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骶部马尾神经临床应用解剖

    作者:乔梁;谭保斌;卢洪凯;杜茂信;刘钊;吴新红;李文成

    目的为肖氏反射弧手术术中马尾神经前、后根鉴别以及反射弧手术术前MRI脊神经根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8例(男6例,女2例)防腐固定的成人脊柱标本,显露T11以下脊髓节段及其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并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腰骶部各节段的前根漂浮在脑脊液中下行,与后根一起构成马尾神经.各节段前根在不同水平,其所在位置也不同.进入脊髓圆锥处,各节段前根呈上下排列,自上而下,依次是L1~S2的前根.在马尾近端水平,各节段前根在冠状面呈平排,自内侧到外侧,依次为S2~L1的前根;S3~S5形成一个神经束,位于S2和终丝之间.在马尾远端水平,S3~S5逐渐分开,但与终丝距离仍较近.整体上,脊神经前根位于马尾的前半部,后根占据马尾的后半部.结论在肖氏反射弧手术中,先确定腰骶椎体的序数,然后,依据前、后根的解剖特点,能较准确的辨别神经前、后根;运用MRI技术能够做到,先辨别腰骶椎管内的脊神经节,从而辨别脊神经后根、脊神经前根;但同时要注意腰骶神经根畸形的情况.

  • MR在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人工反射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乔梁;肖传国

    目的:探讨MR在人工反射弧术前诊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脊柱裂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以修复膀胱直肠功能.参照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比研究术前、术后MR的改变.结果:67例患者MR术前检查结果均经手术证实.2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17例获得控尿和自主排尿功能,其中13例患者用MR检查随访,10例膀胱功能恢复的患者MR检查与术前无明显变化,而3例膀胱功能无改善者脊髓的走行、圆锥位置较术前改变不明显,圆锥末端与周围组织瘢痕增生、脂肪堆积较术前有加重趋势.结论:在应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治疗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时,MR对术前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术后随访时,MR对治疗失败的患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治疗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

    作者:肖传国;杜茂信;刘钊;李兵;陈朝晖;程平;陈敏

    目的: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简称人工反射弧)治疗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方法:对30例大小便功能障碍的脊髓脊膜膨出患者,手术建立人工反射弧.进行术前与术后6~18个月的尿动力学比较.结果:30例中13例获得了至少1年的随访.7例无反射型患者中4例获得控尿和自主排尿功能,尿失禁消失,排尿间隔期逐渐延长至3 h以上,逼尿肌压由(1.37±0.78) kPa(1 kPa=0.098 cmH2O)增至(3.14±1.67) kPa;6例高反射型患者全部于术后1年左右恢复可控排尿,剩余尿逐渐减至(22±15) ml,充盈性尿失禁消失.10例获得膀胱功能控制者,直肠功能转为基本正常.下肢功能损伤较小.结论:人工反射弧能安全有效地治愈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

  •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MRI检查的价值

    作者:邓先波;孔祥泉;刘定西

    目的评价MRI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73例神经源性膀胱,拟行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 结果脊髓栓系综合征57例,骨折并脊髓损伤10例,椎管内占位3例,马尾神经粘连3例. 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应进行MRI检查.MRI对于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骨折并脊髓损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以及马尾神经粘连有重要意义.

  • 脊膜膨出患者人工反射弧手术前的神经电生理评估

    作者:熊南翔;包敏;魏雨佳;肖克娜;赵洪洋;孙喜堂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检查对脊膜膨出合并尿失禁患者人工反射弧手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自2001年以来94例脊膜膨出拟接受人工反射弧手术的患者术前胫神经、腓浅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检查的结果,结合部分患者术后尿动力学检查了解手术效果.结果 94例患者中,双侧传导速度和波幅均正常[(54.5+7.4)m/s,(9.3+3.4)mV]的75例;单侧胫神经传导速度[(35.1+5.6)m/s]降低有10例,波幅降低(4.5+2.1)mV 7例,单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28.4+11.8)m/s]降低11例,波幅降低(4.7+2.9)mV 8例.11例单侧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患者选择在传导功能更好的一侧手术;8例病人因双侧神经传导速度减退,并且波幅明显下降,而未接受手术.结论 术前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对了解新反射弧传入神经腰5脊神经前根传导功能及选择吻合的神经具有重要的价值.

  •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控制下大鼠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

    作者:程平;肖传国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及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截瘫后,支配大鼠盆底肌肉运动神经元胞体的分布. 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n=25):大鼠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截瘫.于造模后6个月,取正常组(n=10)及模型A组(n=20)大鼠行荧光金(fluorogold,FG)注射至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行逆行神经追踪,荧光显微镜观察FG阳性神经细胞.采用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malt agglutinator binding horseradish peroxidase, WGA-HRP)作为顺行神经示踪剂, 取模型B组(n=5)大鼠左侧L4前角注入WGA-HRP,经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 benzidine,TMB)-HRP显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内神经纤维末梢. 结果注射FG后,正常组:尿道外括约肌或坐骨海绵体肌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S1段前角背外侧核;球海绵体肌或肛门外括约肌,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S1段前角背内侧核;模型A组: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左侧L4前角均可见FG标记神经元.模型B组:大鼠左侧L4前角注入WGA-HRP后,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内可见大量神经纤维末梢着色. 结论正常大鼠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L6前角,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下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主要分布于L4前角;脊髓L4前根与L6前根吻合后形成的"异类神经纤维"发出运动神经纤维支配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