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内科护士分层级培训的实践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内科护士分层级培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工作的30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专科培训,研究组另实施分层级培训,两组均培训1年后评估实践效果.结果 培训前两组年终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 05);培训后两组年终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评分较培训前明显升高,且培训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 05);而培训后研究组护理科研成果较对照组明显多,护士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高(P<0. 05).结论 分层级培训在心内科护士中应用时,护理培训实践效果明确,不仅有效提高科室护士的理论及实践操作水平,且护理工作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
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效果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对神经外科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实施优质护理的成效.方法:针对本科住院患者,制定优质护理实施计划及具体内容,由护士实施患者生理、心理等全面的整体护理措施.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护理质量稳步提升,护患关系得以改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大大提高,并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了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同时提升了护士自身价值.
-
微格教学法在《医院管理学》课程运用效果分析
通过对两个年级146位学生的调查,系统回顾微格教学法在<医院管理学>课程中实践应用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调查,并得出结论:学生对在医院管理学使用微格教学法的总体评价较高,今后可以进一步熟练运用这一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对医院管理问题作深一步的研究.
-
安全管理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实践研究
目的 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采取安全管理的实践研究效果进行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00例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10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安全管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输液等候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安全管理模式措施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输液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采取安全管理的实践效果显著,可降低护理差错率及输液反应发生率,缩短等候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应用于临床.
-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简析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职护理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40例研究对象则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及实习成绩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实习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全程优质服务在体检中心的具体实践及效果分析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体检工作经验,及对有关文献的研究,在本文中提出全程优质服务在我国医院体检中心贯彻和实施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提升我国体检中心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
-
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和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1年时间内收治的18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9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理论为依据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疾病康复情况。结果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在护理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且处于显效的比例更多。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促进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浅谈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自上世纪80 年代引入我国后,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 但在各高校的实践效果却大相径庭.由于我国与西方在教育、文化、思维模式等方面差别较大,故"洋方法"也可能会遭遇"土问题".如何让PBL 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落地开花,建构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的PBL 教学, 这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我们内科教学组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将PBL 与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相结合进行实验,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效果及应用体会,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水平.方法:通过组织学习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改革护理模式、管理模式,调整排班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健康指导、切实加强基础护理,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增强,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医师、患者、护理人员满意率也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对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模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
弹性排班与人力资源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体会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急救护理学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急诊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代表着医院的整体水平,同时急诊科也是医患矛盾的多发地带,突发事件多,护理工作量繁重.为确保急救护理工人物及时、有效,增加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我院急诊科自2007年起实行了弹性排班方式[1],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得到较好评价和实践效果.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导医工作中的实践分析
目的:观察与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导医工作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门诊导医护理服务,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门诊导医护理服务,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就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与对照组就诊患者(76.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门诊导医工作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较好.
-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8月60例消化内科患者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就两组患者消化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消毒隔离技术、文书规范性、护患沟通质量和满意度、护理前后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调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调查情况相似,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组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调查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消化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消毒隔离技术、文书规范性、护患沟通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健康状况改善,值得推广.
-
消毒供应中心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
在消毒供应中心中予以优质护理服务,主要落实的措施包括有:转变工作实施的思路,服务观念不断更新、转化,确定护理服务目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岗位的具体职责等;研究认为,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可以达到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有较高的操作意义.
-
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指导在基层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指导在基层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60d 足月婴儿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指导,比较两组婴幼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智力发育指数为(98.60±5.65),心理活动发育指数为(95.28±5.10),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指导可以显著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开发,使其心理活动与体格均得到正常发育。
-
目标教学在P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分析
目的:主要分析了目标教学在PICU专科护士培训活动中实践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新加入PICU参与护理工作的50名护士选为主要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科培训,以理论结合实践的考核方式,判断50名护士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以及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参与专科培训后,50名护士终的考核成绩均以达标,他们的急救技能、应变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标教学实践效果越来越明显.结论:目标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更利于PICU专科护士培训成绩的提升,锻炼他们综合分析能力,对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
心理护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实践分析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本院收治并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10例,依照不同的护理方法,把全部的产妇分为研究组、参考组,研究组有56例产妇,参考组有产妇54例.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37.8±5.1)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2.1±6.2)分,参考组的SDS评分为(53.4±5.3)分、SAS评分为(57.8±6.3)分,研究组与参考组作出比较,比参考组的评分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有效的产妇产妇的负面心理情绪,保持其情绪的稳定,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80)和实验组(n=80),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门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门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挂号时间、护理投诉事件数、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投诉事件数、检查时间、挂号时间分别为(0.85±0.56)次、(12.36±8.68)min、(11.22±8.69)min,均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40±3.29)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实践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目的 探究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精神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19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治疗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症监护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评估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施行重症监护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出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87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列入实验组(45例)、参照组(42例),参照组向患者施行常规的脑卒中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条件下开展重症监护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2周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并发症总出现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重症监护护理实践于急性重症脑卒中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及死亡率,效果较理想.
-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量化考核评价标准的实践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在规范临床用药实践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以及药品说明书等拟定临床合理用药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作者随机抽取了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出院患者病历1200份,按照我院临床合理用药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考核打分.结果 1200份病历的分值中,858份≥90分,342份<90分,分别占总数的71.5%、28.5%.结论 实施了临床合理用药量化考核以后大大降低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频次,实践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