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邓小飞;舒政;葛琛瑾;成建生;向青;邹银鸽;孙凤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之间经M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13例,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横径)、病变范围(长度)、血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心肌缺血.结果 在13例患者中共有1 5个节段可以评价,其中病变发生在单支血管者11例,病变发生在两支冠状动脉者2例.弥漫性冠状动脉扩张10例,局限性冠状动脉扩张3例(2例为球形动脉瘤,1例为梭形动脉瘤).扩张率为1.5~2.8,发生部位为:RCA 7例(7/15),LM 1例(1/15),LAD 3例(3/15),LCX 3例(3/15),Ramus1例(1/15);9例伴硬化斑块形成,1例缺血性心脏病.结论 冠状动脉扩张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具有其特征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扩张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 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及临床意义(二)——冠状动脉走行、终止、结构异常及发育不良

    作者:邓小飞;舒政

    原发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较为少见,大部分冠状动脉解剖异常足良性的,但有一部分异常可以导致心肌缺血或者猝死等.由于无创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成功应用,冠状动脉解剖异常的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状动脉走行异常、终止异常、结构异常以及发育不良等作一综述,以便更加深入地认以及了解.

  • 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及临床意义(一)——冠状动脉解剖、数目及起源异常

    作者:邓小飞;舒政

    原发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较为少见,但有部分冠状动脉解剖异常所导致的后果较为严重,比如猝死、晕厥、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心绞痛综合征等.由于无创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成功应用,冠状动脉异常的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状动脉数日及起源异常报道作简介,以便临床更加深入地认识本病及在临床工作中调整治疗方案.

  • 64层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儿童左侧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作者:张大江;胡喜红;沈全力;姚琼;乔中伟;黄国英

    目的 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儿童左侧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ALCAPA患儿的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个月~9岁,中位年龄为7个月;体重5~28kg,中位体重为7 kg.检查前所有患儿均未控制心率,于药物镇静状态下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冠状动脉扫描,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顶至心尖.扫描参数: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管电压80 kV,管电流100~130 mA,层厚0.625 mm,球管旋转速度0.35 S/转,螺距0.24.所有MSCT图像均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名具有5年以上心血管影像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AW4.3工作站进行阅读和评估.结果 12例患儿均经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为ALCAPA.检查时患儿接受的射线剂量为1.62~2.15 mSv,心率为100~150 次/min,佳重组时相窗在R-R间期的35%~50%.左侧冠状动脉开口位于肺动脉左侧壁、肺动脉右侧壁、肺动脉左后窦、肺动脉后壁各3例,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均位于主动脉右冠窦;所有患儿均见左心室扩大.经手术证实为左侧冠状动脉主于起源于肺动脉,其中开口位于肺动脉左后窦3例,开口位于肺动脉窦远侧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各3例,开口位于肺动脉后壁3例;均见左心室扩大.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在低辐射剂量条件下显示冠状动脉的病理解剖信息,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对ALCAPA的诊断准确率.

  • 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温静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显示冠状动脉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83例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受损者22例,发生率26.5%,其中典型病例发生冠状动脉异常率19.2%(10/52例),非典型病例为64.5%(20/31例).于病程早期(10天内)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者占50%.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估计预后和长期随访发挥重要作用.

  • 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外科治疗

    作者:安琪;赁可;陶开宇;田子朴

    目的 总结法洛四联症(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完全矫治手术的经验.方法 自1993年3月至2006年4月对22例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患者施行完全矫治手术,其中经右室前壁小切口径路切除右心室流出道(RVOT)内肥厚的隔束、壁束以及纤维狭窄环,并修补室间隔缺损(VSD)5例;经右心房径路疏通RVOT、修补VSD17例,其中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加宽RVOT 7例,用自体心包外管道重建RVOT 3例,同种带瓣血管重建RVOT 1例,肺动脉前壁血管片反折缝合于RVOT上缘,外用带单瓣的牛心包补片缝合,将RVOT重建为外通道2例;其余患者均经右心房-肺动脉径路解除RVOT狭窄.结果 术后早期因冠状动脉损伤死亡1例.1例误将发自右冠状动脉(RCA)的附前降支当作增粗的圆锥支予以切断,导致停体外循环困难,将左乳内动脉与该血管吻合后停机成功,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术后早期右心室-肺动脉压差(△P)平均为23.4mmHg,△P>20mmHg者9例.随访18例,平均随访13.2个月,失访3例.△P>20mmHg者7例,其余患者△P均<20mmHg.结论 经右心房径路修补VSD并疏通RVOT使手术更加安全,RVOT的重建方式应根据异常冠状动脉的类型等具体解剖情况来决定.

  • 冠状动脉异常患者临床特点及随访资料分析

    作者:霍畅;张小强;杨庆

    目的:了解有症状冠状动脉异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搜集1999年11月~2005年10月期间,因胸痛在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分析冠状动脉异常患者所占构成比,对该类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临床终点事件(死亡、心脏猝死、心肌梗死以及血运重建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研究期间,共2003例胸痛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74例患者有冠状动脉异常(构成比3.7%),包括心肌桥54例、冠状动脉瘘16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3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其中23名冠状动脉异常患者伴发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主动脉瓣病变.对无上述伴发疾病的冠状动脉异常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期内(平均随访40月),与冠状动脉正常患者相比,该类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在有胸痛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冠状动脉异常的构成比较低.该类患者的临床预后近似于冠状动脉正常患者.

  • 新疆地区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早期诊断

    作者:古丽巴哈·买买提;茹凉;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杨杰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出院诊断为川崎病的1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典型和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149例病例中,108例(72.5%)为典型川崎病,41例(27.5%)为不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相比,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热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不典型川崎病常见的症状依次为肛周脱皮(61.0%)、口腔黏膜的改变(61.0%)、双侧球结膜充血(56.1%)和皮疹(51.2%),颈部淋巴结肿大(12.2%)为少见症状.典型川崎病和不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患儿出现持续发热、口腔黏膜改变、双侧球结膜充血、皮疹和肛周脱皮时,应高度怀疑川崎病的可能.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唐艳;张芳;张灵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川崎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飞利浦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61例临床表现典型及非典型的川崎病患儿进行早期冠状动脉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占36.07%,典型病例发生率18.42%,非典型病例发生率65.22%,于病程10天内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者占50%.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川崎病有效无创性方法.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唐艳;张芳;张灵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川崎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飞利浦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61例临床表现典型及非典型的川崎病患儿进行早期冠状动脉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占36.07%,典型病例发生率18.42%,非典型病例发生率65.22%,于病程10天内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者占50%.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川崎病有效无创性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