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高甫

    目的 对比研究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观察组行经伤椎固定术,对照组行跨伤椎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研究组的Cobb角以及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前两组的JOA评分均较低;手术后研究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伤椎固定术的治疗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术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患者脊柱骨折恢复较好,值得推广.

  •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许志通

    目的:研究经伤椎固定及跨伤椎固定两种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方式进行复位内固定,试验组采用经伤椎方式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治疗后1周矢状位Cobb角及治疗后4个月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方式固定治疗,椎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跨伤椎方式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对比

    作者:陈虎

    目的:探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跨伤椎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1%,与对照组的26.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采用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吴建明;刘向阳;胡伟;袁建华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2组:经伤椎组(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9例和跨伤椎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经伤椎组、跨伤椎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32±12.53)%和(57.67±13.81)%,矢状面Cobb 角分别为(20.41±5.73)°和(19.87±5.76)°;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5.76±11.48)%和(83.51±12.54)%,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72±5.34)°和(9.18±5.42)°,同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分别为(76.82±11.06)%,(15.42±6.14)°,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分别为(81.74±10.38)%,(10.93±6.32)°,与跨伤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丢失(6.69±2.52)%、Cobb角矫正丢失(6.31±2.18)°,明显高于经伤椎组[(3.78±1.24)%、(2.2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很好的改善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方法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朱贤友;路绪超;吴威;石志伟;孟双全

    目的: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35例接受跨伤锥固定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VAS和JOA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体校正丢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

  • 超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作者:黄国忠;黄波;陈满华;樊建平;高凯;陈新

    目的:分析超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52例和B组48例.A组实施超短节段经伤椎置钉固定,B组实施传统跨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以及随访2年后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以及随访2年后的伤椎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术前(P< 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超短节段固定治疗,能够达到与跨伤椎复位内固定治疗相仿的预后结果,且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 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比较

    作者:李宗高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胸腰段眷柱骨折患者7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接受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刻Cobb角度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小于对照组,即刻矫正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即刻伤椎前后缘高度及即刻矫正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跨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伤椎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维持脊柱矫正度.

  • 跨伤椎和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磊

    目的:分析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Cobb角、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功能障碍指数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Oswestry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评分低于时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进行经伤椎固定术疗效较跨伤椎固定更佳,可有效保证胸腰椎的稳定性,促进脊椎功能恢复,降低疼痛程度.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会生

    目的 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取的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水平、术后平均留院时间、胸腰段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水平、术后平均留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半年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但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固定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可更好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改善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正兵

    分析研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此研究病例选取方式为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抽取88例纳入到研讨范围内,再次依据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跨伤椎固定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经伤椎固定方式治疗,将治疗结果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18%比对照组81.82%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JOA、VAS评分状况,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丢失、Cobb角丢失、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伤椎固定治疗方式,所取的疗效比跨伤椎固定方式更为显著,各指数改善幅度也更大,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曾庆刚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手术前后凸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变化情况.手术前两组患者脊柱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两项指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压缩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观察组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显著,有助于伤椎及早恢复,缩小椎体压缩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作者:刘卫祥

    目的 比较经伤椎单侧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JOA、VAS评分和手术前后Cobb角度、术后半年丢失度、术后即刻矫正度.结果 术前,两组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JOA、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半年Cobb角和术后半年丢失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矫正度度数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跨伤椎固定比较,采用经伤椎单侧固定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更佳,术后能更好地维持脊椎的矫正度.

  •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潘磊

    目的 分析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矫正度、手术前后Cobb角、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Cobb角[(2.00±1.05)°]小于对照组[(4.33±1.60)°],术后即刻矫正度[(13.13±4.60)°]大于对照组[(8.37±3.25)°],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1.20±0.31)°]小于对照组[(1.92±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显著,能恢复椎体生理曲度和高度,值得推广应用.

  •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作者:刘世;王兵

    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就跨伤椎固定方式与经伤椎固定方式进行分析,经伤椎固定组Cobb角矫正度丢失度低于跨伤椎固定组,经伤椎固定组92.5%植骨融合,跨伤椎固定组为75%植骨融伤,且经伤椎固定组局部疼痛程度低于跨伤椎固定组,工作生活恢复优于跨伤椎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与跨伤椎固定比较,经伤椎固定植骨融合率较高,使脊住矫正度得到更好的维持,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 经伤椎固定治疗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新;肖俊;许沛荣;朱锋;韩旭;刘锦;金根洋

    为了分析经伤椎固定治疗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将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给予跨伤椎固定术(n=35)与经伤椎内固定术(n=35)治疗.结果显示,与跨伤椎固定术比较,经伤椎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12个月伤椎椎体后凸Cobb角更小,椎体前缘高度更高,末次随访时局部疼痛分级更低.本研究说明,经伤椎固定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近期疗效更好.

  • 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效果对比

    作者:李涛

    目的 对比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施以跨伤椎固定治疗,40例治疗组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对两组疗效展开对比.结果 术后,治疗组VAS评分(1.12±0.22)分、JOA评分(26.36±1.48)分、Cobb角(2.25±0.93)°,较对照组(3.72±1.60)分,(20.20±1.27)分、(8.13±5.88)°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椎体压缩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选经伤椎单侧固定治疗,疗效确切.

  • 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荣生;石裕明;许育东;王伟雄;刘雄业

    目的:对比分析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8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中63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手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跨伤椎固定,n=41)和B组(经伤椎固定,n=41).术前、术后即刻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后缘椎体高度等指标.结果:A、B两组术前VAS、JOA评分,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伤椎椎体前、后缘椎体高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即刻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术后即刻、术后半年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VAS、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Cobb角、即刻矫正度、半年矫正丢失度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后缘椎体高度维持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复位效果更突出,术后脊柱矫正度维持效果更好,故更具推广价值.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周全;周礼安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术中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或经伤椎固定技术固定骨折,其中经伤椎体固定组54例,跨伤椎固定组44例.比较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伤椎后凸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周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后凸角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均可以减少VAS评分(P<0.05),同时减少伤椎后凸角度(P<0.05).跨伤椎固定组与经伤椎固定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周2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伤椎后凸角、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中失血低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但内固定断裂风险高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结论: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固定胸腰椎骨折均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维持伤椎矫正度,但经伤椎固定技术的术后内固定失败率更低.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晓磊;王高强;安志伟

    目的 探究不同伤锥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015年收治入院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8例,分成甲组、乙组,各34例,前者实施经伤椎固定,后者实施跨伤锥固定,比较脊椎JOA评分、疼痛评分(VAS),并观察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变化以及术后情况.结果 JOA和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经过治疗后椎体压缩率以及后凸Cobb角明显低于乙组,且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显示,甲组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相较跨伤锥固定治疗而言,经伤锥固定治疗效果更佳.

  • 单一椎体骨折后不同固定方式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建武;白国玺;陆斌;谢延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单一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单一椎体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对比术前、术后(3~7 d )、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经伤椎固定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单一椎体骨折经后路治疗中较好的选择。

47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