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ABO溶血病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锦金

    目的 采取措施对患有严重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静脉输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关系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他们的年龄在1个月至1岁之间.按照数字表的形式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性治疗的方法.而对于观察组主要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利用统计学理论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静脉输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研究.(P<0.05).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红总胆红素水平较高的状态,黄疸消退的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中有10例被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照组中有2例被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过手术与药物治疗,有1例患儿死于大面积的小肠坏死,2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护理

    作者:谢艳红;李伙德

    目的观察大黄粉敷脐治疗NEC的疗效.方法对20例NEC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敷脐,生大黄粉5克,温水适量调匀,每日更换1次,连用3~5d,随机选择同期NEC患儿2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生大黄粉敷脐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大黄粉敷脐对NEC疗效及病情改善有明显的作用,可以缩短病程.

  • 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疗效的因素探讨

    作者:王俊平;刘颖;张永;朱小春;葛午平;杨杰;陈运彬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疗效的临床及代谢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5年间收治的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各种临床资料及代谢指标对NEC手术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气腹、血小板降低、CRP升高、腹膜炎、肠梗阻等5个因素P≤0.2,将此5个因素作为待选变量引入到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血小板降低及CRP升高是NEC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P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预测NEC手术预后的指标之一.

  • 益生菌对纯配方奶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黄艳;宫学雷;李惠玲;陈幽;周平;李月凤

    目的 了解口服益生菌对纯配方奶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生后24h内入住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胎龄<34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益生菌组(n=20)和对照组(n=20),采用多通道流式细胞术分别于生后24 h内、14d、28 d、纠正胎龄36周4个时间点检测血清IL-2、IL-4、IL-6、IL-8、IL-10、GM-CSF、IFN-γ、TNF-α、MIG等9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在临床并发症和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临床合并症方面,益生菌组患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晚发性败血症、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细胞因子表达方面,NEC或死亡组VLBWI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NEC或死亡组(94.9l pg/ml比5.71 pg/ml,P< 0.05);在VLBWI合并败血症患儿中,口服益生菌生后14 d时血清IL-8、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7.83 pg/ml比40.58 pg/ml、7.68 pg/ml比9.45 pg/ml,P<0.05);在住院期间相对稳定VLBWI中,口服益生菌患儿在纠正胎龄36周时,血清IL-2、IL-4、GM-C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33 pg/ml比6.0pg/ml、0.37 pg/ml比0.31 pg/ml、12.53 pg/ml比8.85 pg/ml,P<0.05).结论 益生菌可下调促炎因子和上调抑炎因子水平,保持抗炎和抑炎因子的动态失衡,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死亡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Bax抑制肽对新生大鼠肠组织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伟伦;冯帼;刘素丽;谭洪辉;叶炳飞;张炼

    目的 观察Bax抑制因子(Bax-inhibiting peptides,BIP)对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1日龄新生大鼠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BIP于建模前腹腔内注射,建模后分别检测各组肠组织病理,并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肠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ax下游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caspase 9和caspase 3含量.结果 与NEC组及Bax10μg组比较,bax50μg和100μg可减轻肠上皮损伤,减少肠细胞凋亡率,降低bax下游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caspase9和caspase3含量.结论 一定剂量的Bax抑制肽可通过降低活性Caspase-3及CytC蛋白释放,保护线粒体膜,抑制肠上皮细胞调亡,发挥对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微生态制剂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

    作者:邹晓妮;苏育敏;卢小娟;李静静;吴菲;刘妙玲;王艳丽;陈运彬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应用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作用,为新生儿NEC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住院期间口服微生物制剂的VLBW新生儿设为观察组, 未服用微生物制剂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NEC 的发病情况,从而探究微生物制剂对VLBW 新生儿NEC 的预防作用. 结果:观察组的VLBW 新生儿有310 例,对照组34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喂养情况及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观察组NEC发生率为14.2%,对照组为21.3%,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0). 相对危险度(RR)及95%置信区间为0.67(0.48 ~0.94). 观察组中重症NEC(Bell分期≥2)的发病率为3.87%,而对照组的发病率为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5). 在院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 NEC 患者中各有 7 例(9.5%)、2 例(4.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预防使用微生物制剂可降低VLBW新生儿NEC的发生率,谨慎使用微生物制剂对VLBW早产儿发生NEC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蔡志明;连朝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因至今尚不甚明确.一般认为,婴儿出生后窒息或呼吸窘迫引起较长时间肠壁缺血缺氧,在此基础上继发肠内细菌感染是导致NEC的主要原因.近10余年来,不少研究显示:该病与免疫、氧自由基、病毒等有关,但缺乏足够的客观证据.近几年,我们对46例临床诊断为NEC的患儿,进行病原学研究,并结合其临床特征、治疗、预后等因素,探讨该病的病因及诊治策略,祈使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 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手术介入治疗研究

    作者:赵凡;马体栋;王海阳;周崇高;李碧香

    目的 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介入治疗的手术时机、高危因素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需要手术将其分成观察组(手术治疗,n=25)与对照组(未进行手术,n=25),分析两组患儿的高危因素以及预后因素.结果 两组的RDS发生率、PLT水平、CRP水平、肠鸣音消失比例、X线表现为气腹和固定肠绊、血培养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17例治愈,8例患儿死亡,6例患儿术中放弃治疗,2例术后死亡.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愈患儿循环衰竭率和小肠结肠多处穿孔率明显低于死亡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C手术介入治疗的高危因素是多方面的,预后情况和肠道病变以及循环衰竭有密切联系.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85例病因分析

    作者:王玉;游楚明;梁剑;梁振宇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因,以制定科学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的2763例患儿包括85例NEC患儿和2678例非NEC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 感染性休克发生率、 胎膜早破发生率、 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NEC组患儿的胎龄与出生时体重,以及母乳喂养率、 口服益生菌率明显低于非NEC组,新生儿产时窒息发生率、 肺炎感染发生率、 败血症发生率及母亲剖宫产分娩率、 宫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 出生时体重≤2.5 kg、 产时窒息、 肺炎感染、 败血症、 剖宫产是NE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母乳喂养、 口服益生菌是预防NE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 低体重儿及产时窒息、 肺炎感染、 败血症、 剖宫产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病因.应当加强对早产儿与低体重儿的护理,提倡自然分娩、 母乳喂养、 适量口服益生菌,及时治疗控制肺炎等感染症状,尽量维持新生儿肠道内环境稳定,从而降低NEC的发生率.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伴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明娟;刘远梅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伴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定本院收治的NEC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发生败血症,分为研究组(160例,伴发败血症)、对照组(140例,未发生败血症),对比所有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而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NEC分期、胃肠减压、硬肿症是引发NEC伴败血症危险因素,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胃肠减压、Ⅲ期NEC以及硬肿症是NEC伴发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与关注.

  • 口服益生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极低体重早产患儿营养状态及疾病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雷伟;任贺庄

    目的 探讨口服益生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极低体重早产患儿营养状态及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90例NEC极低体重早产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防治感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人院24 h内予口服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完全达到肠内营养所需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可有效改善NEC极低体重早产患儿的营养状况及NEC并发症发生情况,为NEC的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

  •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及预防

    作者:黄国盛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01例新生儿NE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周分为早产儿组65例和足月儿组36例,对两组患儿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腹部X线片、实验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发病因素均以喂养不当、产时窒息、胎膜早破和致病菌感染居多,其中早产儿组产时窒息、胎膜早破、喂养不当、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以精神萎靡、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居多,其中早产儿组呕血、便血、反应低下、肌张力减弱、体温不升和精神萎靡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两组患儿腹部X线片均以肠胀气、肠间隙增厚、肠管排列紊乱、肠壁积气居多,其中早产儿组气腹、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WBC、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O3-值、粪隐血、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NEC是由诸多发病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形成的,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可从根本上减少早产儿NEC的发生.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诊断(附20例报道)

    作者: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常见腹部重症,病死率高.现将我院近五年来所确诊2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欧阳学认;连逸青;陈晓晴;李颖;许华

    目的 探讨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儿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NEC患儿204例,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治愈组118例和恶化组86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喂养情况、临床表现,分析影响NEC预后的因素.结果 代谢性酸中毒、微循环灌注不良、NEC分期、呼吸衰竭、气腹征是NEC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口喂养时间晚、静脉营养及非营养性吸吮是NEC患儿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微循环灌注不良、呼吸衰竭和气腹征,并采取静脉营养、晚开奶、非营养性吮吸或许能改善NEC预后.

  • 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粪钙卫蛋白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价值

    作者:姜燕;李和勤;白亚飞;曹博

    目的 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IFABP)与粪钙卫蛋白(FC)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及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早产儿,其中120例发生FI(A组),120例未发生FI(B组).分别于开始喂养前(S1期)、发生FI当天(S2期)和第5天(S3期)、发生NEC当天(S4期)收取两组尿液、粪便,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UIFABP和FC浓度.结果 A组与B组UIFABP浓度、F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UIFABP及FC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各个时间点NEC组的UIFABP浓度高于无NEC组,S2至S4期NEC组的FC浓度均高于无NEC组;NEC组的UIFABP和FC浓度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3期UIFABP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1.892 mg/ml,敏感度为93.0%、特异性为56.8%;S4期UIFABP浓度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2.563 mg/ml,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97.3%.S3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198.9 μg/g,灵敏度为96.5%,特异度为79.6%.S4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254.4 μg/g,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61.2%.结论 FI早产儿的UIFABP与FC浓度持续升高.FI早产儿出现NEC可能性较大.早产儿发生FI第5天FC浓度、UIFABP异常升高,提示有发生NEC可能,对诊断NEC具有积极作用.

  • 肠三叶因子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鼠肠组织中P-ATK及P-BAD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严彩霞;张丙宏;张海霞;赵日红

    目的:观察肠三叶因子(ITF)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及磷酸化 BAD(p-BAD)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 ITF 对 NEC 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建立 NEC 模型,A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B 组腹腔注射 ITF 0.2 mg;C 组腹腔内注射渥漫青霉素0.1 mg/kg;D 组腹腔内注射 ITF 0.2 mg +渥漫青霉素0.1 mg/kg;E 组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第4天断头处死大鼠,取近回盲部肠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肠组织中 p-AKT 及 p-BAD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组肠组织中 p-AKT 及 p-BAD 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B 组 p-AKT、p-BAD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组(P 均<0.05),A 组高于 E 组(P 均<0.05), C 组 p-AKT 低(P <0.05)。各组大鼠肠损伤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D 组肠损伤病理评分高于 B 组(P <0.05)。结论ITF 可减轻新生鼠 NEC 的肠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使 AKT 活化为p-AKT,其作用于下游靶点 p-BAD,抑制 BAD 的促凋亡作用。

  • 肠造瘘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易庆;梁彪;李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1itis,NEC)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临床上以腹胀、呕吐、血便、严重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本病患儿的病死率为10%~50%[1].绝大部分NEC患儿早期经过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均良好,但重症NEC(如Bell分期的NECⅢ期[2])需手术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中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为肠造瘘术、肠切除吻合术、肠管减压腹腔引流术,其中肠造瘘术在控制性损伤意义上对该类疾病重症患儿的救治中应用颇广.现就本科室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行肠造瘘救治的32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 早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卢浩;周海云;何裕滨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0例早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围产期资料、合并疾病和早产新生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窒息史、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缺血性肠病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早产新生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肠病、窒息、胎龄小.结论 影响早产新生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因素众多,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缺血性肠病、窒息、胎龄小是早产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早产儿应高度关注,警惕该疾病的发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期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维琼;张晓敏;杨冰岩;莫庆仪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临床分期与胎龄、体重、预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84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EC临床分期与患儿胎龄、体重、预后及外周血WBC、PLT有关(P<0.01).结论胎龄、体重、WBC、PLT等指标,对判断NEC患儿的临床分期,进而对决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5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金平;杨红;卞洪亮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常见的确切病因不清,但与窒息、感染、早产等密切相关的胃肠道急症,在早产儿中发生率尤高,虽然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此病目前仍是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存活和生存质量,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

582 条记录 23/30 页 « 12...20212223242526...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