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郁证大鼠单胺类递质变化与性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郁证性行为变化的机理.方法以钳夹鼠尾激怒法复制动物模型,检测正常、模型及造模后给予柴胡疏肝散的大鼠脑干NA、5-HT、DA及离体阴茎组织NA含量,并进行交配试验观察性行为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干NA、5-HT及阴茎NA含量明显升高(P<0.02~0.001),给药后有不同程度降低(P<0.02~0.001);交配试验模型大鼠爬背潜伏期缩短,次数增加,但插入、射精潜伏期延长,次数减少(P<0.01~0.005),插入与爬背次数比值下降(P<0.005),给药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P<0.05~0.005).结论肝郁证动物模型性行为的改变与中枢及外周单胺类递质的紊乱有关.
-
疏肝理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脂肪肝50例
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的名称,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积聚"、"痰浊"、"瘀血"等范畴.西医至今无特效、针对性强的药物,有些药物在降低脂质的同时,致使转氨酶升高,损伤肝功能.笔者自2003年以来,运用疏肝理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脂肪肝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治疗抑郁症方剂的配伍规律探析
抑郁症病位在肝,病理改变的核心是肝气郁结,疏畅气机则是治郁的基本大法.中医治疗抑郁症方药是以理气疏肝药、益气健脾药、养血安神药为基本结构,多随证配伍祛湿化痰药、活血化瘀药、清热祛火药、滋养肝肾药、舒筋通络药.另外,在用药上:①应着眼于疏导、宣泄、肃降、畅达,力倡因势利导;②用轻清畅达,阴柔凉润之品,以疏郁蠲忿,怡情悦志;③可选用对药,以加强疗效.
-
胃痛辨证用药心得
笔者从医以来,应用中医药治疗胃痛,往往取效显著,兹就前辈经验及自己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首辨脏腑病位根据患者疼痛部位是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诉后的病证,病在胃.如果疼痛及于胁下(一侧或两侧)者,病及于肝.治疗时当加用疏肝理气药,如香附、郁金,如果克伐日久,胃气致虚,疏肝难以奏效,须宗古人,治肝不应,当取阳明之法,补中益木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芍药甘草汤治之.
-
2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2008年2月-12月收集了20例带状疱疹患者相关资料.男性12例,女性8例,35-75岁,大多有局部疼痛甚至剧痛,皮肤疱疹大多已出现,有的已破溃;以腰部为多,个别患者出现于四肢、面部、会阴部.无食欲不振、发热现象.治疗原则为抗病毒、减轻疼痛、预防继发感染,局部用青黛粉配以蒸馏水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同时以TDP灯照射保持干燥,静点阿昔洛韦针,配以针灸疗法和中药汤剂口服,一般采用清泻肝火、利湿热、疏肝理气药如紫草、板蓝根、牛蒡子、野菊花、苍术、黄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