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周血细胞计数在 PGI-DLBCL 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赵盼;于泳;王亚非;赵智刚;张翼鷟;王晓芳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PGI-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5月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 PGI-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MC)、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及 PLT 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 PGI-DLBCL 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影响。将168例患者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 及 aaIPI)评分分为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组,根据 LMR 联合 IPI 或 aaIPI 评分分为3组,其中 LMR≥2.5、低危患者为预后良好组,LMR <2.5、高危患者为预后极差组,其余为预后一般组。比较各组的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5岁(12~90岁),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8~79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 ALC、AMC、LMR、PLR 与5年总生存率、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有关(P 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与 ALC、LMR、乳酸脱氢酶有关(P 均<0.05),5年总生存率与年龄、LMR 有关(P 均<0.05)。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组中,中高危与高危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0%、23.8%;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0%、23.8%;P 均>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一般组、预后极差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8%、60.0%、14.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3%、53.8%、14.8%。3组及组间两两比较,P 均<0.05。结论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对评估 PGI-DLBCL 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LMR 联合 IPI评分有助于 PGI-DLBCL 患者发病初期更好地进行危险分层。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黎巧茹;柯志勇;谭惠珍;王丽娜;罗学群;黄礼彬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预后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0~16岁初诊儿童ALL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治疗结果。分析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ALC与危险度分级、年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累计复发率(CIR)和治疗相关死亡率(TRM)的关系。生存曲线和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预测,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用多因素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筛选。结果共348例儿童ALL纳入分析。低ALC组(≤0.62×109/L)和高ALC组(>0.62×109/L)的5年EFS分别为(61.6±5.6)%和(8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ALC组和高ALC组的5年CIR分别为(28.0±5.6)%和(15.3±2.4)%,TRM分别为(12.8±3.8)%和(2.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在≤6岁的儿童ALL,低ALC组的预后较高ALC组差[(82.9±3.2)%vs.(45.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AL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危险比1.95,95%置信区间(1.22,3.11)。结论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ALC低是≤6岁儿童ALL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治疗相关死亡率和累积复发率相对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