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良性及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巴伟;杨怡;王文娟;赵文斌;李承新

    目的:分析良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MPTC)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例良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TC),1例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M PT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PTC均发生于头部,1例MPTC发生于下颌部,临床上4例患者均表现为头面部肤色或暗红色结节.组织病理上PTC表现为外毛根鞘型角化的囊肿形成多小叶结构.MPTC往往生长较快,容易出现坏死,如果在PTC的病理基础上,出现明显的细胞异形性和坏死,说明PTC出现了恶性转化.结论:对于头面部肤色或暗红色结节,组织病理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对于MPTC,侵袭性生长模式,局灶性的坏死及明显的细胞异形性是诊断的关键.外毛根鞘来源的外毛根鞘囊肿、PTC,MPTC是一个谱系性疾病.是一个由良性到恶性连续的形态学谱系.

  • 1例甲亢合并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李舒婷;余秋花;何金云

    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又称增生性外毛根鞘瘤(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s,PTTs)[1],该肿瘤向外毛根鞘颊部分化,所以囊壁缺乏颗粒层,其角化形式为毛角化而非表皮角化。本病属良性病变,但少数也会发生恶变,称为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临床上,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少见,女性发病率高,男女发病之比为1∶6,90%以上发生于头皮。肿瘤生长缓慢,多为单发、结节状,高出皮面或呈分叶状,有时破溃而酷似鳞状细胞癌[2]。本病例发生于臀部,临床少见。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时范围宜偏大(旁开1 cm),而且本病发展迅速,皮损增大后又往往给手术完整切除带来困难,如果切除不彻底可导致局部复发[3]。因此,如何修复创面是临床中的难题。本病例创面累积双臀,手术切除范围较大,而且合并甲亢,基础代谢率高,不利于创面愈合,因此,本科在治疗过程中,结合营养支持,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等综合治疗,成功治愈1例甲亢合并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患者,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面部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1例

    作者:许峰美;韩建德

    报告1例面部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伴局部恶变. 患者,男,77岁,右侧颌面部肿物3 月余.查体:右侧下颌部2 cm × 2 cm红色肿物,中央凹陷,边缘隆起. 肿物切除病理示:真皮囊肿,腔内角化物,囊壁为增生鳞状上皮,囊壁部分轻度异形,基底细胞完整. 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 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何会女;马晓燕;张粉娟;董兵卫

    目的:探讨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cyst,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组织发生.方法:对10例PTC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均发生于成年人,女性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58岁(37-83岁).大体上,肿瘤位于皮肤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结节状,境界清楚.镜下PTC重要病理特征为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形成小叶团块及其中央的外毛根鞘型角化,常伴有外毛根鞘囊肿.免疫组化:p53灶状阳性.结论:PTC为真皮及皮下结节,一般呈良性经过.良、恶性PTC的区分应该结合临床和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外毛根鞘癌等.p53阳性提示PTC为低度恶性肿瘤,应注意密切随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