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天海;徐志新;王涛;尹极峰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SC)基态值和反应波的变化.方法 选择25例ASA Ⅰ或Ⅱ级下肢手术患者.记录硬膜外给药前(T0)、给予1%利多卡因5 ml后5min(T1)、给予0.75%罗哌卡因10 ml后5、10、15、25和45min(T2~T6)时的SC基态值(SC0)、针刺非阻滞区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1)和痛觉阻滞区的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2).使用ROC曲线、逻辑回归分析评价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区分痛觉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的准确性.结果 与T0时比较,T3~T6时的SC0及SC1的均值明显降低(P<0.05),T1~T6时SC2明显低于SC1(P<0.05).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0.017(P<0.01),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78%和88%,预测整体准确率84%.结论 SC基态值及反应波振幅差值的变化对定位硬膜外麻醉平面有一定指导作用.

  • 脊髓纵裂的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程斌;崔宽龙;兰斌尚;李恭才

    收治脊髓纵裂46例,其中29例作神经功能状态的临床评价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非手术组随访后神经功能缺陷无改善(P>0.05);20例手术组神经功能的临床评分明显增加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明显改善(P<0.05).表明手术不仅可阻止神经功能缺陷的发展,而且可使其得到改善,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 异丙酚不同效应室浓度下皮肤电传导与脑电双频指数的比较

    作者:王天海;王涛;徐志新;尹极峰

    目的 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 TCI)时在不同效应室浓度(Ce)下皮肤电传导(S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特点.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手术患者30例,年龄25~55岁,ASA(Ⅰ~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设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在效应室浓度达到3μg/mL后停止靶控;同时记录靶控期间BIS值、SC值、MAP和HR.比较各监测指标在效应室浓度为:0、0.5、1.0、1.5、2.0、2.5和3.0μg/mL时各自的变化差异,以及与Ce的相关性.结果 SC值和BIS随着Ce的增加逐渐变小,MAP和HR无显著性变化;各监测指标与Ce进行相关分析显示,BIS(r =-0.872,P<0.01)较SC值(r=0.766,P<0.01)稍高,HR低(r=0.136,P<0.05).当Ce在0~1.5μg/mL时SC与Ce的相关系数(r=-0.852,P<0.01)较BIS(r=-0.801,P<0.01)高;当Ce在1.5~3.0μg/mL时,SC与Ce的相关系数(r=-0.791,P<0.01)较BIS(r=-0.890,P<0.01)低.结论 在异丙酚靶控输注下,BIS与SC较MAP和HR更好的反映了Ce的变化;在Ce为0~1.5μg/mL时,与BIS相比,SC对反映Ce的变化较敏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