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俞华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于常规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提升护理配合质量.方法:总结18例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结果: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X线检查下肢力线满意.结论:通过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主动配合,手术人员的正确站位,仪器位置的正确摆放,保证了感应器与空间示踪系统之间的有效红外信号传送,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 手术室护理人员使用计算机导航追踪定位技术配合骨科手术的方法

    作者:金永红;朱方园

    目的:使用计算机导航追踪定位技术配合骨科医师完成导航辅助骨科手术方法.方法:对30例骨科患者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科手术,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导航追踪定位,即导航设备的安装连接、导航定位的追踪、出现问题的处理及纠正等方法进行配合.结果:手术过程顺利,30例骨科患者成功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骨科手术.结论:护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导航追踪定位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能积极应对高难度及高新技术的开展.

  • 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涂鹏发;潘进社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由于其解剖及血供的特殊性,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是其主要的并发症.尽管近年来手术、麻醉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等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主要并发症仍居高不下,病死率也并未明显下降,遂称之为”尚未解决的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预计到2050年全球髋部骨折患者将达到630万[1],本文就成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选择与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 1例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赵赟赟

    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因各种原因引起膝关节病变致顽固性疼痛,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我院于2010年7月开展了首例在计算机导航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计算机导航在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段新民;杨勇;苏义拉图;曹焱荣;蔡永强

    目的: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辅助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和准确性.方法:56例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病例,分为数字技术手术组(A组)和传统技术手术组(B组).其中A组26例,行螺旋CT扫描后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开展术前计划及个体化测量以指导手术,置钉81枚;B组30例,采用传统徒手技术置钉86枚.所有病例术中记录钉置入的一次性成功率,术后再次进行螺旋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A、B两组的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分别为88.9%和61.6%;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为98.8%和81.4%.两组置钉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结合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辅助手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一次性成功率和准确性.

  • CT图像+外科导板在种植美学中的意义

    作者:石磊;屈志国;阿南

    种植体一旦接触口腔环境就会发生种植体周围一定量的骨吸收,因为骨的丧失限制了种植的美学效果,建立长期稳定的、理想的、和谐的软组织,就必须注意骨一种植体的三维关系.CT三维重建后,可从三个方向评价植入区的骨量,从美学角度出发,依据种植体周骨量的要求制定出治疗计划, 再严格按照计划,做出手术用的外科导板进行种植,用以避免在术中外科医生为了不暴露种植体将就现有骨量而忽略了未来几年后发生的骨吸收.应用CT图像+外科导板的无翻瓣术,在适应证下,小程度地破坏角化龈,对种植更具美学意义.

  • 数字骨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光

    数字骨科作为新兴的学科和技术,发展迅速,在骨科的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并且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数字化技术对骨科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数字骨科在骨科临床概况予以综述.

  • 骶骨解剖、骨折分型及不同内固定治疗的特点

    作者:贾文超;薛飞;冯卫;贾燕飞

    背景:高能量损伤所致不同类型的骶骨骨折越来越常见,神经损伤后严重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未知性,以及部分类型的骨折常常导致腰骶结合部的不稳定,使得骶骨骨折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是Denis分型、Tile分型、Yuong-Burgess分型等,近几年腰骶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作为治疗方法的选择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虽然现在可应用于骶骨骨折的内固定种类很多,但不同内固定方式都有各自的适应证,作为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目的:综述骶骨骨折的分型及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骶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从197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Sacral fracture;sacrum fractures,sacrum fracture,anatomy,Classification,bones,therapy,3D fluoroscopy-based navigation,internal fixation,Sacroiliac screw fixation,minimal invasive";中文检索词:"骶骨骨折,解剖,分型,骨,治疗,计算机导航,内固定,骶髂螺钉固定术,微创".选择与骶骨骨折分型及治疗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较陈旧的文献及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各个层面对骶骨骨折手术的方式展开了研究,分析和总结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基本明确了不稳定骶骨骨折手术的指征;②文章通过综述形式对骶骨的解剖及其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特点进行描述,表明目前微创手术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③随着对骶骨骨折治疗前后神经损伤的恢复、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时间等方面的深入了解,作者认为在未来的医学研究道路上,仍任重而道远.

  • Iso-C臂三维导航系统指导下的脊柱侧弯椎弓根钉内固定:问题与优势

    作者:陈强;张怡元;林妙阔;冯尔宥

    背景:由于脊柱侧弯患者脊柱解剖结构的变异、椎体旋转、椎体缺如、椎管变形等异常情况,椎弓根螺钉一旦置入发生偏差,即可导致灾难性结果。近年来随着椎弓根螺钉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导航的不断发展,使脊柱侧弯修复手术更加精确、安全。
      目的:综述Iso-C臂三维导航系统指导脊柱侧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存在的问题及优势。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2年12月为止 Pub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以“计算机导航,脊柱侧弯,椎弓根钉”为检索词,检索摘要内同时包含上述检索词的文献。共检索到50多篇相关文献,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应用 Iso-C 臂三维导航系统进行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具有显著优势。它充分结合了CT三维导航和术中透视导航的优点,可快速、准确的采集术中影像数据,通过影像实时显示,从而确保修复手术的安全。Iso-C臂三维导航其自动注册的功能无疑提高了修复效率和精确性,帮助术者以更加精确、安全的方式进行各种复杂的脊柱侧弯修复手术。

  • 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18例

    作者:高洪;罗从风;胡承方;张长青;曾炳芳

    背景:移位的髋臼骨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广泛的手术暴露可以产生许多并发症.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计算机辅助透视导航技术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精确度以及减少X射线透视的时间.目的:评估在透视导航指引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伴有20个髋臼损伤的18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采集图像后在导航下按照损伤部位分为髋臼前柱骨折和髋臼后柱骨折,分别采用不同的空心螺钉固定.置入后第2天开始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限制性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观察螺钉置入时间,验证螺钉位置偏差,观察螺钉生物相容性及置入后不良反应,随访时进行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结果与结论:放置空心螺钉30枚.置入中每枚空心螺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4.1 min,X射线图像采集平均27.6 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射片进行对照,螺钉置入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为1.5 mm,平均偏差角度为2.25°.置入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后恢复,该神经症状与髋臼骨折使用有限切开复位有关,与螺钉置入固定无关.置入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优13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4%.结果证实,对于无移位或移位后能够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的髋臼骨折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能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传统开放胫骨高位截骨后临床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史俊恒;钟的桂;洪伟武;黄永铨

    背景:传统胫骨高位截骨依赖术前计划及术中透视情况来调整矫正的角度,但这受到体位、透视角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存在不稳定性.有研究报道计算机导航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可提高矫正角度、的精准性,但既往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存在争议,需要对计算机辅助胫骨高位截骨和传统手术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对比传统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临床效果与影像学结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全面搜集从建库到2018年4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计算机导航辅助对比传统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研究,再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再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果与结论:①纳入13个临床研究,共计1030例内翻膝的患者,其中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患者471例(导航组),传统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患者559例(传统组);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组比较,导航组术后下肢负重线比率更大、更接近于Fujisawa点[MD=2.14,95%CI(0.23,4.05)],术后胫骨后倾角增加程度明显更小[MD=-1.27,95%CI(-1.95,-0.60)],术后机械胫股角更准确[MD=0.81,95%CI(0.37,1.25)],术后出现胫股角异常的患者更少、比率更低[OR=0.39,95%CI(0.27,0.59)],相应的手术时间更长[MD=14.90,95%CI(9.93,19.88)],但在术后Lysholm评分[MD=1.30,95%CI(-0.31,2.90)]、术后膝关节活动度[MD=3.19,95%CI(-1.60,7.98)]、术后胫骨截骨处延迟愈合比率[OR=1.58,95%CI(0.44,5.65)]和手术部位感染比率[OR=1.75,95%CI(0.37,8.30)]方面,两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相较于传统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影像学结果更精准,手术时间更长,但在术后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胫骨截骨处延迟愈合比率和手术部位感染比率这些临床结果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由于研究存在局限性,仍需大样本长期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两者的长期疗效和影像学结果.

  • 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定位与软组织平衡

    作者:张永战

    背景:目前计算机导航辅助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得到应用,可以使得患者置入假体时位置更加准确,能够发挥良好的导航作用,提高膝关节假体旋转力线的精确度。国内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起步较晚,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定位以及软组织平衡中的应用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定位以及软组织平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骨外科2015年1至9月收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49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手术组(20例24膝)和导航组(20例25膝)。传统手术组采用股骨髓内定位杆以及胫骨髓外定位杆进行定位,导航组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两组患者选择的修复切口以及入路均完全相同,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定位效果以及对软组织平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导航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手术组(P <0.05);导航组出血量、24 h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P <0.05)。②置换后导航组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置换后导航组力线误差、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以及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均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 <0.05)。③提示计算机导航辅助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效果理想,假体置入更加准确,下肢力线更好,能够保证软组织平衡。但是计算机导航辅助的应用会增加手术时间,应用时应该综合考虑其利弊。

  • 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准确性及安全性

    作者:陈晓明;肖增明;宗少晖;陈前芬

    背景: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是治疗脊柱各种病变及稳定脊柱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完整、直观、真实地再现各种组织形态及其相对位置,使术者实时获得三维图像信息,大限度地避开手术危险区,直接引导内固定螺钉准确置入椎体。目的:评估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4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307例脊柱病变患者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脊柱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及椎板切除减压。术中行C臂透视检查螺钉位置的精确性,记录每枚螺钉的平均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术后3 d复查X射线和置钉节段的三维CT,根据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对置钉位置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共置入螺钉1820枚,1778枚为Ⅰ级螺钉(准确率97.69%)。其中颈椎置入螺钉92枚,Ⅰ级螺钉90枚(准确率97.82%),胸椎置入螺钉502枚,Ⅰ级螺钉492枚,准确率98%,腰椎置入螺钉1226枚,Ⅰ级螺钉1196,准确率97.2%。每枚螺钉的平均置钉时间(7.0±1.5) min。2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6)个月,无内固定物移位、断裂等并发症以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提示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脊柱椎弓根钉置入,能立体、多视角实时显示骨性解剖结构,保证了脊柱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明显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 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的应用

    作者:张凯;王伟伟;王向青

    背景: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过程中定位胫骨隧道标准为隧道冠状位和关节面水平呈65°-70°,角度过大容易引起撞击,而角度过小则会损伤胫骨内侧平台关节面。
      目的:分析计算机联合关节镜利用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交叉韧带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4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资料,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定位胫骨隧道标准,传统手术组术中凭借医师经验进行重建,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术中采用计算机联合关节镜利用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修复后患者行CT连续断层扫描并测量前交叉韧带胫骨隧道,比较两组重建效果。
      结果与结论:①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治疗后股骨隧道位置、胫骨隧道位置,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②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治疗后3,6个月以及治疗后1年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③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治疗后透射次数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④CT矢状位断层及三维CT显示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治疗后隧道后壁与胫骨近端后方皮质均紧密贴近,贴合距离在2 mm内;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隧道近端1/3后壁出口部位出现轻度破裂。⑤结果提示,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理想,使得术中股骨隧道定位更加准确,通过导航虚拟探针能准确预测隧道长度、角度,避免了凭借医师肉眼进行主观定位,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李书纲;盛林;赵宏;仉建国;翟吉良;朱勇

    背景:近年来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显著提高了脊柱固定强度和融合效率,但是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不佳可能损害脊髓和神经引起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估置入前CT扫描二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件、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8-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纳入因脊柱疾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95例,导航组45例,常规组50例.方法:将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导航组术中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解剖标志法结合术中透视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主要观察指标:比较2组间螺钉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优良率及螺钉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导航组中36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06枚,优良率96.1%:有9例患者因故未能行导航.常舰组50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85枚,优良率100.0%,无位置差的螺钉.2组患者的螺钉位置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组的钉道准备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360±22),(56±8)s,P<0.01].2组患者螺钉置入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解剖标志定位法相比,应用置入前CT扫描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无明显差异,且延长了手术时间,其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 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上胸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和围术期护理

    作者:李红群;齐飞;孙庆;杨小玉

    目的总结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上胸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在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上胸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围术期护理配合,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与功能锻炼等要点.结果11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2枚,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 min(2~7 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2 mm(导航仪自动计算).每枚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 min.术中只需进行2次C型臂线机透视验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植入物实际影像图与导航虚拟手术路径图重叠,椎弓钉完整在椎弓根内为97%,手术效果优良率94%,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进行上胸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安全性.辅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3D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微创脊柱外科的护理研究与实践

    作者:黄萍;赵苏丽;赵卓华;樊若琳;王焕琼

    目的:探讨3D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及方法。方法:将本院2011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美敦力Stealthstation Tria Plus系统Iso-cline计算机导航技术配合下进行经皮椎弓跟内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采用ODI功能障碍评分、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并追踪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可以为手术提供充足的解剖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进行起到强有力的辅助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整体的手术质量。

  • 内镜导航系统应用于眶颧复合体骨折复位术的护理

    作者:陈惠芳;王佳佳

    目的 探讨在内镜导航系统引导下行眶颧复合体骨折复位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在内镜导航系统辅助下行眶颧复合体骨折复位术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72例患者面中部及眼眶外形明显改善,眼球内陷基本矫正;15例患眼复视和眼球运动受限消失,6例得到改善,5例无明显改善;咬合关节紊乱治疗效果满意,仅1例存在咬合紊乱、1例张口受限.结论 内镜导航系统引导下行眶颧复合体骨折复位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前后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功能锻炼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起到重要作用.

  • 透视及导航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作者:田伟;刘波;李勤;胡临;刘亚军;李志宇;袁强

    目的报告使用透视下及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进行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的经验,分析手术成功的要素.方法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12月共行颈椎椎弓根螺钉-AXIS钛板内固定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26岁~76岁,平均年龄49.4岁.使用C形臂X线透视下螺钉置入25例,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下椎弓根内固定4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74枚.结果174枚螺钉中有155枚(89%)位置正确.19枚螺钉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均为内倾不够,1例出现一过性神经根合并症.计算机导航置入螺钉24枚,位置正确率100%.术前颈椎后凸者固定节段曲度平均-12.1°术后平均-0.6°,明显得到纠正.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随诊,颈椎曲度和固定节段椎体高度均维持,没有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螺钉断裂等情况.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是颈椎获得牢周固定的方法,为颈椎后路手术提供了更广的操作空间,免去部分同时前路手术的需要,而且可以用于颈椎后凸的矫正.但是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及周围的神经血管使手术难度加大,在透视下可以比较安全地置入螺钉,更好的方法是使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术中CT导航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术42例护理体会

    作者:曹巍;何力;徐淑娟;许多朵

    自1993年Steinmann等[1]首先将CT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以来,其应用不断增多。我院于2009年4-10月为42例患者行术中CT导航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8~61岁,平均37.5岁。颈椎8例,胸椎16例,腰椎18例,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

80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