月~2000年8月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及开滦矿务局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于75%的冠心病患者44例.排除长QT间期综合征、心脏瓣膜病、束支传导阻滞、房颤或服用影响QT间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心律平、胺碘酮、乙吗噻嗪等及服用地戈辛的患者.

  •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力;高岩

    目的 研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患者(原无明确心脏病病史)QT间期离散度(QT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ICU内进行CVVH治疗的危重患者,于血液滤过前及血液滤过后6、12、24 h、其后每天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计算平均QTd值.检出心律失常者30例为研究组,另选30例未检出心律失常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滤过前QTd和QTcd的值分别是(48.30±18.52)ms和(22.72±9.16)ms,滤过后QTd和QTcd的值分别是(63.26±20.48)ms和(27.36±10.06)ms;对照组滤过前QTd和QTcd的值是(49.62±13.18)ms和(23.04±7.92)ms,对照组滤过后QTd和QTcd的值分别是(48.86±13.06)ms和(22.87±7.89)ms.研究组QT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VVH后发生心律失常组(研究组)QTd明显延长,因此,监测QTd的变化应用于连续性CVVH危重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是早期用药,预防心脏严重情况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 小儿预激综合征P波离散度及QT间期离散度比较研究

    作者:王成;谢振武;曹闽京;李茗香;许毅;林萍;李小明

    目的探讨小儿预激综合征P波离散度(Pd)及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方法 2.42~16(9.70±3.00)岁预激综合征患儿(研究组)及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各32例,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计算机回放并程序放大波形2~4倍检测,增益20~40 mm/mV,纸速50~100 mm/s.选择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在人工干预下自动测量窦性节律下心室率(HR)、Pd与QTd,分别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得Pcmax、Pcmin与QTcmax、QTcmin,计算Pd=Pmax-Pmin,Pcd=Pcmax-Pcmin,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max、Pmin、Pd与Pcmax、Pcmin、Pcd延长不明显(P>0.05),而QTmax、QTmin、QTd与QTcmax、QTcmin、QTcd则明显延长(P<0.01).结论小儿预激综合征发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除了由旁道和房室结组成的房室折返环参与外,还可能与心室肌激动顺序有关,心房肌电活动非均一性不明显.

  • 血透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的研究

    作者:吴玉梅;张玉强;叶朝阳

    目的观察血透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其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ECG、彩色超声仪测定血透患者QT间期和RR间期、记录左室功能参数,计算出QT间期离散度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HT5”H〗结果血透患者QT间期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且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呈正相关(r1=0.57,r2=0.53).结论血透患者易出现左室肥厚,发生心率失常致猝死,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血透患者猝死的预测指标.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QT间期离散度与P波离散度的研究

    作者:王成;秦云;谢振武;曹闽京;李茗香;林萍;李雯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QT间期离散度(QTd)与P波离散度(Pd)变化.方法 323例0.08~16.00(平均3.02±3.03)岁先心病患儿(研究组)及77例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选择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人工测量心率(HR)、Pd与QTd.微机数理统计.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分别为(12.11±7.20)kg及(14.63±6.39)kg,身高分别为(87.16±22.89)cm及(94.42±21.29)cm;研究组体重减轻17.22%(P<0.01),身高降低7.69%(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R增快(P>0.05),QTmax及Pmax延长(P<0.01),QTd与Pd分别增大56.03%及38.33%(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心电图QTd及Pd明显延长,可能与发生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有关.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胡亚兰;孙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A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B组)、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C组),1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D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当天、2、4周及对照组相应时间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对其QT间期测量,计算出QT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A、B、C 3组的QTd显著大于D组(P<0.01~0.001),且A、C组大于B组(P<0.05).术后2、4周各组QTd与术前相比均有缩短(P<0.0~0.01).A、B两组术后4周QTd缩短值大于C组(P<0.05).术后4周LVEF恢复至50%以上者QTd缩短值显著大于LVEF仍低于50%者(P<0.05).C组QTd≤70ms者术后QTd缩短值显著大于术前QTd>70ms者(P<0.05).结论QTd作为一种简单、可靠、廉价、无创的方法,可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类型冠心病手术疗效、评价和预测血运重建术的效果.

  •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QT间期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变化

    作者:王成;谢振武;刘晓艳;李书芬;曹闽京;李茗香;李雯;秦云

    目的探讨用预测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的心电学指标QT间期离散度(QTd)和P波离散度(Pd)来研究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患儿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方法MCLS患儿62例(13例伴有冠脉扩张),随机匹配7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采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ECG),选择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在人工干预下自动测量窦性节律时心率(HR)、QTmax、QTmin、Pmax、Pmin,计算QTd及Pd,连测3次后取其平均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LS组急性期心率增快(P<0.01),QTmax、QTmin缩短,QTd增大,Pmax增加,Pmin缩短,Pd增大;恢复期QTd、Pmax、Pd延长,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伴有冠脉扩张与不伴有冠脉扩张的MCLS患儿之间QTmax、QTmin、QTd、Pmax、Pmin、P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CLS能引起QTd及Pd增加,有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临床上不容忽视.

  •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研究

    作者:王成;谢振武;李雯;曹闽京;李茗香;林萍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QT间期离散度(QTd)及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不明原因晕厥(UPS)患儿55例(研究组),均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T)或(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TTT).匹配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对照组).于BHUTT前一天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 ECG).选择波形清晰的12 ECG 3个心动周期,测量心率(HR)、QTd与P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R减慢(P<0.01),QTmax、QTmin、QTd延长(P<0.01),QTcmax、QTcd增大(P<0.01或P<0.05);Pcmax、Pcmin缩短(P<0.01),Pd及Pcd稍延长(P>0.05).QTd、QTcd及Pd、Pc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P>0.05),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亦未见差异(P>0.05).结论QTd及Pd在VVS患儿男女性别及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未见差异.VVS患儿QTd及QTcd增大,Pd及Pcd延长不明显,临床上要警惕VVS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 咪达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江斌;王晋明;孙小梅;王芳;江洪;白静;蒋学俊;王跃岭;朱刚艳

    目的探讨咪达普利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率较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LVH患者共17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n=86),咪达普利组(n=84).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a后用彩色多普勒Penn法测定LVMI,分析体表标准12导联心电图QTcd并用Holter记录VA发生的情况.结果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LVMI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咪达普利组治疗前、后LVMI分别为153±18g/m2和140±16g/m2,P<0.01.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QTcd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咪达普利组治疗前后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QTc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氨氯地平组及咪达普利组治疗后前QTcd分别为74±12ms和65±9ms,P<0.05.治疗前氨氯地平组与咪达普利组间QTcd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者间QTc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氨氯地平组及咪达普利组治疗前VA恶性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VA恶性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VH患者LVMI与QTcd间有显著相关性(r=0.33,P<0.01).结论咪达普利治疗可显著降低LVMI和QTcd,从而降低VA的恶性程度.

  • 心肌病暨慢型克山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观察

    作者:邹宁;刘晓华;吴荣举

    目的了解QT间期离散度(QTd)对心肌病及慢型克山病患者心功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病例95例,分成三组.结果心肌病组、慢型克山病组QTd测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心肌病及慢型克山病心功不全患者QTd延长,对猝死有预测作用.

  •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降低心肌病QT间期离散度与年病死率的观察

    作者:刘凤岐;孙桂芳;修春红;池洪杰;王涛

    目的探讨心区交感神经阻滞能否降低心肌病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及年病死率.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扩张型心肌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实施心区交感神经阻滞,于硬膜外腔推注0.5%利多卡因3~5 ml,间隔时间2 h,阻滞平面为胸1~5,辅以常规药物治疗,如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人工测量QTd.观察48例心功能IV级(NYHA分级)患者1年病死率.结果治疗组QTd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QTd略降低(P>0.05).48例心功能IV级患者经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后1年死亡11例.结论心区交感神经阻滞能有效降低心肌病患者QTd,并能降低年病死率.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作者:徐冉;芦文婷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以评价其疗效.自2007年10月-2008年6月对3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10d后两组QIc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

  • PTCA术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公英子;王凌云;夏德军

    目的对临床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异常及冠脉正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差异,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探讨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HTK 分别测量冠造正常组及冠造异常组Qtmax,Qtmin,QTd,QTcd;测量冠造异常并行PTCA 术的术前及术后1、3、7dQTmax,Qtmin,QTd,QTcd.结果 (1)冠脉异常组Q Td,QTcd>冠脉正常组(P<0.001)且Qtmax增大(P<0.001).(2)PTCA组术后1、3 、7dQTd,QTcd分别>PTCA术前(P<0.001).结论成功的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PTCA QT间期离散度
  • 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广和;吾柏铭

    尖端扭转型室速包括不同的类型,其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不同.本文重点介绍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邱玉军;黄勤;严庆峰;韩梅;郑小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 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 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心肌损害保护作用的探讨

    作者:梁淑萍;王长华;黄家红;高国花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9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和常规治疗组(CON组),每组48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QT间期离散度(QTcd)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两组治疗前QTcd、CK-MB无明显差异,治疗后HBO组QTcd、CK-MB均较CON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HIE对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 中药复方改善老年人慢性冠脉缺血的心电学研究

    作者:龙志斌;周元潮

    目的探讨老年冠脉缺血者心电图QTcd与健康老年人相比有无显著差异及自主研制的复方黄芪袋泡饮能否改善这种差异.方法对比分析冠脉缺血组31例和健康老年组33例QTcd测定值,并比较复方黄芪袋泡饮治疗冠脉缺血组前后的QTcd和血液流变学测值变化.结果冠脉缺血组 QTcd值显著大于健康老年对照组(t=6.91,P<0.01),复方黄芪袋泡饮治疗冠脉缺血组后的QTcd值较治疗前显著缩短(t=5.31,P<0.01),该药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 (P<0.01),使冠脉缺血症状改善率达90%.结论老年冠脉缺血者心电图QTcd值较健康老年人显著延长,复方黄芪袋泡饮能够改善这种异常延长.

  • 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倪念勇

    胺碘酮属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其广谱、高效而为临床广泛使用,但随着副作用的不断发现,尤其是QT间期的明显延长而影响了胺碘酮的使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QT间期离散度(QT internal dispersion,QTd)比QT间期更能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1]。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前后QTd的变化了解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1月至1996年11月间门诊治疗的57例患者,年龄21~70(54±11)岁;其中男性35例,年龄21~70(56±9)岁,女性22例,年龄23~67(50±14)岁。57例中室性心律失常43例,心率66~108次/min,心房纤维性颤动14例,心率78~108次/min,治疗前全部病例QT间期均≤0.44 s。病因见表1。

212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