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双定;贾利宾;高洁;李晓举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分析.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超声(CVUS)以及SCTA,并且以DSA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比经CVUS和SCTA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SCTA检查做出评价.结果 ①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52%和5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CTA和CVUS检出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2.98±10.92)%和(31.07±10.33)%,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情况的准确率分别为74%和46%,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3.22%和73.73%,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同样是无创的CVUS,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不仅能更好地判断颈动脉狭窄情况,还能更好地检出动脉斑块.

  •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作者:单崴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84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54例肾动脉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而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结果显示,52例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都能比较准确的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敏感度、特异值以及准确值都要略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是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更加安全.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Ang-2表达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

    作者:马娜;邓德茂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在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中的作用。方法术前应用MSCTA对22例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进行CTA三维成像,并与手术的所见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2例胰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癌周血管附近组织)中Ang-2的表达。结果22例胰腺癌患者8段共176支血管中,MSCTA术前诊断41支血管受侵犯,135支血管未受侵犯,术中发现40支血管受侵犯,131支血管未受侵犯。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Ang-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8%和36.5%, CT提示有胰周血管侵犯的组织Ang-2阳性96.5%,CT提示胰周血管未侵犯组织Ang-2阳性率16.6%。结论 MSCTA结合胰腺癌胰周血管组织Ang-2的表达可提高对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准确率。

  •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风险预测及疗效评估

    作者:刘怡;张铎

    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是严重危险人类健康的疾病,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影像学检查以其直观性强、敏感性高、特异性大等优点逐步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检查.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显示敏感性高,通过对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判定有无栓子形成及栓塞程度,初步评价栓子的来源、性质、密度、与血管管壁间的关系以及栓塞的程度及范围等,指导临床治疗,并对治疗后情况进行评估.因此CTPA有望成为对肺动脉栓塞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的佳手段.

  • 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程鹏;张文波;云会;马永会

    目的初步评估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病例应用Aquilion多层面螺旋CT行MSCTA检查,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遮盖容积重建(SVR),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外视镜(Fly-around)和内镜式血管表面重建(Fly-through).49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还在术后对5例病例进行了MSCTA复查.结果MSCTA共发现动脉瘤49个,与DSA和手术相比,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8%;而且MSCTA能够清楚显示动脉瘤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结论可将MSCTA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MSCTA可对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并可在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发挥作用.

  • 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迂曲的评价

    作者:关德增;梁毅;郑立球

    目的 探讨椎动脉迂曲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128例螺旋CT椎动脉成像资料,应用横断面、多平面、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等成像模式,分析椎动脉迂曲的形态、分布以及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狭窄、动脉硬化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128例256支椎动脉中,显示迂曲225支(87.0%);共发现迂曲347处,其中V1段196处(56.5%),V2段151处(43.5%),迂曲的发生率V1段高于V2段.迂曲形态:单弧形(41.5%),波浪形(38.3%),折叠(15.9%),环袢(4.3%).骨质增生推压形成的迂曲占全部迂曲的24.0%,占V2段迂曲的55.6%.椎动脉迂曲与骨质增生、年龄和椎间盘狭窄相关(P<0.05),与性别、椎体不稳、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及椎动脉硬化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椎动脉迂曲是老年人椎动脉形态改变的常见表现,折叠、环袢及骨质增生推压可致椎动脉狭窄.

  • 血管超声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狭窄

    作者:穆雪梅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和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41例患者分为两组,闭塞性脑血管病组34例,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7例,均进行CDI、TCD及sCTA的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闭塞性脑血管病组TCD、CDI共检出狭窄血管44条,sCTA共检出狭窄血管59条.其中CDI与sCTA检查发现颈总动脉狭窄分别为10、14条,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分别为12、10条TCD与sCTA检查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分别为10、18条,大脑前动脉狭窄分别为3、5条,颈内动脉颅内动脉虹吸段狭窄分别为9、12条;非闭塞性脑血管病组检出狭窄血管1条,与sCTA一致.结论 对颈内动脉虹吸部、颈总动脉狭窄CDI、TCD、s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TCD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评价不足,联合应用血管超声和sCTA可以全面评价脑血管狭窄.

  •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比较分析

    作者:易军;刘友新;胡智斌

    目的 比较肺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CTPA)、X线片及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CTPA、X线片及DSA检查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片中肺野透亮度增加影像的阳性率为78.85%,片状实变为44.23%,胸腔积液为67.31%,横隔抬高影像为57.69%;CTPA显示左下叶肺动脉病变21处(14.38%),左中叶肺动脉1处(0.68%),左上叶肺动脉17处(11.64%),左主肺动脉5处(3.42%).结论 3种检查中,肺部X线片可用于对急性肺栓塞进行筛查,CTPA能在此病诊断中给予有效参考,DSA则为此病确诊以及溶栓治疗的关键.

  •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对比研究

    作者:张婷玉;宋振强;胡亚萍;黄晓莹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50例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两次检查间隔3d进行,经检查证实有2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对其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肾动脉狭窄诊断情况及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测出60处狭窄,检出率为60.0%,其中Ⅰ级25例,Ⅱ级13例,Ⅲ级19例,ⅣV级3例;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出57处狭窄,检出率为57.0%,其中Ⅰ级23例,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V级3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阴性预测值为98.0%,阳性预测值为91.8%,特异性为94.0%,敏感性为96.0%;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阴性预测值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3.4%,特异性为95.7%,敏感性为96.8%.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螺旋CT血管造影均可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且螺旋CT血管造影特异性及敏感性等略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后者安全性较高.

  •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及中西医治疗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辉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及中西医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间来我院诊治的患者74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6例,年龄小者22岁,年龄大者75岁,平均年龄47.43±14.35岁.所有患者先行CT平扫,然后增强扫描,平扫常规从肺尖到肺底,CTA检查从肺底到肺尖进行.中药内服:根据中医辨证气虚阳脱型选用补气固脱汤(主要药物:太子参、黄芪、白术、鹿角胶、南沙参、明党参),水煎急灌服.血瘀湿热型用祛湿活血汤(主要药物:虎杖、金钱草、郁金、西红花、川芎、炮山甲、川牛膝)水煎服,日一剂.结果:统计显示发生于右肺下叶栓塞的比例较高,约23.4%,其次为左肺下叶约占20.5%,发生于左肺上叶的少,仅占了2.4%.发生于双下肺的栓塞较双上肺明显增多,发生于双下肺的栓塞共占43.9%.发生于右肺的栓塞比左肺的要多,右肺共计131支,占63.9%,左肺共计74支,占36.1%.发生于右肺动脉干占18.1%,而左肺动脉干占13.2%.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中西医治疗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 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凤琴;郑卫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病人采用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3.7% 、特异性为93.7%、阳性预测值90.6% 、阴性预测值96.9%.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检查无疑是筛查和诊断冠心病的良好手段,提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程度的诊断信息,尽可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MDCTA指导下的腹部皮瓣乳房再造术式选择

    作者:辛敏强;栾杰;穆兰花;穆大力

    目的:评价MDCTA对腹部皮瓣乳房再造术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对拟采用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的34例患者进行术前腹部血管造影,并依据造影结果进行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前设计.选取该时间段之前,MDCTA尚未采用时的58例腹部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病例设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不同手术方式的采用率,DIEP皮瓣的穿支血管保留数目,同一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结果:手术方式的选择:实验组中SIEA为5.9%,DIEP为64.7%,TRAM为11.8%,双蒂联合皮瓣为17.6%;对照组中SIEA为0,DIEP为41.4%,TRAM为1 5.5%,双蒂联合皮瓣为43.1%.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率进行对比,其中SIEA采用率,DIEP采用率和TRAM采用率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皮瓣采用率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别.实验组DIEP皮瓣保留穿支血管的平均数目为:(1.73±0.70)支,对照组为(2.75±1.15)支,P=0.01<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DIEP皮瓣平均手术时间为(7.23±1.42)h,对照组DIEP皮瓣平均手术时间为(10.67±1.74)h;实验组TRAM皮瓣平均手术时间为(4.72±1.53)h,对照组TRAM皮瓣平均手术时间为(6.64±1.83)h;实验组联合皮瓣平均手术时间为(10.36±1.16)h,对照组联合皮瓣平均手术时间为(1 2.83±1.35).经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5,四组数据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为:8.8%.对照组的皮瓣坏死率为1 3.7%,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DCTA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合理地制定乳房再造的手术方式,简化手术步骤,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 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

    作者:龚雪鹏;宦怡;尤志军;白娅妮;施伟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中进行SCTA的扫描参数.方法回顾分析成功进行SCTA检查的34例疑为主动脉夹层的病例,对照DSA或手术结果逐例观察、记录并分析所采用的CT扫描参数、影像后处理效果.结果 34例中有32例诊为主动脉夹层并正确分型,2例正常,25例并行DSA(17例)及手术(8例),SCTA结果与之完全相符,图像效果好,成功率在88.9%以上.其主要扫描参数的使用:(1)升主动脉夹层:层厚4 mm,重建间隔2 mm,螺距1.25,管电流175 mA;(2)累及升、弓、降部及胸主动脉:层厚5 mm,重建间隔2~3 mm,螺距1.50,管电流150 mA;(3)累及腹主动脉:层厚6~8 mm,重建间隔2~3 mm,螺距1.50或1.75,管电流150 mA.管电压均为120 kV,造影剂用量均为90~100 ml,流速3 ml/s;延迟扫描时间在胸主动脉取20 s,腹主动脉25 s.影像后处理方法主要应用MPR、SSD、MIP、VR等4种后处理方法.结论合理地制定扫描计划,根据扫描范围选择、匹配好各种扫描参数,可避免SCTA扫描范围受限制的不足而获得满意的主动脉夹层影像.

  • 螺旋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胡萍

    目的:对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两种技术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的动脉系统情况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治疗后确定存在狭窄和斑块病灶的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技术在治疗前对对照组患者的动脉系统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治疗前对研究组患者的动脉系统情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治疗前斑块和狭窄病灶检出情况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病灶漏诊和误诊情况.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治疗前斑块和狭窄病灶检出情况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病灶漏诊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技术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的动脉系统情况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万勇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20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结合原始数据、曲面重组以及容积重组等三维技术,对患者的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变异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通过诊断得知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左位主动脉弓患者80例,其中单纯性45例,合并一侧椎动脉起源异常15例,合并双侧颈总动脉共干20例;Kommerell憩室15例,未发现一例Kommerell憩室患者出现动脉瘤样变异症状.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以及其它动脉弓分支的变异情况能够进行很好的诊断与分析,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评估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文平

    目的 总结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研究对象采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其它诊断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螺旋CT血管造影与手术病理、超声检查以及血管造影等检查方式符合率高,可对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进行评估.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6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