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64 层螺旋 CT 三维重组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利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患有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产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了40例患有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64层螺旋CT的矢状位、冠状位、大密度的投影及容积再现的三维重组方法.结果:经过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的检测结果显示肠梗阻准确率达1 00%,40例患有肠梗阻的患者中患有绞窄性的肠梗阻患者为1 3 例,其中患有肠扭转的患者为7 例,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为4例,患有肠系膜上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为2 例;40 例患有肠梗阻的患者中有患有单纯性的肠梗阻患者为27例,其中由肿瘤原因导致的为16例,由肠粘连原因导致的为1 1 例.结论:对患有肠梗阻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利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检查方法具有优越性,对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的梗阻的部位、梗阻程度与发病原因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6 4层螺旋C T三维重组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对肠梗阻进行检查,在临床上有着很好的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
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 观察单纯性肠梗阻采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疗效及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全方位护理)各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总有效率(80.00%)低于观察组(96.00%),对照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长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方位护理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
外科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体会
通过胃肠插管减压可引出吞入的气体和滞留的液体,解除肠膨胀,避免吸入性肺炎,减轻呕吐,改善由于腹胀引起的循环和呼吸窘迫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梗阻以上肠管的瘀血、水肿和血液循环.少数轻型单纯性肠梗阻经有效的减压后肠腔可恢复通畅.胃肠减压可减少手术操作困难,增加手术的安全性[1].临床护理外科胃肠减压患者98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C反应蛋白在治疗绞窄性肠梗阻中应用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治疗与诊断绞窄性肠梗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采取治疗前,对602例肠梗阻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其中47例患者为单纯性肠梗阻,15例患者为绞窄性肠梗阻,同时收集120例健康成年人的C-反应蛋白的测定值与其进行对照,另外,对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患者和未发生肠坏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值.结果 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P<0.01),在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已发生肠坏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高于未发生肠坏死患者(P<0.01).结论 测定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辅助诊断是否发生绞窄以及坏死,进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对临床上的治疗起着指导作用.
-
蜡疗加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单纯性肠梗阻30例
目的 观察蜡疗加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蜡疗和中药外敷,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0.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蜡疗加中药外敷可有效辅助治疗单纯性肠梗阻,且临床疗效显著.
-
在治疗单纯性肠梗阻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的作用
目的 探讨在单纯性肠梗阻治疗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的作用.方法 在本院于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择82例进行研究分组,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各41例,观察2组疗效及康复速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单纯性肠梗阻治疗期间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不适感,并加快康复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5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单纯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胃肠减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疗法,即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全胃肠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生长抑素是一种有效的单纯性肠梗阻辅助治疗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绞窄性肠梗阻误诊误治原因探讨
急性肠梗阻分单纯性,闭拌性和绞窄性3种类型.单纯性肠梗阻的死亡率的死亡率为0-5%,而绞窄性肠梗阻则高达梗286例,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75例,其中:26例有不同程度的延误治疗,约占30%,具体分析如下.
-
蓖麻油在辅助治疗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蓖麻油在辅助治疗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41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或鼻饲蓖麻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0%,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蓖麻油辅助治疗单纯性肠梗阻,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经鼻插入型肠胃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胃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行经鼻插人型肠胃导管置入术治疗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分别行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的排便时间(2.1±1.0)d、排气时间(24.8±9.6)h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15.7±4.1)d显著低于对照组(4.7±1.5)d、(47.2±16.7)h和(22.0±7.5)d(P<0.01).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经鼻插入型肠胃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
生长抑素对单纯性肠梗阻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单纯性肠梗阻的辅助治疗疗效和对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胃肠减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浆2 h、24 h的D-乳酸、血浆内毒素、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及治疗后24h、48 h、72 h胃肠引流液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 h、24 h观察组的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后,胃肠减压的引流液量也逐渐减少.结论:生长抑素是一种有效的单纯性肠梗阻辅助治疗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58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疗效好、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蓖麻油在辅助治疗单纯性肠梗阻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蓖麻油在辅助治疗单纯性肠梗阻中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蓖麻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2例无效,中转手术治疗;对照组有8例无效,中转手术治疗。统计完成对照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研究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痊愈24例,好转4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7例,无效8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蓖麻油辅助治疗单纯性肠梗阻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严格把握适应证。
-
探讨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CT对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梗阻患者CT影像资料各30例,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肠管和肠系膜及其血管的CT影像改变,总结分析绞窄性肠梗阻影像学特点。结果:相比于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肠壁增厚,出现靶征和同心圆征,肠壁积气、积液。肠系膜及其血管影像显示肠系膜水肿、出血,出现漩涡征及门静脉气栓,腹腔内积液或腹水,图像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CT检查可明显观察到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肠壁、肠系膜及其血管的改变,对疾病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CT可作为检查该疾病的首选方法。
-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单纯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单纯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根据肠壁有无血运障而分类[1],与祖国医学的阳明腑实证相符合,其发病病因多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及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合而成之里热实证,且患者气胀明显.
-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并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选取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采取大承气汤加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积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两项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X线鉴别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梗阻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X线对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梗阻的鉴别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8例肠梗阻病人,行X线检查鉴别其为绞窄性肠梗阻还是单纯性肠梗阻,以临床医生终诊断为准,评价鉴别效果.结果:经临床医生终诊断或手术证实,208例肠梗阻患者中,单纯性肠梗阻142例,绞窄性肠梗阻66例;X线对单纯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于绞窄性肠梗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绞窄组患者X线图像假肿瘤征、咖啡豆征、小肠排列异常等征象出现率高于单纯组患者,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鉴别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时,能发现一些多见于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可作为鉴别的依据之一,但明确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127例急性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小承气汤加味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49例(73.13%),减轻12例(17.91%),无效6例(8.96%),总有效率91.04%;对照组痊愈22例(36.67%),减轻7例(11.67%),无效31例(51.67%),总有效率48.33%.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保守疗法,集除满、排气、滑肠、导泻和防止并发症于一体,在解除梗阻、减轻症状、防止细菌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目的:观察PPI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人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疗效显著,既增加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又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减少了住院费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证明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胃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内科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有效的方法,传统鼻胃管置入对胃及近端小肠内容物的负压抽吸,达到引流减压从而阻断肠梗阻恶性循环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目的。然而,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有效率不高,减压不彻底,复发率及需要手术解除梗阻的比例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