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兔眼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巩膜瓣下M型支架植入的研究

    作者:张大卫;贺忠江;岳向东

    目的 通过建立兔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植入M 型不可降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Ihylmelhacrylate,PMMA)支架的青光眼滤过手术实验模型,探讨这种房水引流植入物的有效性和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家兔24只左眼行滤道成形术作为滤道成形术组,右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作为小梁切除术组.比较滤道成形术和小梁切除术术前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3 d、7 d、14 d)眼压和滤过泡的变化,并同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测房水滤过通道的变化.结果 (1)滤道成形术与小梁切除术的眼压比较:术前分别是(15.1±1.6)mmHg(1 kPa=7.5 mmHg)和(15.3±2.0)mmHg;滤道成形术组术后3 d、7 d、14 d眼压分别为(7.8±1.4)mmHg、(8.1±2.0)mmHg、(11.5±2.5)mmHg,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对应的时间点分别为(9.8±1.8)mmHg、(10.4±2.2)mmHg和(12.8±1.7)mmHg.滤道成形术组与小梁切除术组在术前、术后14 d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术后3 d、7 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滤道成形术组术后3 d、7 d、14 d眼压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3 d 时眼压下降幅度大,降幅为48.4%;术后3 d、7 d分别与术后14 d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梁切除术组术后3 d、7 d、14 d眼压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眼压下降幅度3 d时大,降幅为36.0%;术后3 d、7 d、14 d各时间点之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滤道成形术与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大小无明显差别,均在低级和中级之间;UBM检查发现滤道成形术组术后3 d、7 d可以见到呈白色强回声的PMMA支架及明显的房水滤过间隙,呈黑色低回声区.术后14 d仍然可见.小梁切除术后3 d可见呈黑色低回声区的房水滤过问隙形成,而术后7 d和14 d几乎不可见.结论 无论实验性青光眼滤道成形术还是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有显著意义的下降.滤道成形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降幅均大于小梁切除术后,说明 M 型PMMA支架植入可以维持巩膜瓣下房水滤过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手术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