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斯他丁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丹;刘晗喆;周秀华

    [目的]探讨乌斯他丁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15分的脓毒症伴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斯他丁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均连续治疗7d.两组分别于治疗1、3、7d后检测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水平,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指数(CI)、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d后血浆NT-proBNP、cTnⅠ、CI、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7d后试验组血浆NTproBNP、cTnⅠ、APACHEⅡ评分等较对照组明显下降,C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的心肌损伤具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 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CI 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黎艺毅;王正东;陈坚;谢文超;钟丽球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 )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U A患者9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优化冠心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临床疗效、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及随访期间均为未发生脑卒中、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无效人数少于对照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 h血清cTnI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24 h ,观察组患者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及术后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UA患者行PCI术前应用尼可地尔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 替米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铭翔;郭莹;周于禄;张翼

    [目的]利用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来观察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诱发糖尿病心肌病模型.替米沙坦20 mg/(kg·d)干预8周后,测定大鼠心功能、左心室重量指数,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NF-κB表达量.[结果]糖尿病心肌病组大鼠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室内压上升达大速率所需时间(t-dp/d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收缩压(LVSP)、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替米沙坦显著下调心肌NF-κB表达.[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心肌肥厚,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NF-κB 表达有关.

  •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36例疗效观察

    作者:廖春锋;傅广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P)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ICM患者72例,随机分为CP治疗组(观察组,n=36)以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6),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记录6 min步行试验(6MWT);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均降低(P<0.05);同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MWT比较,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CP可以改善ICM患者的心功能、6MWT和室性心律失常.

  • 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21例临床报告

    作者:王垒;马巧梅;行海舰

    目的:探讨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21例NVM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NVM中13例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3例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10例有收缩期杂音;4例心肌酶谱升高;12例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心肌缺血8例;胸部X线检查示9例心脏扩大;均经心脏彩超确诊,其中左心室病变17例、右心室病变1例、双心室均病变1例;5例并发心脏畸形;随访30.12±10.166个月,5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5例应用地高辛治疗有效,1例右室病变者无症状.结论:NVM临床表现多样,总体预后较差,有症状患儿较无症状患儿预后更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NVM的主要诊断手段.

  •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6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晶;马敬丽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心肌损害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60例均表现高热、咽痛、咳嗽、胸痛、腹痛,咽拭子查MP-DNA均阳性,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升高,且心电图检查均有异常表现.应用阿奇霉素与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54例于6周内收到良好疗效.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常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应用阿奇霉素与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维生素C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伍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心肌损伤48例对比观察

    作者:王瑜;崔巍;杨勇

    目的:探讨维生素C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伍治疗新生儿窒息(NA)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NA并发心肌损伤患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剂量250mg/kg,静脉点滴连用7d.治疗组应用维生素C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维生素C剂量100mg/kg大于5 min静脉推注,每日1次,连用7d;丹参川芎嗪注射液0.2ml/kg静脉点滴,疗程7d.观察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及患儿心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cTnI分别为1.82±2.02ng/ml和1.79±1.85ng/ml;治疗后分别为0.06±0.02 n g/ml和0.15±0.12ng/ml,治疗后两组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CK-MB分别为69.2±30.3IU/L和61.8±38.4 IU/L;治疗后两组分别为31.2±12.61U/L和43.3±16.9IU/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5.6d,对照组7.2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维生素C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伍治疗NA并发心肌损伤有治疗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

  •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钱露;施辉;薛佳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心室重构作用机制以及缬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心肌心室重构影响。方法: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心肌病(DC)组、缬沙坦(Val)组、阿托伐他汀(Ato)组、联用(V+A)组、正常(CN)组。干预12周,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质量(BW)、左心室质量(LVW)、检测心肌组织中MMP2基因表达以及MMP2蛋白含量及活性。结果:与DM 组相比,三个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室肥厚指标明显改善(P<0.05),MMP2 mR-NA有明显减少(P<0.05),MMP2蛋白含量及活性显著降低(P <0.5),而且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均可缓解糖尿病心肌病心室重构,其联合应用有协同治疗效果。其机制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和活性调节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