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网膜潜视力测定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前的应用

    作者:周秀莉;胡毅倩;徐承慧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前视网膜潜视力(PVA)测定的可靠性.并与术后3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作比较.方法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95例102眼,术前应用视网膜计检测术眼的PVA.根据PVA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前PVA≤20/60,45例49眼;B组,术前PVA>20/60,50例53眼.结果 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基本一致者54眼.一致率为52.9%.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差异大者31 眼(30.4%):25眼为假阴性,其中16眼晶状体混浊度为Ⅲ~Ⅳ级;6眼为假阳性,其中2眼为视网膜脱离刚复位,3眼为黄斑区色素上皮萎缩灶,1眼为角膜不规则.A组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基本一致者18眼(36.7%),差异大者26眼(占53.1%);B组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基本一致者36眼(67.9%),差异大者仅5眼(9.4%);A组术前PVA与术后3个月BCVA的偏差显著大于B组(P<0.01).结论 LAMBDA100视网膜计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视网膜黄斑区的视功能状态,对PVA≤20/60者,应结合其他临床检查作出评价,以减少预测偏差.

  • 潜视力评价在白内障术前的应用

    作者:沈美萍;金成鹏

    白内障术前较为可靠地预测术后视力,以便准确地做出是否需要手术的决定,一直是眼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综述了白内障术前定量预测术后视力的各种方法的原理,并分析了影响检查准确性的各种因素.

  • 视网膜计预测后发性白内障激光切除术后视力

    作者:徐明;赵云娥

    目的:探讨视网膜计在后发性白内障激光切除术后视力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随访经确诊为后发性白内障并进行YAG激光的患者51人52眼,手术前应用视网膜计对患眼进行潜视力评价,用科以人YAG激光机切除混浊后囊膜,对潜视力值和术后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①潜视力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913,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在51人52眼中,潜视力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的差值在1行以内23眼(占42.9%),差值在2行以内43眼(占82.7%),3眼出现假阳性结果.③以潜视力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的差值在2行以内作为符合标准,按照后发性白内障混浊程度进行评分,各组的符合率为,1级14眼(占87.5%),2级22眼(占84.6%),3级7眼(占70%),在3级后囊混浊眼中视网膜计预测准确率相对较低.结论:Lambda 100型视网膜计测量是一种可通过混浊介质,定量测量视网膜视力的方法,尽管其测量值和术后矫正视力存在误差,但由于该检查简单方便,费用低,检查时间短,可以作为YAG激光切除混浊后囊膜前常规检查项目.

  • 白内障术前潜视力预测方法

    作者:徐金华;王育良

    白内障术前视功能的预测对评估手术效果、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预测视功能的方法较多,如:视觉电生理、潜视力仪、干涉条纹视力计、蓝视野内视镜、高敏视力仪、对比敏感度等,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本文将从原理、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各种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白内障 潜视力
  • 具有视力计功能的手持式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测量仪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金晨晖;滕坚;司马晶;张艳玲

    目的 研究设计具有干涉视力计功能的手持式视网膜对比敏感度(retina contrast sensitive function,RCSF)测量设备,并探究其临床测量的重复性和有效性.方法 制作手持式具有干涉视力计功能的RCSF样机3台,并对48例(48眼)正常人(RCSF测量组)和20例(33眼)成熟白内障患者(干涉条纹视力测量组),分别进行2次RCSF测量和术前佳矫正视力测量.对2组间RCSF测量差异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佳矫正视力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在对48例正常人的2次测量中,对应空间频率2.4c·d-1、3.6 c·d-1、6.0c·d-1、9.0c·d-1、15.0c ·d-1、24.0 c·d-1的前后不一致的次数分别是0次、0次、2次、4次、4次、9次,一致率分别是100%、100%、95.8%、91.7%、91.7%、81.3%.除对应空间频率24.0 c·d-1的RCSF测量值外,其余空间频率测量结果与平板微机RCSF测定仪的测量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3眼白内障患者中有19眼术前无法用样机测出佳矫正视力,术前和术后佳矫正视力之间具有相关性(r =0.382,P=0.028).>20~40岁组、>40~60岁组和>60 ~80岁组,术前与术后视力测量一致性分别为34.4%、53.7%和25.9%.结论 具有干涉视力计功能的手持式RCSF测量样机具有较好的移动性、良好的测量稳定性和有效性,不但可以用于测量RCSF,且具有良好的干涉视力计测量功能.

  • 视觉电生理与视网膜计对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预测的评价

    作者:徐涛涛;徐国旭;季晓燕;翟红艳

    目的 探计术前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评估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可靠性.方法对75例(75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分别行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即分别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及潜视力(potential visual acuity,PVA)检查,并将结果与患者术后1个月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F-ERG b波振幅平均为(405.75±38.40)μV,F-VEPP,波潜伏期平均为(112.59±26.67)ms,PVA平均为0.27±0 19,术后1个月BCVA为0.42±0.22.术前F-ERG与术后BCVA一致者51眼,可靠性为68.0%,经统计学处理,2者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r=0.3391,t =3.079 9,P<0.05).术前F-VEP与术后BCVA一致者55眼,可靠性为73.3%,经统计学处理,2者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r=0.475 4,t=4.616 8,P<0.05).术前PVA与术后BCVA基本一致者16眼,一致率为21.3%,经统计学处理,2者不相关(r=0.044 7,P>0.05).结论F-ERG和F-VEP检查可综合评估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功能,而视网膜计检查对此类患者术后视力进行评估的准确性欠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