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螨类传播汉坦病毒的研究进展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在我国多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疫区分布广、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HV).在中国流行的有由黑线姬鼠携带传播的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和由褐家鼠携带传播的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HFRS病原体的多型性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构成HFRS复杂多变的流行特征.
-
加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控制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与流行性肾病(Nephmpathia Epidemica,NE)等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
《自然疫源性疾病》出版在即
关键词: 自然疫源性疾病 -
北京市褐家鼠中汉坦病毒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现已证实我国主要存在汉滩型(HTN)和汉城型(SEO)汉坦病毒.近年来,北京市HFRS发病出现不断上升趋势,流行形势比较严峻.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北京地区存在鼠间SEO型汉坦病毒感染[1-3].为了解近期北京地区HFRS流行毒株的型别和特点,从病原学角度阐明疫情原因,我们在对北京地区宿主动物进行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病毒分离和初步鉴定.
-
应用AFLP方法对我国土拉弗菌基因分型的研究
土拉菌病又称"野兔热",是由土拉弗菌经患病野生动物、吸血昆虫或遭受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其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胞内寄生菌,包括4种基因型.由于不同基因型在地理分布、毒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因分型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近年来随着16S rRNA的序列分析、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细菌分型中的应用,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的土拉弗菌株得到了很好的基因型鉴别,也对一些传统认识提出了新的质疑,如欧亚地区是否也存在致病性较强的A型菌株?事实上在1998年科学家们证实了这一疑问[1].
-
炎症介质表达水平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转归关系的研究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病程极期血浆中常有一些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的现象[1],笔者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以期了解它们在HFRS发病中的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糖代谢紊乱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简称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继之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1].肾脏是HV侵犯的主要器官,但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我们发现HFRS患者常有血糖升高,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了非酮性高渗性昏迷,病情危重,在治疗护理中要充分重视.我们通过对1997年4月~2002年12月85例HFRS患者糖代谢相关指标进行了监测及临床分析,认为及时适当的治疗护理可以改善糖HFRS患者代谢异常.
-
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保持静脉通路开放的护理
确保静脉通路开放,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必须做好的一项护理工作.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全身小血管受损伤为基本病变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危重型出血热常因皮肤出血淤斑,血压下降休克、血管塌陷等因素,造成开放静脉通路困难,继而影响病人抢救给药.近年来,我院共收治了26例FHE病人,其中危重型出血热病人6例,没有1例因静脉通路开放不及时,影响抢救工作.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
武警基层部队自然疫源性疾病卫生防疫意识及相关卫生防疫措施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基层部队对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方法的掌握情况及卫生防疫方面相关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2011年参加培训的武警部队基层卫生队卫生员1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部队卫生员对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卫勤防疫预案的知晓率情况分别是鼠疫37.1%、炭疽10.7%、出血热22.9%、狂犬病58.6%、Q热病6.4%、钩端螺旋体病20.7%、血吸虫33.6%.55.7%的单位未设有卫生防疫队,缺少防疫军医,37.1%的单位只有一名卫生防疫人员,90.0%的基层卫生队配备了喷雾器,其次是防疫服、检水检毒箱等,其所占调查卫生队的比例分别是65.7%和50.7%,但是采样器、防疫箱配备只有30.0%左右,对于检验车的配备甚至不到10.0%.结论 基层卫生员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疫意识淡薄,不了解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建议基层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知识的培训,根据需要搞好卫生防疫装备管理,提高基层部队卫生防疫工作水平.
-
部队在灾害救援行动中应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探讨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近年来,地震、洪涝、冰雪、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灾害救援与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处置工作已经成为武警部队一项新的长期性工作任务[1] .而武警部队在参加灾害救援行动中由于各地地理环境与生物群落的不同,以致自然疫源性疾病对军事活动也造成了很大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地处高发地区执行任务的部队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机会增多.为了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多样性的要求,实施卫勤保障的多样化,避免自然疫源性疾病对部队灾害救援中造成不必要的减员,本文就武警部队灾害救援中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进行探讨.
-
自然疫源性疾病对部队军事行动的影响及防控对策探讨
部队在执行军事行动及实施纵深自然灾害救援时,可的一些未知的自然疫源地一旦被"激活",很容易造成人群能涉足山区腹地和热带丛林等地区,而这些地区可能存在的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对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潜在威胁,如部队在作战、救援、露营、修筑工事等野外活动时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机会很多.为此,部队应加大自然疫源性疾病对部队军事行动的影响及有效防控对策研究的力度.
-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脑梗死的观察与处理
流行性出血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为主要表现,流行广泛,我国为重疫区.本病近年病死率为3%~5%,对人民危害极大,各教科书与杂志报道了诸多关于出血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而关于并发脑梗死的报道则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出血热并发脑梗死的病例报告如下,以引起同行们的注意,以防患于未然.
-
严防基孔肯雅病蔓延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该病病原能在蝙蝠、非洲绿猴、黑猩猩、狒狒等野生动物间传播,在流行区的牛、马、猪、羊的血清中均能查出该病原的抗体.病毒主要是通过蚊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发病时,因关节剧痛,患者常会用双手抱膝,使身体弯曲,不敢动弹,呈屈曲状强迫体位."基孔肯雅"是斯瓦西里语,意为"曲屈",故本病可译为"曲屈病".
-
病毒性出血热研究进展
病毒性出血热(viral hemorrhagic fever,VHF)是由不同类型病毒引起,以发热、出血、休克及高病死率为特征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临床特征见表1).特定的脊椎动物或昆虫是这些病毒的自然宿主.
-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研究进展
空军后勤部卫生防疫队北京 100076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HGE)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初步认为其危害程度仅次于莱姆病,而且其分布与莱姆病亦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
蜱媒脑炎自然疫源探究
蜱媒脑炎包含森林脑炎(远东亚型)、西方蜱媒脑炎(中欧亚型)及双波脑膜脑炎.它们是虫媒病毒(Arboviruses)中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蜱媒脑炎群(tickborne encephalitis complex)中抗原上极其近似的森林脑炎病毒(Encephalophilus silvestris Zil'her,1937年)、西方蜱媒脑炎病毒(Encephalophilus occidentalis Zil'ber,1945年)及双波脑膜脑炎病毒(Diphasic febrile meningoencephalitis virus,Smorodintsev,1947-1949)分别感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森林脑炎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见脑膜型,脑膜脑炎型重症病死率高及急性发病或慢性迁延性感染经过为特征.西方蜱媒脑炎则以蜱媒兼具消化道途径感染、轻症多、病死率低、无后遗症为特征.双波脑膜脑炎以兼有消化道感染、症状轻、唯脑膜受累征候突出而愈后良好为特征[1、3、4].
-
莱姆病研究进展
莱姆病是一种新发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人被携带病原体的蜱叮咬而感染,可引起皮肤、神经、心脏和关节等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严重者造成终生残疾,甚至死亡.
-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无症状低血糖2例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临床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病例少见.现将我院2003-2004年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无症状低血糖2例总结报告如下.
-
不典型流行性出血热38例临床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我院自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出血热196例,其中38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现总结如下:
-
病毒性出血热新进展
病毒性出血热(viral hemorrhagic fever,VHF)是由不同类型病毒所引起,以发热、出血、休克及高病死率为特征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当前全球紧锣密鼓反恐怖声中,生物恐怖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包括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在内的一些易于传播的强致病性出血热病毒被利用于生物恐怖的可能性受到了国内外卫生界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