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郊外旅游须防莱姆病

    作者:吴可飞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由蜱(俗称草爬子)为传播媒介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相当严重的传染病.由于蜱在秋冬季节进入休眠状态,故此病多发在春夏季节,一般在4月份开始出现,5月份明显增多,6月份达到高峰.而这些季节,正是旅游旺季,因此,去郊外尤其是林木茂密地区旅游的人们应注意提防莱姆病.

  • 伯氏疏螺旋体分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蔡婧;王建成;孙肖红;徐宝梁;王静;富英群;侯咏;杨宇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的分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3种致病基因型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阿氏疏螺旋体B.afzelii、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检出并分型.方法 针对3种基因型菌株的外膜蛋白ospC基因,在保守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并分别设计型特异Taqman探针,3条探针分别标记FAM、Texas Red 和CY5荧光报告基团,建立和优化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的低检测值为B.garinii 40copies/μl、B.afzelii 5.17copies/μl和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 37.8copies/μl,通过检测立克次体、土拉弗朗西斯菌无交叉反应,检测100只游离蜱与常规PCR结合测序结果分型一致,说明本方法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论 该方法能快速检测伯氏疏螺旋体并同时分型,为莱姆病的诊断提供新方法.

  •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调查

    作者:尹小平;陈倩;王静;田延河;梁臻;巴特;徐宝梁;刘丽娟

    目的 了解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方法 在口岸地区采用鼠夹和鼠笼捕获鼠类.用PCR方法检测鼠类肝脏中伯氏疏螺旋体核酸,对阳性样本的核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在108份鼠类肝脏样本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核酸阳性样本30份,阳性率为27.8%,阳性样本序列的同源性为99.1%~100.0%,系统进化分析证实阳性样本均为Borrelia.burgdor型,属于较少报道的型别.结论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类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 莱姆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韩辉;张杰;齐峻瑶;谭克为;王婧琦;徐宝梁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经蜱叮咬人、畜所致多系统损害性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率高,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由于目前缺乏针对该病的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只能通过采取控制媒介传播、加强检测的方法来降低该病的流行和暴发风险.本文对莱姆病的检测技术作一综述,以指导国内开展对该病的检测.

  • 175例莱姆病患者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田桢;陈建;万康林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主要由节肢动物蜱叮咬而感染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关节炎、心肌炎以及多脏器损害[1].莱姆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疫区感染率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为探讨对莱姆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效果,笔者总结了1998~2000年对新疆探区职工及家属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吉林省珲春地区蜱中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研究

    作者:黄海楠;丁壮;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褚宸一;詹琳;赵秋敏;王玉福;曹务春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0%,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 0%.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0%;森林革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3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29.1%,二者的复合感染率16.8%.伯氏疏螺旋体的序列分析显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都属于B.garinii基因型,同源性较高.对斑点热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斯洛伐克新发现的IRS3株和IRS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吉林省珲春地区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并检测到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 大兴安岭林区蜱和鼠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褚宸一;何静;王剑波;哈森高娃;张泮河;吴晓明;赵秋敏;蒋宝贵;高燕;曹务春

    目的 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蜱和鼠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及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应用巢式PCR扩增蜱和鼠中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RFLP分析显示特殊带型的样本测序分析.结果 检测全沟硬蜱1336只,293只阳性,阳性率为21.93%;森林革蜱144只,6只阳性,阳性率为4.17%;嗜群血蜱144只,未发现有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检测鼠9种145只,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4种5只,感染率为3.45%;其中检测8只棕背(鼠平),2只阳性.RFLP分析及序列分析显示蜱中有B.garinii 20047亚型、B.garinii NT29亚型、B.afzelii基因型以及不同基因型或亚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混合感染;鼠感染的伯氏疏螺旋体包括B.garinii 20047亚型和B.garinii NT29亚型.SSCP分析结果显示带型多于36种.结论 大兴安岭林区蜱及鼠中均存在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其中全沟硬蜱的感染率较高;B.garinii型为主要基因型,且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存在遗传多态性.单只蜱中存在同时感染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人和宿主动物是否存在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混合感染尚待进一步研究.全沟硬蜱和棕背(鼠平)分别是该林区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媒介和主要储存宿主.

  • 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硬蜱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研究

    作者:张璘;王远志;陈创夫;李永祥;张科;杜景云;张亚丽;车召堂

    目的 调查和鉴定新疆北疆石河子市、沙湾县、伊宁县和察布查尔县媒介蜱,并确定其携带的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方法 选择4县市6个牧区为调查点,采集羊源寄生硬蜱,结合形态学与16S rRNA进行蜱种鉴定;采用BSK-H培养基对莱姆病螺旋体分离培养,并用硝酸银染色和巢式PCR法进行病原检测,阳性产物测序结果比对,并与11种GenBank参考序列比对,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结果 6个调查点共采集寄生硬蜱900多只,经形态学与16S rRNA鉴定分别为图兰扇头蜱、刻点血蜱、亚洲璃眼蜱和边缘革蜱;从中分别选取样本硬蜱共102只,分24管,分离培养后结合巢式PCR和硝酸银染色共获得16管阳性培养物.5S ~ 23S rRNA基因间隔区测序比对分析表明,所有菌株为伯氏疏螺旋体与国际报道的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B31)基因型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为98.6% ~ 99.5%; OspC基因型分析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 4县市分离获得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为B.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且存在生物多样性.从图兰扇头蜱中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为我国首次报道.

  •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亚洲璃眼蜱中首次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sensu stricto基因型

    作者:杜景云;王安东;牟路萌;张科;王远志;徐军;陈创夫;王丽娜;盛金良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burgdorferi]引起,以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群对莱姆病普遍易感,其中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和牧民是莱姆病的高发人群.克拉玛依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基于亚洲璃眼蜱是克拉玛依主要蜱种之一,本研究对该区域亚洲璃眼蜱进行伯氏疏螺旋体核酸检测,以期对石油勘探区人群和石油工人的外出风险给出评价.

  • 广西乐业县林区莱姆病螺旋体分离及鉴定

    作者:李永学;王树声;曾霞;廖国厚

    为查明广西地区莱姆病的传播媒介以及是否存在B.valaisiana之外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于2004年在乐业县林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福建省武夷山林区人群人粒细胞无形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林光宇;张守印;谢克锦;沈江建;郑嘉华;严延生;张裘水;彭兰英

    人粒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是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新发传染病.按新的分类标准[1],无形体属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变形菌纲,α亚群,人粒细胞无形体与以前命名的马埃立克体和嗜吞噬埃立克体同属无形体科(Anaplasmataceae)无形体属(Anaplasma)中的一个种,即嗜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a),其主要寄生在人粒细胞的胞质空泡内.

  • 黑龙江林区野鼠伯氏疏螺旋体核酸检测与序列分析

    作者:左双燕;唐琨;李颖;于季红;张圆;倪雪冰;郑元春;霍秋波;宋玉东;曾小敏

    伯氏疏螺旋体共有13个基因种,国内分离到的菌株包括5个基因种[1-3],本研究对黑龙江地区啮齿动物中伯氏疏螺旋体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1.材料与方法:(1)样本采集、处理及DNA提取:2009-2011年4-7月从黑龙江林区采用夹夜法采集野鼠,每样点100×2夹次,按5m距离布放鼠夹,晚放晨收.现场鉴定鼠种后,将捕获的鼠放入鼠袋内,乙醚麻醉后,消毒,无菌取脾脏低温保存.采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血液/细胞/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脾脏DNA,-20℃贮存备用.

  • 黑龙江省旅游区蜱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的动态调查

    作者:唐琨;左双燕;李颖;郑元春;霍秋波;于季红;张圆;倪雪冰;姚囡囡;谭红专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旅游区蜱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的动态变化.方法 运用PCR方法检测2010年捕获蜱中两种病原感染状况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威虎山和镜泊湖景区采集点捕获蜱标本共849只.两地优势蜱种分别为全沟硬蜱和嗜群血蜱,其中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26.15%、10.05%和0.00%、13.33%,提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两地优势蜱种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6月上旬,蜱携带病原率因时间差异而不同.序列分析显示旅游区伯氏疏螺旋体有3种基因型,除B.garinii型、B.afzelii型外,首次在东北地区发现B.valaisiana-like group型.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序列分析表明,所得两序列分别与Rickettsia sp.HL-93和Rickettsia sp.H820,其同源性为100%.结论 两旅游区蜱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且携带的基因类型存在多样性;动态调查显示蜱种、蜱密度的分布以及蜱携带病原状况因生境、时间和人群的不同而有差异.

  • 一组长角血蜱中检出莱姆病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

    作者:孟真;姜理平;陆群英;程苏云;叶菊莲;占利

    目的 了解浙江省山区野生动物和蜱中莱姆病、斑点热、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对采集的鼠、蜱标本进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无形体)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分析.结果 从121份鼠标本和105组蜱标本中检出阳性结果 14份.鼠标本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1份和埃立克体(无形体)16SrDNA 5'端片段2份.蜱标本中检出阳性11份,包括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3份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5'端片段8份.其中1组长角血蜱成虫标本为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和ompA基因片段均阳性,分别与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氏基因型和马赛立克次体株等关系较近.结论 在同一组长角血蜱成虫中同时检出莱姆病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

  • 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口岸莱姆病生物媒介调查及病原分型研究

    作者:何浩;郝琴;呼满霞;侯学霞;范东晖;耿震;张健;张少华;郑超;吴永生;王传松;崔文富;万康林;杨丽炜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东部中俄边境口岸蜱的种类、分布、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及病原基因型.方法 捕蜱采用布旗法;蜱带莱姆病螺旋体率采用直接荧光法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采用BSKⅡ培养基,对分离到的螺旋体用单克隆抗体(H5332、H6831、H9724)、SDS-PAGE蛋白图谱分析、PCR-RFLP分析以及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表型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黑龙江省东部7个中俄边境口岸蜱的种类为1科3属4种,即硬蜱科硬蜱属全沟硬蜱,革蜱属森林革蜱,血蜱属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不同生态环境中蜱的分布不同,各口岸优势蜱种不同.全沟硬蜱带莱姆病螺旋体率较高,平均为31.4%,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的带菌率较低,平均为2 2%和3 8%,日本血蜱中未检出阳性者.首次在中俄边境口岸--东宁、同江采集的全沟硬蜱中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并鉴定为B.garinii基因型.结论 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口岸为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 中国莱姆病研究的进展

    作者:张哲夫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亦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自1982年Burgdorfer及其同事分离到莱姆病病原体以来[1],莱姆病在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学、发病机制及菌苗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莱姆病的流行范围已扩大到五大洲[2].

  • 首次从金华地区蜱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

    作者:叶晓东;郑寿贵;郑海鸥;黄礼兰;王琴

    为了解金华的蜱类及蜱类宿主动物中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状况,用PCR法检测鼠体寄生蜱类和宿主动物脏器中莱姆病DNA片段.共采集鼠体寄生蜱41只,从寄生于1只黑线姬鼠和2只小林姬鼠(2只)的3只中华硬蜱雌性若蜱中检测到阳性莱姆病感染.后以引物VS461扩增,此3只中华硬蜱均为阳性.后经克隆测序为B.afzeli(Vs461同源株).初步认为金华地区存在莱姆病病原,尚需进一步调查和病原分离加以证实.

  • 阿勒泰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张继军;刘增加;张芳;宫占威;刘寒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群及媒介蜱种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及基因型,采用拖旗法采集蜱样,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巢式PCR法和RFLP分析对莱姆病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本次共检测当地人群血清68份,检测出阳性血清4份,阳性率5.88%.检测蜱样本990只,阳性112只,阳性率11 31%,其中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 感染率高,阳性率为20.81%(82/394);森林革蜱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蜱种(P<0.005).阳性蜱112只,其中90只感染螺旋体B.garinii基因型,22只感染螺旋体B.afzelii基因型.从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证实阿尔泰地区存在莱姆病螺旋体感染,至少存在螺旋体B.garini和B.afzelii两种基因型.

  • 新疆北部林区工作人员蜱传疾病的血清学调查研究

    作者:孙响;张桂林;郑重;刘晓明;刘然;邱尔臣;赵焱

    为了解新疆北部林区工作人员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莱姆病3种蜱传疾病感染情况,采集新疆北部林区工作人员血清标本215份,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特异性IgG抗体.经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阳性率为40.47% (87/215),森林脑炎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20.00% (43/215),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0.70% (23/215).共检测出29例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3.49% (29/215).其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森林脑炎病毒复合感染率6.05% (13/21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复合感染率3.72% (8/215),森林脑炎病毒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复合感染率1.40% (3/215),三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率2.33% (5/215).新疆北部林区工作人员中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莱姆病及其复合感染流行.

  • 莱姆病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孙毅;许荣满

    莱姆病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可引起皮肤、内脏组织、神经、大脑等多系统感染,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该病广布亚、欧、美、非、大洋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估计年发病例30万人左右,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4年报道43个州发病13 000例(Hubbard et al.,1998),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已有分布和发病报告,每年有万余病例报道,其危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万康林等,1998),199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重点防治研究对象。  蜱是传播莱姆病的主要媒介,目前已确定作为媒介的蜱类都是硬蜱属(Ixodes)的成员且大部分归属于蓖子硬蜱(I.ricinus)复合组。这些蜱包括亚欧大陆的蓖子硬蜱和全沟硬蜱(I.persulcatus)、美国东西部的肩板硬蜱(I.scalpularis)和太平洋硬蜱(I.pacificus)等,我国林牧区、自然风景区中危害人畜的蜱类,如全沟硬蜱、中华硬蜱(I.sinensis)、锐跗硬蜱(I.acutitarsus)和粒形硬蜱(I.granulatus)等都已发现有莱姆病螺旋体的自然感染,但目前确定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只有全沟硬蜱,其余蜱种的媒介地位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许荣满和郭天宇,1998)。  动物模型是研究莱姆病实验传播、病理、生理以及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其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具有广泛的自然宿主,包括猴(Macaca mulatta)、犬(Cannis familiaris)、兔(Lepus spp.)、豚鼠(Cavia porcellus)、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仓鼠(Mesocricetus auratus)、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以及海鸟、灰山雀、孔雀、鸡等,也可以感染许多种实验动物,如金黄色地鼠、小白鼠等。所以,它们都曾被作为莱姆病动物模型在研究中加以应用。由于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故对各种实验动物感染特点的比较筛选,是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进行莱姆病研究的关键。

154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