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节性硬化105例临床特征和基因型分析

    作者:张林妹;周渊峰;柴毅明;王佶;吴冰冰;王艺;周水珍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TSC)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型特点,提高TSC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符合2012年修订的TSC诊断标准并随访的TSC病例.截取脑部、皮肤、心脏、肾脏、眼底等临床特征资料,统计<1岁、~3岁、~6岁、~13岁和~18岁各临床特征的检出率.分析TSC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TSC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4例,女51例.就诊年龄2月龄至12岁.①就诊原因:83例(79.0%)为癫痫发作,8例(7.6%)为皮肤异常,5例为心脏肿瘤.②39例(37.1%)未行基因检测,以临床特征确诊;66例行TSC基因检测病例中,符合临床特征确诊且TSC基因检测阳性47例(44.8%),符合临床特征确诊但TSC基因检测阴性17例(16.2%);可能符合临床特征诊断,TSC基因检测阳性2例(1.9%).③临床特征总体检出率:室管膜下结节检出91/99例(91.9%),脑皮质结构异常81/99例(81.8%),在各年龄段检出率相近;皮肤病变中色素脱失斑97/105例(92.4%),面部纤维腺瘤55/105例(52.4%),鲨革斑46/105例(43.8%),面部纤维瘤及鲨革斑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心脏横纹肌瘤25/75例(33.3%),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降低;肾脏病变14/71例(19.7%),眼部病变5/37例(13.5%).④TSC1基因突变15/66例(22.7%),TSC2基因突变34/66例(51.5%);TSC2基因突变病例痉挛发作更为常见(29.4% vs13.3%).结论 TSC可累及多种器官,在不同年龄段脑部病变检出率相近,心脏横纹肌瘤检出率不同.基因检测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的诊断.

  • 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姚凤鸣;范星;周伏胜;权晟;杨森;张学军

    目的:研究2例中国汉族人结节性硬化症TSC1和TSC2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2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患者家族中的正常人及100名健康对照者的TSC1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家系I发现一个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TSC2基因第1372位碱基由胞嘧啶(C)突变为胸腺嘧啶(T),导致第458位氨基酸(精氨酸)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散发患者II发生了一处移码突变(frame shift mutation):TSC2基因第5238位与5255位碱基之间缺失CATCAAGCGGCTCCGCCA 18个碱基,其后密码子发生移位.结论:无义突变c.1372 C>T(p.R458X)和移码突变5238-5255 del 18 bp CAT CAAGCGGCTCCGCCA 1746 del HIKRLR可能是导致这2例患者临床发病的主要原因.

  • TSC基因的生物学作用

    作者:徐智芳;王建祥

    TSC基因TSC1和TSC2分别编码蛋白hamartin和tuberin,初在结节性硬化症中发现其存在突变,作为肿瘤抑制因子,除参与mTOR信号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外,还参与细胞黏附,细胞内吞等过程的调节.

  • 罕见Sturge-Weber综合征TSC基因突变1例

    作者:刘红英

    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SWS),即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包括皮肤、眼和脑血管畸形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本病无性别及种族差异,发病率为0.002%或更低[1].

  •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家系TSC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瑞晓;王建红;王青;韩玥;郎艳华;刘学军;邵乐平

    目的 描述结节性硬化症(TSC)伴发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该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方法 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二代测序对该家系TSC1和TSC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通过迷你基因(pSPL3外显子捕获质粒)构建与表达对可疑剪切突变进行验证,后以患者RNA对其进行体内验证. 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典型,以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主,同时伴有面部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肺淋巴管肌瘤病、室管膜下钙化结节和视网膜错构瘤等表现.基因分析发现1个新的TSC2基因杂合突变(c.3610G>A).在蛋白水平上预测该突变为错义突变(p.Gly1204Arg),但在转录水平上,迷你基因及RNA分析均验证该突变为剪切突变. 结论 本研究新发现1个突变位点与TSC有关,该突变同时导致氨基酸替代和异常剪切.

  • 一例TSC2基因新发突变导致结节性硬化症病例分析

    作者:何波;陈秀灵;逯军;祁婧;王丹虹

    对1例散发性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儿进行TSC1及TSC2基因检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患儿TSCl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对其父母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患儿TSC1和TSC2基因大片段缺失,分析TSC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特征.本例患儿,男性,8个月龄,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及皮肤损害,查体:颜面部、左上、下肢皮肤可见4处牛奶咖啡斑,直径均大于5 mm.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及脑室内异常结节.NGS测序提示TSC2基因c.340G>T杂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其父母均无上述变异,MLPA检测未发现患儿TSC1、TSC2基因存在大片段变异.TSC2基因c.340G>T点突变可能是该患儿结节性硬化症的致病突变.

  • 五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TSC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刘林莉;张正中;牟韵竹;熊芬;杨浩;杨萍;刘一平;陈星;眭维耻

    目的 检测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2个家系和1个散发病例TSC1和TSC2基因,寻找其致病突变.方法 应用直接测序法对2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4例患者)和1个散发病例及其家庭成员进行TSC1和TSC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家系1患者的TSC2基因第19外显子发现c.1964C>T(p.S655F)新的错义突变;散发病例TSC2基因第40外显子发现c.5238-5255deICATCAAGCGGCTCCGCCA (p.His1746GInfsX56)重复缺失突变,并在其后第56位氨基酸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TGA;家系2患者的TSC1和TSC2基因未检测出致病突变.结论 TSC2基因c.1964C>T(p.S655F)错义突变及c.5238-5255delCATCAAGCGGCTCCGCCA (p.His1746GlnfsX56)缺失突变可能分别是结节性硬化症家系1及散发病例的致病原因.

  • 一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和TSC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正中;吕永梅;牟韵竹;杨浩;杨萍;刘一平;刘林莉;陈星;眭维耻

    目的 检测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TSC1、TSC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提取患者及其4名家系成员(父母、舅舅、丈夫)的外周血DNA,应用PCR反应扩增TSC1和TSC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通过对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前额纤维斑20年,后腰鲨革样斑10年,伴智力障碍,无癫痫发作史.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在TSC2基因第34外显子第4258位与4261位碱基之间缺失了TCAG 4个碱基,为c.4258-4261delTCAG(p.Ser1420GlyfsX55)移码突变.在4名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 TSC2基因第34外显子c.4258-4261delTCAG(p.Ser1420GlyfsX55)移码突变可能是该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发病的原因.

  • 结节性硬化症1例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陈星;刘林莉;杨浩;杜姿岑;牟韵竹;张正中

    目的 研究结节性硬化症1个散发病例TSC1和TSC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对1个散发病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TSC1和TSC2基因突变检测,并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该散发病例的TSC1基因第11外显子第1119位与1120位碱基之间插入了一个碱基A,为c.1119-1120insA(p.S374KfsX2)移码突变.结论 TSC1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c.1119-1120insA(p.S374KfsX2)移码突变可能是导致散发病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发病的原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