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郊外旅游须防莱姆病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由蜱(俗称草爬子)为传播媒介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相当严重的传染病.由于蜱在秋冬季节进入休眠状态,故此病多发在春夏季节,一般在4月份开始出现,5月份明显增多,6月份达到高峰.而这些季节,正是旅游旺季,因此,去郊外尤其是林木茂密地区旅游的人们应注意提防莱姆病.
-
天津市河北区1997-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90年代初本区每年偶有发病,自1997年开始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区12条街均有发病,较严重的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现对1997-2001年55例出血热病例进行分析.
-
黑河市1999年HFRS流行病学分析
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是我市重点防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99年是全市HFRS发病高发年,发病率达88.81/10万.为了更好的总结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发病因素,根据全年HFRS发病分布情况及鼠间疫情监测情况,现将1999年全市HFRS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总结分析如下.
-
江西省1995-2000年乙脑流行情况分析
乙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省流行面广,疫情遍布全省11个地市.近6年来其病死率一直居我省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前5位,严重危胁着我省人民的生命健康.为探索其流行规律,更好地开展防疫工作,现将全省1995-2000年乙脑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
开江县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报告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做好乙脑监测工作,掌握本病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搞好预测预报,有效预防控制其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按照<四川省乙脑监测方案>要求,于2003年5-10月对乙脑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枣庄市1997-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疫情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鼠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在我市五区一(市)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是危害我市人民群众健康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市近几年来重点控制和预防的疾病.为了控制EHF在我市流行,探讨流行规律,做好防治工作,现将近5年间EHF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
福建省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高病死率为特点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省HFRS监测工作自1985年在全省开展以来已持续了17年,对疫情变化趋势、流行规律、疫源地类型及病毒抗原类型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为我省HFRS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继续掌握我省HFRS人间疫情、鼠间疫情的变化趋势,进一步作好HFRS的防治工作,2001年对我省疫情分布特点及不同地区啮齿类动物的密度、种类及带毒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
1984-2003年全州县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极高.近几年来,全州县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仅2003年其发病死亡达29例,居各类传染病之首.为了解全州县狂犬病流行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以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广西全州县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措施分析如下.
-
浙西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曾严重危害我省人民的身体健康.
-
山西省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制效果分析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源体为狂犬病毒,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感染,一旦发病致死性极高.我省从1956年开始有本病疫情记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流行.为此,我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预防对策,制定预防措施,在疫区范围内开展了对狂犬病流行的防治与监测,使我省狂犬病流行得到了控制,现将流行特征、防制情况及下降原因分析如下.
-
福建省2002年钩端螺旋体病病原学及血清学调查结果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历年是福建省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虽近10年疫情趋于平稳,但每年均有病例发生,且时有局部流行或暴发流行甚至发生死亡病例.
-
黑龙江省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规律及影响发病的因素.方法采用2004年黑龙江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主要集中在15~60岁之间的青壮年,占HFRS的年发病总数的93.81%,男女性别为3.26∶1.职业以农民、工人、家政、家务及待业、学生为主.结论 HFRS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改善人们不良卫生习惯,推广HFRS疫苗接种和科学灭鼠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
-
唐山市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市重点防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根据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工作计划要求,2002年3-4月和10-11月份对唐山市所辖迁安市野鸡坨乡邵家营村、城关镇夹河村和夏官营镇黄官营村,遵化市城关镇一中、二中、党峪镇洪家庄村,丰润县左家坞镇汕头村,乐亭县中卜村,滦县兴隆庄乡西老里村、安各庄乡三山院村、松树营村为试点,进行鼠密度、鼠类种群及携带汉坦病毒(HV)抗原、抗体和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成都市郊县31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钩端螺旋体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年来该病一直被列为成都市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
鼠疫防控领域中紧迫的10个研究方向
人们曾经认为,鼠疫是一门"昨天"的科学,鼠疫领域的基本问题已经解决,只要按照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人类就能够像消灭天花一样,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消灭鼠疫.然而,这一努力持续了几十年,鼠疫不但仍然存在,而且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再次愈演愈烈,这说明我们对鼠疫的认识仍然肤浅.
-
天津市宝坻区近年来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
目的:为了解宝坻区布病现状,掌握疫情动态,能够更好的及时控制布病疫情。方法:查阅多年来布病档案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布病流行范围扩大;病例增加;出现低龄化和非职业化现象。结论:河北、内蒙古疫区牛羊的流入;免疫、检疫、淘汰病畜的综合防治措施不利;部门协调工作不到位;缺乏健康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等是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
茂名口岸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及其流行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茂名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中鼠疫、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情况,评估该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风险及因素,为口岸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一般的病媒生物调查方法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血清学检测样本220份,其中斑疹伤寒抗体阳性占10.00%;恙虫病抗体阳性占7.27%;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占3.18%;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占0.45%;鼠疫杆菌抗体全部阴性.鼠形动物总染蚤、革螨、恙螨、硬蜱指数分别为0.2、3.5、36.3、0.1,染蚤、革螨、恙螨、硬蜱率分别为8.8%、39.2%、31.1%、4.0%.[结论]茂名口岸地区存在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因素,有流行风险.
-
广西食源性寄生虫种类及流行概况
目的 了解广西食源性寄生虫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与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关系,为食源性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历年所发现的人体寄生虫种类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广西境内发现人体寄生虫56种,占我国人体寄生虫总数的23.43%(56/239),其中食源性寄生虫47种,占83.93%(47/56);在47种食源性寄生虫中有85.11% (40/47)属人兽共患寄生虫,有74.47%(35/47)同属于食源性、人兽共患和自然疫源性寄生虫.广西目前仍有28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结论 广西属于我国人体寄生虫种类及食源性寄生虫种类较多的省份之一,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任务艰巨.
-
湖南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目的 掌握湖南省 HFRS 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 HFRS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 2006 年<湖南 HFRS 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 7 个监测点系统开展 HFRS 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HV)抗原,了解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并从 HV 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 RNA,应用 HV 型特异性引物进行 RT-PCR 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06 年共报告病例 560 例,发病率 0.89/10 万.共捕获 654 只宿主动物,总鼠密度为 3.15%,鼠带毒率为 1.31%,在浏阳市、邵东县室内捕获的 7 只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肺标本中均发现携带汉城型(SEO)病毒,双峰县室外捕获的 1 只黑线姬鼠肺标本则携带汉坦型(HTN)病毒.结论 湖南省为 SEO 型和 HTN 型混合型疫区,以 SEO 型为主.防制 HFRS 应以灭鼠、免疫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等的综合防制措施.
-
昭通市1984-2003年乙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在夏秋季流行,患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乙脑病死率在3.00%~10.00%,重症者病后可留有神经系统症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昭通市一直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是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之一.为了探讨乙脑的发病规律,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昭通市20年来乙脑发病与流行情况统计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