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谷光宇;郭剑超;卓娜;杨柳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420例T2DM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双侧颈动脉正常者为A组(共152例),左侧或右侧颈动脉有斑块形成为B组(共138例),双侧均有斑块形成为C组(共130例),收集空腹血样本检测血常规、血脂、血糖,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踝肱指数(ABI),并进行多组间比较.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中性粒细胞计数(NC)、PLT、NLR、PLR、LDL-C、TC、FBG、HbA1c和CIMT均高于A组,而ABI均低于A组;C组患者年龄、收缩压、NC、PLT、NLR、PLR、LDL-C、TC和CIMT均高于B组,而ABI低于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CIMT和ABI为因变量,以年龄、BMI、血压、NLR、PLR、MPV、HDL-C、LDL-C、TC、TG、FBG和HbA1c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在初诊T2DM患者中,CIMT和年龄、收缩压、NLR、PLR、LDL-C、TC、FBG和HbA1c呈正相关(P<0.05),ABI与年龄、NLR、PLR、LDL-C、FBG和HbA1c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一些危险因素如年龄、血脂、血糖等,CIMT与年龄、NLR、PLR、LDL-C和HbA1c密切相关,ABI与NLR、PLR和HbA1c密切相关.结论 NLR和PLR均与CIMT和ABI密切相关,NLR和PLR可能是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付晨;姚兰;陈姝君;杨洁;陈海平

    目的 评估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队列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2004年至2015年曾就诊北京友谊医院医保中心、基线年龄≥60岁、有至少连续36个月完整临床资料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20例.计算NLR中位数,将CKD患者分为NLR≥2.13组与NLR<2.13组,在随访的11年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终点事件,并进行相关分析,评价NLR对老年CK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中共发生161个缺血性卒中事件.NLR≥2.13组与<2.13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Chi-square=4.963,P=0.026).NLR为老年CKD患者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比为1.11(95% CI:1.007~1.223,P=0.035).结论 在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中,NLR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

  • 川芎嗪对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淑芳;刘喜旺;石卓

    目的 观察川芎嗪时小儿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9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盐酸川芎嗪5 mg,/kg;对照组盐酸川芎嗪.2组患儿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CPB开始后20 min、术后、术后6 h和术后1 d五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麻醉诱导后,2组患儿血浆中CD11b/CD18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CD11h/CD18于CPB开始后20 min、术后、术后6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 d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可下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PB心直视术后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分子表达.

  •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潘满冬;俞祥玫;蔺际

    目的 探讨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急诊科就诊的254例患者采血,检测血常规和CRP;并同时用咽拭子或痰样做细菌培养.依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A组)和非细菌感染组(B组),同时以55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单项指标及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254例中共检出50例细菌感染(A组),其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CRP显著升高,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 WBC)、0.975(NEU)、0.995 (CRP)、0.985( WBC+ NEU)和0.999( WBC+ NEU+ CRP).通过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1.9×109/L(WBC)、75.4%(NEU)和27.8 mg/L(CRP).结论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RP可帮助明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情况,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

  • 冠心病患者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郝天袍;梁飞宇;卢中秋

    目的 探讨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计算N/L,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MI组WBC、N、N/L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WBC、N、N/L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与U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结论 血N/L对于辅助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注意.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Ⅱ期结直肠癌手术预后意义研究

    作者:闫平钊;杨小花;王建华

    目的:评估Ⅱ期结肠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Ⅱ 期结肠直肠癌手术患者260例,比较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变化.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高(风险比3.613;95% 可信区间1.058~9.445;P=0.004)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低(风险比2.465;95% 可信区间1.010~5.880;P=0.048)的患者无病生存期较短,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高(风险比3.018;95% 可信区间1.467~6.207;P=0.003)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低(风险比2.374;95% 可信区间1.188~4.474;P=0.014)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高是无病生存期较短(风险比3.163;95% 可信区间1.058~9.455;P=0.004)和总生存期较短(风险比3.018;95% 可信区间1.467~6.207;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全身性炎症指标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 Ⅱ 期结直肠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