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东莞市2006-2011年献血人群构成分析

    作者:张婷;凌莉;张迪;杜莹映

    目的 了解2006-2011年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构成特点,为今后东莞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2006-2011年无偿献血人群一般情况及献血情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无偿献血共396 984人次,献血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8∶1;献血者文化程度多为初、高中,分别占总人数36.52%及27.01%;献血者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者多,占22%.2007-2011年每年2月献血人次为当年低.固定献血者具有男性献血者多、捐献血小板者多、单次献血量较大、检验合格率高的人群特征.结论 东莞市无偿献血的重点人群是工人,应加强对非工人人群(如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的无偿献血宣传,鼓励更多的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

  • 广州地区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外周血象的监测

    作者:林绮文

    目的 探讨长期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后对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比较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血常规与自身首次献血血常规的差别,比较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血常规与同期首次献血者血常规的差别.结果 固定献血者的WBC、RBC、Hb和Hct与自身首次献血时相比,或与同期首次献血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血小板计数与自身首次献血时计数或与同期首次献血者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中PLT相关参数有影响,建议确立献血者体检MPV的参考值范围.

  • 2008-2012年张家口地区固定献血者调查分析

    作者:李贵丽;李天君;陈莉;杨建强

    目的:调查分析张家口地区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情况,探究固定献血者发展和改进策略。方法根据固定献血者2008-2012年的采供血数据,分年度筛选出固定献血者,并对固定献血者人数及构成、年龄分布、献血年限和职业构成进行统计。结果固定献血者人数从2008年4678名到2012年的7469名,连续固定人数从2008年的2101名到2012年的3306名,归队人数从2009年的518名到2012年的886名,新增人数从2008年的2577名增加到2012年的3277名,3类固定献血人群均呈逐年增长态势,固定献血者献全血、单采血小板人数逐年增长,农民和工人较其他职业人员固定献血人数较多。结论张家口地区固定献者队伍呈增长趋势,但固定全血献血者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且每年增长不平衡,应有针对性加强招募宣传力度,保留固定献血者。

  • 固定献血者招募管理初探

    作者:邓曦;万丽萍;丁增桥;杨毓明;柯卫泽;栾玲峰;方春梅;张丽娜

    <献血法>实施10多年来,无偿献血宣传和动员力度不断加大,参与的人数逐年增多,随着临床用血逐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湖北省淡季缺血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必须建立一支有效的固定献血者队伍解决淡季缺血问题.通过分析对目前各地在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系统的策略,应用VIP会员制服务管理模式,引入情感式服务、客户经理式联络等模式加强固定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加强定期沟通,提高淡季血源短缺时的招募成功率.升级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固定献血者招募管理方面实现科学化、系统化.通过有序科学的管理策略,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有序固定应急献血者队伍,提高招募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血液短缺的有效举措.

  • 2010~2015年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采供情况分析

    作者:傅奇;夏代全

    目的 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采供情况,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10~2015年献血人数、献血量、献血人群年龄分布、固定献血者献血比例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和献血量有所增长外,献血量、献血人次分别由2010年的202 002 U、114 388人次下降到2015年的178 997 U、104 844人次.临床用血受采集量下降的影响也呈逐年下滑的趋势.35岁以下献血者占70.0%以上,固定献血者占30.7%.结论 从2011年开始采供血量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为献血人数及献血量逐年降低,2015年有反弹趋势;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固定献血者比例偏低.

  • 临沂市无偿机采血小板招募探讨

    作者:林粉

    无偿捐献血小板是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站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开展成分血宣传,普及捐献血小板知识,动员广大无偿献血者积极捐献,并成为固定献血者,从而保证了临床需求.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下招募体会.

  • 对113名固定献血者的情况分析

    作者:王晓军;刘涛

    目的:分析113名献血者固定无偿献血原因和影响献血者再次无偿献血的因素,探讨促使合格献血者转化为固定献血者的有效办法.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20名固定献血者进行调查.结果:42.48%的献血者认为"公民义务、献爱心"是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其后分别是"献血能改善身体状况,有益健康"(28.32%)、"享受用血优惠"(24.78%)、无特别原因(4.42%).在影响献血者再次无偿献血因素方面,44.25%的献血者选择"首次无偿献血的感受",其后分别是"家人的态度"(37.17%)、献血点的设置(14.16%)、"知晓固定献血者含义"(4.42%).结论:采供血机构应研究分析献血者再次无偿献血的原因和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促使合格献血者转化成固定献血者,保证输血安全.

  • 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设计与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孔福仙;冯晴;孔福珠;黄晓华;骆海燕;廖蓉仙;郑悦

    目的 设计并评价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基层采供血机构健康教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初次成分猷血者2 9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对照组按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施健康宣教.比较2组献血者的一般情况,路径实施前后成分献血知识知晓率,2组献血者的固定、重复献血人数、人次和献血频次等.结果 2组献血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实施前后献血者成分献血知识知晓率由26.3%上升为84.3%(P<0.01);观察组、对照组固定献血人数比例分别为40.2%、26.7%(P<0.01);固定献血人次比例分别为79.2%、66.4% (P<0.01);观察组总献血频次3.8次、固定献血者献血频次7.4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次和6.4次.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符合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需求,在献血者保留、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中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率现状调查

    作者:李慧文;张国英;霍宝锋

    目的 了解近年来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复检ALT不合格的基本情况,以降低采血报废率.方法 收集韶关市2011-2015年共160 310个无偿献血者合格标本复检ALT结果数据,分别按年份、年龄、性别和是否初次献血统计分析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5年韶关市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1.94%(3 108/160 310),其中2013年高为3.56%(1 212/3 4001);按年龄段划分,25-35岁献血者高,不合格率为3.09%(1 164/37 726);56-60岁献血者低,不合格率为0.61%(9/1 476);按性别划分,男、女性不合格率分别为2.43%(2 789/114 796)和0.70%(319/45 514)(P<0.01);按是否初次献血划分,初次献血不合格率为2.85%,重复献血不合格率为1.66%(P<0.05).结论 加强对年青无偿献血者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工作,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可有效降低ALT复检报废率.

  • 品管圈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朱晓莹

    目的 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服务质量,扩大建立1支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方法 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的因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改善了单采献血服务环境,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单采血小板服务质量和水平.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人次和献血者服务满意度,确保了临床血小板的供应.

  • 从安全血液战略看流失献血者再招募的必要性

    作者:汪峰

    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安全战略的首条是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安全的血液,其认为固定献血者是无偿献血发展之本,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安全的血源.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固定献血者队伍规模建设进展较慢,献血者流失现象非常普遍,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量却在急剧攀升,血站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招募新的献血员以满足临床需求.但是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对流失献血者的重新招募.以本站为例,2006~ 2009年参加过1次或多次无偿献血,但近3年却一直没有献过血的流失献血者就高达40 635人,这是庞大而优质的血源.我们就不向献血人群的献血相关传染病指标如: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以及梅毒抗体等阳性率以及招募成功率来进行分析,阐明流失献血者重新招募对保障充足的血液供应、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风险和采供血机构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 浙江省血液中心低危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与评价

    作者:冯晴;夏晓寒;王艳红;孔福仙;徐健

    目的 对浙江省低危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 建立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包括成分献血者精准招募、献血环境改善、献血流程优化、成分献血服务规范提升、成分全过程整体护理、个性化机采方案制定、成分献血全过程宣教、关爱激励机制建立等措施,对2012-2015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年献血频次(年献血频次=人次/人数)和血液检测结果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由2012年1 278人增加至2015年1 922人,构成比由16.0%上升至29.7% (P <0.001),固定献血人次由7112人次增加至14440人次,构成比从48.2%上升至72.8% (P<0.001);成分献血者年均献血次数由2.22次/年上升至3.06次/年,固定献血者由6.46次/年上升至7.51次/年;2012-2015年固定、重复和初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234%、0.672%和1.48% (P <0.001).结论 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是成分献血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机采血小板稳定、充足、安全供应的基石.

  • 河北省12家采供血机构固定献血者调查分析

    作者:杨建强;陈莉;李天君

    目的 通过对河北省12家采供血机构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情况统计,分析河北省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现状,以探讨发展、改进策略.方法 根据河北省采供血信息管理平台12家血站2008~2012年的采供血数据,分年度筛选出固定献血者,并对固定献血者人数及构成、年龄分布、献血年限和职业构成进行统计.结果 河北省固定献血者人数从2008年67997名到2012年的132 818名,连续固定人数从2008年的25 154名到2012年的58 573名,归队人数从2009年的6 845名到2012年的14 676名,3类固定献血人群均呈逐年增长态势,固定献血者献全血、单采血小板人数逐年增长,固定献血者的主体是农民和工人.结论 虽然固定献血者队伍不断扩大,但固定献血者全血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应有针对性加强招募宣传力度,保留固定献血者使队伍更加趋于成熟.

  • 如何增加农村固定献血者的思路探讨

    作者:陈玉佳

    目的 了解和掌握农村居民献血基本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固定献血者的比例,推动无偿献血工作良性持续发展.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2011年2~7月余杭区各镇团体预约献血队伍中的再次献血者共计3 070人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070名次农村固定献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18 ~30周岁为主;文化程度以中专、高中、初中为主;献血次数以2次为主;献血动机里以献血对身体有好处和挽救他人生命为主.结论 农村固定献血者结构呈明显的年轻化,教育程度以中、低文化程度为特征;献血动机主要是献血对身体有好处和为挽救别人生命.

  • 深圳市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者:鲍自谦;杨宝成;程良红;刘怡

    目的 了解本市献血的相关信息,以制定有针对性地宣传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的比例.方法 以无记名问卷调查表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献血目的、获得猷血信息的渠道、影响献血的因素和献血感受等4大类问题.发放调查表1 000份,有效答卷659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6.6%初次和74.0%的重复献血人群表示其献血目的为“挽救生命”和“社会责任”,男女献血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男、女性重复献血人群因“无意间看到献血站(车)”而获得献血信息的分别占64.7%和47.8%,从“新闻媒体”得知献血消息的占47.0%和35.4%,且男女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朋友推荐”的则分别占26.9%和27.5%.3)男、女重复猷血人群选择“没有时间献血”的分别占68.9%和43.4%,“担心献血医用品安全”的占20.5%和25.3%,和“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占16.3%和20.7%(P<0.05).16.9%的女性重复献血者易受到“朋友或媒体的负面宣传”的影响.4)重复献血人群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积极感受与不良感受的比例分别为36.9%和8.4%,初次献血人群分别为10.6%和2.5%,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深圳无偿猷血“挽救生命、社会责任”的宣传已经获得广泛认同,面今后的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的重点内容包括:应针对性地在人流大的闹市区域增加献血点,延长时间;继续加强“献血安全、无碍健康”的宣传;和发挥献血志愿者自身的宣传作用,带动亲朋好友参加献血,不断扩大献血人群队伍,提高献血者中固定献血者(含骨髓志愿者)的比例.

  • 广西献血人群与献浆人群检测不合格结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卢春柳;孙泽峰;李健

    目的 探讨本地区血站献血人群和单采血浆站献浆人群经血传播疾病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情况.方法 调查分析2009、2010年广西地区血站无偿献血人群和单采血浆站血浆采集人群的固定率及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5项检测结果.结果 2009年血站5项感染指标不合格率4.78%高于单采血浆站的0.50% (P <0.05),2010年血站5项感染指标不合格率4.89%,同样高于单采血浆站的0.37%(P<0.05),2人群5项感染指标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结论 本地区单采血浆供浆者固定率高于血站无偿献血者固定率,其经血传播疾病检出率较低;发展固定献血者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

  • 双因素理论应用于献血者再次献血激励机制的探讨

    作者:赵冬雁;纪方;何孟靖;陈涵;侯明;徐文;冯岩;高东英;刘江

    目的 探讨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以建立有效的献血招募保留方式及与之相匹配的献血激励机制.方法 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理论,通过访谈法、问卷法,分析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其对470人进行调查,包括访谈20人、发放(及收回)问卷450份,得到有效问卷398份.根据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10个因素总得分排序如下:献血可以挽救生命(761分),适量献血无损健康(729分),采血耗材的安全性(723分),献血后的关爱活动(589分),志愿者的现场服务(576分),献血环境的设施(456分),献血后用血报销政策(453分),采血护士的操作技术(443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437分),献血地点的设置(364分);相关的激励因素排在前5位,相关的保健因素排在后5位.结论 激励因素能够带来满意感,保健因素可以消除不满,应用双因素理论将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简化了献血动机的复杂性,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巩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成果

    作者:张俊玲

    淄博市中心血站在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巩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成果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报道如下.1 营造无偿献血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1.1无偿献血、宣传先行我们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介,及时报道无偿献血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消除群众对献血的误解.让市民儿乎每天都能接触到来自不同媒体的无偿献血宣传.

  • 400ml献血固定队伍的建立和管理

    作者:肖利涛;惠峰;赵英;王俊平

    我国实施<献血法>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无偿献血制度.WHO也大力提倡,建立一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安全输血的根本保障.2004年卫生部提出了输血事业的新理念,倡导献血量从200ml到400ml的转移;从流动到固定献血者转移.

  • 深圳市固定献血者铁营养状况的调查

    作者:熊恺轩;卢亮;鲍自谦;蓝欲晓;邵超鹏

    深圳市每年约有5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其中约60%的人为多次献血者,年献血频率为2次的约有3000人,400ml全血采集率连续3年保持在65%以上.

7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