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类营养素联用对铅中毒患儿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作者:饶晓林;张程;吴萍;麦静仪;黄超

    目的:探究多类营养素联用对铅中毒患儿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84例铅中毒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 DMSA)与多类营养素联合干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多类营养素进行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铅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铅水平均有所减低,但观察组血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时以及出院8周后治愈例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看,患儿随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男性患儿血铅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女性患儿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低剂量的DMSA联合多类营养素对铅中毒患儿进行干预,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患儿血铅水平能够较为迅速的恢复到正常水平,对患儿的预后情况有积极的影响。

  • 二巯基丁二酸对大鼠铅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瑞雪;熊敏如;李佩珊;罗莎菲;胡建安;黄云

    [目的] 用亚急性铅性肾损害动物模型研究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铅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7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染毒组、高防组和低防组,每组18只.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1 h后,腹腔注射0.9%无菌生理盐水;染毒组动物用0.5%醋酸铅5 mg/kg体重腹腔注射;高、低防护组动物先分别用150 mg/kg体重和100 mg/kg体重的DMSA灌胃,1 h后,腹腔注射与染毒组等剂量的醋酸铅,每周5次,连续12周.[结果] 染毒组自实验第3周开始肾铅、尿蛋白、尿γ-GT活性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及高、低防护组(P<0.01),且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及细胞内线粒体出现丢失.防护组尿铅排泄量明显高于染毒组,肾铅、尿蛋白、尿γ-GT活性等极显著地低于染毒组(P<0.01).而且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及细胞内线粒体丢失程度较染毒组明显减轻.[结论] 大鼠腹腔注射0.5%醋酸铅(5 mg/kg体重)可诱发铅性肾损害.DMSA对铅性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高剂量(150 mg/kg体重)的DMSA保护效果优于低剂量(100 mg/kg体重).在一般防护措施不奏效时,可作为辅助性预防用药物.

  • 局部注射99Tcm(V)-DMSA检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

    作者:张晔;郭传瑸;俞光岩;赵光宇;张春丽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正五价99Tcm标记的二巯基丁二酸[99Tcm(V)-DMSA]检测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为制定合理的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30例,癌周分点注射99Tcm(V)-DMSA,行头颈部断层和平面显像,寻找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域,以ROI技术分析,将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局部注射99Tcm(V)-DMSA检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灵敏度为84.6%(11/13),特异性为82.4%(14/17),准确性为83.3%(25/30).结论 癌周局部注射99Tcm(V)-DMSA检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

  • 葡萄糖负荷对细菌性兔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摄取99Tcm(Ⅴ)-DMSA及其生物分布的影响

    作者:武兆忠;林伟;魏学立;邬恒夫;吴长伟;袁戈文

    目的探讨葡萄糖负荷影响99Tcm(Ⅴ)-二巯基丁二酸(DMSA)在细菌性骨关节炎症处浓集的可能机制.方法自制细菌性兔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葡萄糖负荷下分别用感兴趣区技术和百分注射量分析法,分析葡萄糖负荷对99Tcm(Ⅴ)-DMSA生物分布及骨关节炎症处摄取和滞留99Tcm(Ⅴ)-DMSA的影响.结果葡萄糖负荷对99Tcm(Ⅴ)-DMSA全身生物分布没有明显影响,明显提高细菌性骨关节炎症区99Tcm(Ⅴ)-DMSA摄取水平,其6 h患侧与健侧比值:显像分析法为对照组2.882±0.525,实验组3.487±0.535(P<0.05);百分注射量分析法为对照组3.153±0.334,实验组5.071±1.780(P<0.05).结论葡萄糖负荷可提高骨组织炎症区99Tcm(Ⅴ)-DMSA摄取水平.

  •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预测急性肾盂肾炎患儿肾瘢痕危险性的价值

    作者:赵瑞芳;季志英;吕孝妹;吴哈;李益卫;顾凡磊;赵晓斐

    目的 应用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预测急性肾盂肾炎(APN)患儿肾瘢痕危险性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118例临床首次诊断为APN的患儿,男44例,女74例,年龄1个月至14岁.所有患儿急性期行99Tcm-DMSA肾皮质显像,根据肾受累范围将肾损害程度分为5级,0级为肾功能正常,肾损害自轻度到重度依次分为Ⅰ至Ⅳ级,治疗至少6个月再次显像判断是否形成肾瘢痕.72例患儿进行直接法核素膀胱显像(DRC)评价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反流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应用SPSS 11.5软件,分别对相应数据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118例患儿以单肾为单位共236个肾,急性期(发病2周内)肾显像结果,正常肾组79个,Ⅰ级肾损害组64个,Ⅱ级肾损害组51个,Ⅲ级肾损害组19个,Ⅳ级肾损害组23个.6个月后再次显像显示肾功能正常组无一个肾形成肾瘢痕;肾损害形成肾瘢痕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级7.81%(5/64),Ⅱ级49.02%(25/51),Ⅲ级68.42%(13/19),Ⅳ级100.00%(23/23).肾瘢痕发生率与首次肾显像肾损害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877,P<0.01).另外,72例进行DRC患儿中,以单肾为单位共144个肾,VUR发生率54.17%(78/144),其中轻、中、重度反流肾分别为4,43和31个.66个无VUR肾瘢痕发生率仅为4.55%(3/66),肾瘢痕发生率在轻度VUR为1/4,在中度VUR为46.51%(20/43),在重度VUR为87.10%(27/31).VUR与肾瘢痕形成呈明显正相关(r=0.624,P<0.01).结论 APN患儿急性期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肾损害程度分级对预测肾瘢痕危险性有重要价值,肾损害程度越重,VUR程度越重,肾瘢痕形成危险性越大.对于急性期有肾损害,尤其是Ⅱ级以上肾损害、伴有输尿管反流的APN患儿应重视,积极治疗,以预防或减少永久性肾损害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