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室间隔主动电极起搏治疗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刘梅;周炳凤

    目的:评价右室间隔主动电极起搏治疗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因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共56例(其中植入DDD起搏器患者42例),术后第1、3、6、l2个月随访,12个月后每年随访1次,特殊情况即时就诊.术后第6个月时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指标及起搏参数,对比术前、术后6个月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血清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测定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部分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LVEF及大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间隔起搏安全可行,能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且不影响双心室同步性,可替代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 DDD起搏器选择心室起搏部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洪鹭蓉;吴少平;黄小洪;郑桂安

    目的 比较右室间隔部(RVS)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2例置入DDD起搏器的患者,分为RVS组和RVA组;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大压力上升速率(dp/dt max)、左室大压力下降速率(-dp/dt max)、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大充盈速度比值(E/A)、等容舒张时间(IVRT)差异.结果 与术前相比,RVA组3个月随访的LVEF、CI、SV、dp/dt max、-dp/dt max、E/A、IVRT均显著降低(0.51±0.04 vs 0.54±0.03;2.33±0.09 L/min·m-2 vs 2.68±0.11 L/min·m-2;71.11±14.2 ml vs 80.17±16.12 ml;1 614±133 mmHg/s vs 1 702±155 mmHg/s;2 230±234mmHg/s vs 2 404±242 mmHg/s;1.38±0.47 vs 1.86±0.28;73.2±3.86 ms vs 77.6±4.15 ms,均P<0.05),RVS组无明显变化.3个月随访RVS组LVEF、CISV、SV、dp/dt max均显著高于RVA组(P<0.05).结论 RVS起搏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

  • 不同起搏部位的选择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周建龙;朱天哲;盛晓东;范韬;金骁琦;朱宗成

    目的 探讨右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49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缓慢型心律失常行起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VA起搏组(简称RVA组)147例,采用被动固定翼状电极行RVA起搏;RVS起搏组(简称RVS组)102例,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RVS起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年超声参数:包括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情况、因心力衰竭住院情况等.结果 RVA组与RVS组比较,术后3年LAD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LVEDD、LVESD较RVS组明显扩大,LVEF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起搏与RVA起搏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为临床更为接近生理性的起搏部位.

  • 右室间隔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宗宁;杨松生;赵渊;杨雪花;李玉英

    目的 比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电极植入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4例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按照起搏部位的不同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安装起搏器前后的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Ea与Aa,Ea/Aa值,LVEF值.结果 术前,RVA组患者和RVS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S组患者术后心功能逐渐改善,术后Ea及Ea/Aa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VS组LVEF、Ea及Ea/Aa均明显高于R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起搏患者同期左心室功能、同步性与血流动力好于RVA起搏者.与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室室间隔起搏更有利于保持患者心功能的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右室间隔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韩凯;张海成;肖世南;董卫锋;鲁莉萍

    目的:初步探讨右室间隔起搏(RVS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因C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中45例行RVSP术(RVSP组),42例行RVAP术(RVAP组),分别对术前及术后6、12和18个月,患者的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进行检查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随访,79例完成18个月随访.术后RVAP组QRS波时限较RVSP组明显增宽(P<0.05),术后12个月RVAP组LVEF、SV、ACI均较RVSP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18个月RVAP组LVEDD较RVSP组明显增大(P<0.05),RVAP组CI均较RVSP组降低,但尚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RVSP较RVAP有利于CAVB患者心功能的保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