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杜守超;张世民;张英琪;胡孙君;马卓;熊文峰;姚喜洲

    [目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1A2型)均伴有分离的后内侧小转子骨块,获得前内侧皮质复位是重建骨折稳定性的关键.本研究比较前内侧皮质对位关系的术中透视影像与术后三维CT (3D-CT)立体影像,探讨二者的一致性和变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采用头髓钉治疗A2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收集具有完整术中透视和术后3D-CT影像资料的病例共63例,男22例,女41例,平均年龄(82.34±6.85)岁.术中侧位透视将前侧皮质对位关系分为3种:正性支撑、中性支撑和负性支撑.正性支撑指头颈骨块前侧皮质位于骨干前侧皮质的前方(髓腔外),中性支撑指头颈骨块前侧皮质与骨干前侧皮质获得平滑的完全对位;负性支撑指头颈骨块前侧皮质位于骨干前侧皮质的后方(髓腔内,即前侧皮质无支撑).术后3D-CT旋转立体观察,能反映真正的皮质对位情况,将头颈骨块与骨干前内侧角皮质的关系分为有接触有抵住和无接触未抵住两种类型.将术中透视影像与术后CT影像进行对比,计算各种皮质对位类型的例数、百分比及术后改变.[结果]术中侧位透视皮质对位为负性者23例,术后3D-CT观察仅5例(21.74%)获得真正的前内侧皮质支撑.术中侧位透视为中性或正性者40例,术后3D-CT观察32例(80.00%)获得前内侧皮质支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侧位透视为正性者仅4例,术后3D-CT观察全部获得前内侧皮质支撑(100.00%).[结论]术中侧位透视前侧皮质对位关系为正性或中性者,术后头颈骨块容易获得稳定的前内侧角皮质接触支撑,而负性对位关系则意味着头颈骨块容易失去前内侧皮质的接触.

  • 不同组合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术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双;张世民;张立智;胡孙君;杜守超;熊文峰;谭军;刘宝山;王洋

    目的 比较不同组合的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在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中的力学稳定性. 方法 采用27个Synbone人造股骨,先按照AO/OTA分类制作成不稳定型(31-A2.1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再在正、侧位X线片上,按照前内侧皮质对位的正性、中性和负性进行两两组合,分为9组(n=3):正-正组、正-中组、正-负组、中-正组、中-中组、中-负组、负-正组、负-中组、负-负组,共27个标本.然后采用头髓钉固定.在生物力学测试机上进行静态加载、疲劳测试和极限加载,检测头颈骨块的相对位移和屈服载荷.结果 正-正组、正-中组、正-负组、中-正组、中-中组、中-负组、负-正组、负-中组、负-负组标本疲劳试验后头颈骨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5.33±0.58)、(7.83±0.29)、(7.73±0.15)、(8.17±0.29)、(8.33±1.15)、(8.83±0.29)、(9.33±0.58)、(9.67±1.15)、(12.00±1.0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正组标本垂直位移小,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载荷分别为(4 967±153)、(4 467±58)、(3 717±76)、(2 767±58)、(2 533±58)、(2 267±58)、(1 833±58)、(1 667±58)、(1333±58)N,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极限加载后,失败表现为股骨头-颈界面松动2例,转子间区域界面松动15例,远端交锁螺钉处劈裂骨折2例,股骨远端与固定的夹具界面松动断裂8例. 结论 头颈骨块与股骨干的内侧皮质支撑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稳定性起主要作用,前侧皮质支撑起次要作用,术中要尽量避免内侧皮质的负性对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