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阻断中的早期检测与针对性护理

    作者:朴顺梅;于雷;于洪博;王盛楠;陈丽红;王易诗;陈左翼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与针对性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孕妇及其婴儿各320例进行研究,所有孕妇妊娠期都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强化免疫与抗病毒干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DNA转阴率与 HBeAg值。[结果]孕妇分娩4周后的HBV DNA定量与HBeAg值明显低于分娩前,而分娩4周后的DNA转阴率为31.3%;孕妇平均产后出血率为27.2%,剖宫产率为61.9%;新生儿体重3398.24 g±452.87 g,身长50.87 cm±2.44 cm,头围33.87 cm±4.13 cm,5 min Apgar评分9.78分±0.10分,婴儿随访6个月,未发现畸形与 HBsAg阳性。[结论]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安全性好,针对性护理能取得更好的母婴阻断效果。

  • 新生儿 HIV 母婴阻断药物预防的护理

    作者:郭丽琼;王燕;何嘉健

    [目的]总结7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新生儿母婴阻断药物预防的护理。[方法]收集2012年—2013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70例,出生后护理中强调:出生后彻底清理皮肤;及早清除误吸入消化道的羊水,所有的新生儿进行洗胃及留置胃导管,根据洗胃情况判定是否需要停留胃管及再次洗胃;密切观察服药过程中新生儿腹部体征及消化道症状;加强隔离防护,合理人工喂养,做好出院宣教及出院随访。[结果]70例新生儿顺利完成了预防性抗病毒用药;随访18个月后全部新生儿 HIV 抗体阴性。[结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减轻 HIV 暴露新生儿母婴阻断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保障预防药物的疗效。

  • 羊膜腔穿刺术对乙肝母婴阻断影响的研究

    作者:文晓燕;李扬;次玲娟;孙素丽;焦红燕;张惠芳

    目的:探讨羊膜腔穿刺术对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方法:对行羊膜腔穿刺术同时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173例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其产后6个月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情况,与国内采取相同产前、产后阻断方案且未行穿刺术的孕妇进行比较。结果:与国内未行穿刺术的孕妇相比较,其母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后,在规范母婴阻断前提下,其 HBV 感染率与未行穿刺术者没有显著差别。

  • 强化免疫对HBVDNA阳性孕妇母婴阻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杜普;马淑芳;王慧勇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的有效途径.方法:就我院分娩的106例HBVDNA阳性的孕妇,临床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母体阻断.自妊娠20周开始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每月1次,共5次;新生儿阻断,基因重组乙肝疫苗(HBVac)于出生后的0、1、2、12个月龄各10 μg肌肉注射,出生后即刻肌注HBIG 200 IU.对照组:母体阻断,自妊娠28周开始注射HBIG 200 IU,每月1次,共3次;新生儿阻断,HBVac 10 μg于出生后的0、1、6个月龄肌肉注射,出生后即刻肌注HBIG 200 IU.结果: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12.5%和28.0%;慢性感染率5.4%和18.0%;免疫失败率3.6%和16.0%;免疫成功率96.4%和84.0%.结论:强化免疫是阻断HBVDNA阳性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 强化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丽萍;宋力

    目的:探索HBV母婴阻断的有效方法,降低HBV母婴垂直感染率;评估HBV母婴强化免疫的临床价值;观察HBV母婴强化免疫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178例孕妇按病毒指标不同,分双阳组106例(HBsAg 阳性,HBV DNA阳性)和单阳组72例(HBsAg阳性,HBV DNA阴性),每组随机各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组):采用强化免疫阻断法.母体阻断:被动免疫,孕妇于妊娠20周开始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共5次.新生儿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主动免疫:重组乙肝疫苗1、2、12月龄各10 μg三角肌注射;被动免疫:船IG200 IU,出生后立即三角肌注射.对照组(B组)采用标准免疫阻断法.观察时间12个月.结果:106例双阳性孕妇应用HBIG免疫前后HBV DNA分别为6.72±1.33、5.16±1.07log10/ml(P<0.05)和6.37±1.58、5.92±0.92 log10/ml(P>0.05),双阳、单阳孕妇A、B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分别为28.6%、48.0%(P<0.05)和8.1%、14.3%(P>0.05),慢性感染分别为5.4%、18.0%(P<0.05),和5.4%、8.6%(P>0.05),免疫失败分别为3.6%、16.0%(P<0.05)和2.7%、5.7%(P>0.05),免疫成功分别为96.4%、84.0%(P<0.05)和97.3%和94.3%(P>0.05).不良反应:178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影响母婴健康发育的不良事件.结论:HBV双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进行HBIG注射和新生儿进行双重阻断的强化免疫,对减少胎儿宫内感染率,降低婴儿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均有重要意义.HBV单阳性的孕妇常规免疫即可获得较理想母婴阻断效果,无需强化免疫干预.

  • 沈阳市28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分析

    作者:宋亮亮;倪佳;刘芳然

    目的 了解沈阳市2005—2017年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现状,并进行效果分析,为更好地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沈阳市28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基本信息、抗病毒治疗情况和所生儿童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为67.9%,所生儿童抗病毒用药率为75.0%,母婴阻断率为78.6%;28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中,失访结案12例,占42.9%,排除H I V感染11例,占39.3%,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例,占3.6%.结论 广泛的健康教育、严密的筛查网络和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十分重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需要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 沈阳市68例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宋亮亮;倪佳;张雪娇;杨柳

    目的:了解沈阳市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现状,为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保障儿童健康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沈阳市68例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梅毒感染孕产妇中孕期接受治疗比例为44.1%,其中孕期接受规范治疗比例为5.9%,2011—2014年母亲孕期规范治疗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应用预防性治疗比例为14.7%;所有儿童均进行了跟踪随访并结案,梅毒血清学检测率61.8%;随访结局中失访结案30例、诊断先天梅毒6例、排除梅毒感染32例。结论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已有成效,但是距国家工作目标还有差距,今后应加强梅毒母婴阻断工作,更加有效控制梅毒的母婴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阻断977例1年随访研究

    作者:余敏敏;韩国荣;沈玲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的佳方案,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总结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第二医院1985~2003年3200例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资料,根据不同阻断方案分成5组:血源疫苗组(第1组)、血源联合组(第2组)、基因疫苗组(第3组)、基因联合组(第4组)和宫内阻断组(第5组).其中共977例婴儿随访至12个月龄.观察、比较各组婴儿出生时及1、6、12个月龄时的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结果第5组12个月龄时HBsAg阳性率仅为4.0%,保护率达96.0%,与前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第4、5组比较,出生时HBsAb检出率分别为8.3%、81.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1.7%、3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失败率为19.4%、1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4组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低于第1、3组,HBsAb阳性率高于第1、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双阳组、单阳组母亲分娩新生儿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20.1%、7.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5种阻断方案中,第5组即宫内阻断组的保护率高,HBV宫内感染率低;联合免疫效果优于单纯疫苗组.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与母亲HBeAg或HBV-DNA阳性显著相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产前多次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减少HBV宫内感染.

  • 穴位按压防治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丙南

    目的 观察穴位按压防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生的HIV母婴阻断新生儿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出生后4 h内即开始足月儿配方奶喂养,并于第一次吃奶同时开始给予奈韦拉平口服混悬液抗病毒阻断治疗,每次1.5 mL,每日1次.根据新生儿的喂养耐受情况个体化调整奶量,期间常规监测血糖,如血糖偏低或经口喂养摄入能量不足者可联合静脉营养支持至经口喂养可满足其生长所需能量为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压.新生儿出生后24 h且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穴位按压,取穴: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及胃俞,依次按压以上穴位(足三里及天枢为双侧同时按压),每个穴位按压时间先从每次1 min开始,新生儿适应后,可逐渐延长至每次2 min,每日2次.两组患儿在研究期间均不使用促胃肠动力药.观察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每日奶量增加速度、完全经口喂养日龄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结果 观察组奶量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日龄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及奶量增加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压可有效防治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141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林东红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1年2月至2004年3月对行产前检查的1372例孕妇进行HBV标志物(HBVM)检测,HBVM阳性孕妇141例,于妊娠20周起每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采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检测HBVM,并联合免疫注射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检测产妇乳汁HBVDNA,阳性者采用人工喂养婴儿.结果筛查孕妇1372例,HBsAg(+)141例,占10.28%.分娩新生儿141个,新生儿HBsAg(+)6例,占4.26%.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74%.结论早期检测孕妇HBVM、HBVDNA,及时进行母婴阻断,可有效地预防HBV宫内感染.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观察

    作者:曾云凤

    目的: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北城街道辖区内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被诊断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76例,在出生医院行母婴阻断。对7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乙肝的阻断效果。结果:约有98.68%的新生儿在实施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阻断乙肝,93.42%的新生儿接种后可在1个月时产生乙肝抗体,5.26%的新生儿则在2个月时产生抗体,1.32%的新生儿会感染乙肝。结论:母乳喂养不会影响乙肝感染率,乙肝疫苗接种1至2针,即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效果。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全程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

    作者:何芸

    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妊娠者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母婴阻断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开展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选择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妇女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保肝治疗,两组婴儿均接受标准免疫预防、人工喂养,对比分娩前有效率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在分娩前两组妇女的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乙型肝炎妊娠者使用替比夫定治疗,抗病毒效果较好,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 28例 HIV 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临床观察

    作者:赵萍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 HIV 感染孕妇进行母婴阻断及产科处理的临床观察。结果:出生活产婴儿28例(早产儿2例),未检出新生儿 HIV 抗体阳性,失访1例,余27例(96.43%)新生儿两次 HIV 抗体均为阴性。结论:对 HIV 感染孕产妇采取正确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降低 HIV 母婴传播、控制儿童 HIV /AIDS 流行。

  • 第二产程时长对HB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的影响

    作者:马德明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乙肝病毒载量区间内,第二产程时长对HB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产科分娩的410名HBV感染初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第二产程用时,并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HBsAg和(或)HBV-DNA阳性为35例,阳性率8.54%,对照组即第二产程<2h的阳性例数占22.86%,观察组即第二产程≥2 h的阳性例数占77.14%,两组间比较P<0.05;当HBV-DNA≥106,新生儿HBsAg和(或)HBV-DNA阳性率随第二产程时长而增加.结论: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其第二产程时长与HBV母婴垂直传播率间呈正相关性,在临床应引起重视.

  • 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对孕妇慢性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华峰;刘琦;万志军;刘立亚;杜秀玲

    目的:探讨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对孕妇乙型病毒基因组(HBV-DNA)≥106copies/ml母婴阻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156例为研究对象,同意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76例孕妇为观察组,不同意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80例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ALT水平、HBV-DNA载量以及两组新生儿的HBV感染率.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的HBsAb阳性率.记录观察组孕妇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身长、头围、体质量以及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即刻的ALT水平为(25.73±6.14) U/L,HBV-DNA载量为(5.58±9.46) ×103 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7个月的HBsAb阳性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服用替比夫定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新生儿出生身长、头围、体质量、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出现先天性畸形.结论:对于HBV-DNA≥106 ml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口服替比夫定能够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保护孕妇的肝功能,且对孕妇和新生儿均有良好安全性.

  • 苍梧县免费婚检人员艾滋病及梅毒感染情况研究分析

    作者:欧柳清;李木焕

    目的:了解苍梧县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2012年苍梧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人群进行HIV抗体及梅毒抗体检测,并收集HIV及梅毒感染有关行为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 335例婚检者检出抗-HIV阳性者22例,阳性率为0.080%,查出梅毒感染者63例,检出率为0.230%.13例HIV阳性女性中4例已怀孕,婚检HIV及梅毒感染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未婚夫妇同时感染存在率较高.结论:加强对青少年性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婚前医学检查对疾病控制、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家庭幸福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 邯郸市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现状的研究

    作者:李东辉;刘延菊;张向莉;安文茜

    目的:了解邯郸市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状况,HBsAg阳性孕妇孕期母婴阻断情况及其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方法:对5 343例孕妇进行HBsAg的检测,调查HBsAg阳性孕妇孕期阻断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对其新生儿进行静脉血HBsAg检测.结果:5 343例孕妇中检出HBsAg阳性孕妇322例,感染率为6.03%,其中196例曾于妊娠后3个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但应用HBIG的孕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与未应用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邯郸市孕妇HBsAg携带率正在不断下降,孕期应用HBIG的HBsAg阳性孕妇比例逐年增多,然而孕期应用HBIG对控制HBV宫内感染未见成效.

  • 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效果研究

    作者:桂秀芝;邱慧;覃婷

    目的:评估HIV母婴阻断效果,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围生期门诊为初次建卡产前检查的孕妇检测抗- HIV,为HIV感染孕妇提供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临产前采血检测HIV病毒载量,对婴儿HIV感染状况进行随访,即产后4月内2次为婴儿采血检测HIV - DNA,12、18月龄时再次检测抗- HIV.结果:近4年来该院孕妇HIV感染率为0.28%,经采取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孕期进行规范三联抗病毒治疗,82.71%的孕妇临产时病毒载量低于低检测限,婴儿HIV感染率0.75%,明显低于未治疗者之婴儿(感染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HIV感染孕妇实施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安全有效,不失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利措施.

  • HBV高病毒载量孕妇行剖宫产分娩与阴道分娩对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

    作者:顾颖华;沈美龙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高病毒载量孕妇(HBV DNA≥l×106 copies/ml)行剖宫产分娩与阴道分娩对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和泰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高病毒载量孕妇120例,根据其分娩方式不同,分别检测婴儿出生时和完成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120例孕妇中,有61例孕妇行阴道分娩,产61例活婴,其中有4例确证HBV感染、56例免疫成功、1例免疫无应答;59例孕妇行剖宫产分娩60例活婴(1例双胎),其中有3例确证HBV感染、55例免疫成功、1例免疫无应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34、0.001、0.001,均P>0.05).结论 分娩方式与HBV的垂直传播无明显关系,对HBV母婴阻断效果无明显影响.

  • 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妊娠母婴阻断46例效果分析

    作者:俞跃萍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妊娠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娩的4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妊娠行母婴阻断及产科处理的临床资料.分别行方案1(AZT+NVP)阻断29例;方案2(NVP)阻断17例;剖宫产38例,阴道分娩8例;所有出生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结果:出生活产婴儿46例(早产儿1例),外观未见明显畸形.低体重1 950 g,高体重4 050 g,平均体重2 967 g.>12月龄婴儿28例,随访25例,无HIV阳性检测结果,失访3例.<12月龄婴儿18例,仍在观察随访中.所有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阻断治疗的孕产妇及婴儿在治疗时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毒副作用.结论:对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能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314 条记录 7/16 页 « 12...45678910...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