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WI联合DCE MRI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瑜;孙静;王蔚;俞晶晶;汤光宇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CE MRI)对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none-mass enhancement,NMLE)的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个乳腺NMLE病灶,比较良恶性组间强化分布、内部强化特征、动态曲线模式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ADC值的诊断效能、确定佳诊断分界点.应用多因素分析探讨表现为NMLE的乳腺恶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特征.结果 良恶性组间病灶的内部强化特征、动态曲线模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样分布(P=0.01)、病灶内ADC值<1.2×10-3mm2/s(P<0.001)提示其为乳腺癌.段样分布的诊断灵敏度(sensitivity,Se)、特异度(specificity,Sp)、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分别为73.1%、87.0%、86.4%、74.1%.以ADC阈值为诊断标准,其Se 、Sp、PPV、NPV分别为:84.6%、91.3%、91.7%、84.0%.当NMLE表现为段样分布且病灶内ADC值小于1.2×10-3 mm2/s时强烈提示其为乳腺癌,PPV为92.9%.结论 DWI联合DCE MRI对于表现为NMLE的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

    作者:徐琳(综述);汪登斌(审校)

    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一种,它是目前唯一能用于活体观察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成像方法。MRI因其对软组织分辨力高的优势使其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DWI 作为一种无创功能成像技术也逐步受到关注。本文将就DWI图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鉴别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进行综述。

  • Fischer's评分结合MR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在乳腺病灶定性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韩立新;曹惠霞;杜渭清;莫树群;王俊

    目的 探讨乳腺磁共振Fischer's评分结合MR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乳腺外科触诊可疑乳腺肿物,乳腺钼靶或乳腺B超检查发现病变但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行乳腺MRI检查.着重对MRI发现病变的44例女性患者进行分析,年龄25 ~71岁,平均(45.11 ±11.04)岁.按照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针对乳腺MR BI-RADS对所发现的乳腺病灶进行分析,将病灶分为点状病灶、肿块及非肿块样强化病灶3大类.同时结合Fischer's评分与MR BI-RADS对病变进行评估、分级,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Fischer's评分与BI-RADS系统诊断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44例共发现47个病灶,乳腺MRI表现为点状强化病灶2个,肿块样强化病灶39个,非肿块样强化病灶6个.病理证实的良性病灶25个,恶性病灶22个.Fischer's评分结合BI-RADS系统诊断的准确性为87%[(19+ 22)/47],敏感性为76%(19/25),特异性为100%(22/22),误诊率即假阳性率0%,漏诊率34%.结论 Fischer's评分结合BI-RADS系统将乳腺病变的形态学表现与动态增强表现有机结合,为乳腺癌的诊断规范了诊断步骤及标准,有助于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尤其对于MRI表现为肿块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性高于非肿块样病变.

  •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与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的MRI征象及临床分析

    作者:郭睿;邓奎品;肖运平

    目的 探讨临床和MRI表现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 和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IGM与57例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的临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和MRI特征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部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强化方式、乳房疼痛、乳头凹陷、皮肤增厚的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M病灶脓肿区DWI呈明显高信号,非脓肿区呈高信号;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的病灶DWI呈高信号.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的病灶与IGM非脓肿区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特征及MRI表现在鉴别IGM与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乳腺MRI动态增强对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于洪伟;闫燃;王武

    目的 分析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MRI形态分布及内部强化方式,提高对非肿块样强化病灶认识,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乳腺MRI动态增强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患者,参照乳腺MRI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MRI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MRI)标准,分析病灶形态分布(斑点状,线样,导管分支样,段样,局灶性,区域性,弥漫性)和内部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丛状,块状,网状,成簇的小环状).应用χ2检验对病灶的形态分布及内部强化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结果 45例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患者中,恶性病灶27例(浸润性导管癌17例,导管原位癌7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炎性乳癌1例);良性病灶18例(乳腺病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血管畸形1例,乳腺炎1例).在形态分布上导管分支样及段样分布多见于恶性病灶[分别为11例和10例,占77.7%(21/27)];而在内部强化特征上簇状小环样和不均匀强化在恶性病灶中出现几率较大[分别为15例和7例,占81.5%(22/27)].结论 导管分支样、段样分布及簇状小环样和不均匀强化提示恶性肿瘤;动态增强MRI通过分析病灶形态分布和强化方式,可以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良恶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