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柴胡疏肝散加味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建强

    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的效果。方法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乔丽娜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鞍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p清除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使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

    作者:孙姝岩;李维民;邓铭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理想。

  • 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晔

    目的:探讨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者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17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显著(92.00% vs.74.00%,P<0.05).治疗后血清胃泌素G17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小三汤对肝胃不和证胃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作者:刘斌;傅滟茹;周翼;汤一新

    目的 探讨小三汤对肝胃不和证胃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患者80例,均为在经胃镜及活检结果证实为胃溃疡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中西医结合组,B组:西医治疗组,治疗时间共6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二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较B组而言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地改善症状和临床症候,降低血清胃泌素.结论 小三汤治疗肝胃不和证胃溃疡患者的疗效确切,可以更加广泛的运用于临床.

  • 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李惊涛

    目的 对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辽阳县中心医院中医科就诊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左金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镜下水肿、黏液增多、充血、糜烂、胆汁反流情况.结果 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患者采取左金丸加减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缓和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 胃康煎剂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艳艳

    目的:观察中药胃康煎剂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①选择9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治疗组服用胃康煎剂。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胶囊+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③治疗后胃镜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胃镜检测胃黏膜充血糜烂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差异显著(P<0.05)。结论:说明胃康煎剂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 中医诊治肝胃不和证

    作者:李昭

    肝胃不和证是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机上逆,胃失和降,主症肝气郁结证候:胸胁胀满或胀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胃失和降证候:胃脘胀闷或胀痛,嗳气,呃逆,恶心,呕吐,吞酸,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次症胸胁走窜疼痛无定处,乳房胀痛,面色发青,多疑善虑,善太息,胃中嘈杂,呕吐黄绿苦水,干呕,不欲饮食,口苦,口臭.或舌红舌苔薄白,或舌边红舌苔薄白或薄黄.

  • 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熊良军;田莉

    目的:研究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独用药,观察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有差异(P<0.05).结论:老十针联合许氏和化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疗效理想.

  • 中药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作者:王宇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指来源于胃十二指肠的症状并可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具有慢性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和呕吐等上腹部症状。其为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一种,同时亦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罗马Ⅲ标准。 FD 包括以下两个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 PDS )和上腹痛综合征( EPS)。前者主要以上腹部饱胀不适或早饱感为主症;后者则侧重于中上腹疼痛或烧灼感。 PDS 和 EPS 上可单独存在,也可兼而有之。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胃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性、社会心理学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过度胃酸分泌、环境、饮食及生活方式均有关,且脑肠肽、自主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邢小阳;温国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后胆汁后流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胃切除后胆汁返流的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用中药加甲氧氯普胺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甲氧氯普胺等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8%;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总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中药加甲氧氯普胺等治疗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可以明显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 分析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

    作者:王桂添

    目的:研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临床研究

    作者:尚莹莹;吴晓华;郭召平;黄天生;杨伟;陈利清

    目的:评价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从胃动力角度探讨中药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柴胡疏肝散左金丸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胶囊口服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浆胃动素、血浆Ghrelin、焦虑量表、抑郁量表、SF-36生活量表差异.结果:①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西药组为72.5%,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均能有效增加血浆胃动素、Ghrelin,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均能有效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能够增加SF-36量表社会功能、肌体疼痛、生命力、心理健康4个维度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浆胃动素、Ghrelin,促进胃排空,从而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 刘尚义治疗肝胃不和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分析

    作者:李娟;杨柱;龙奉玺;王镜辉;郭斌;李军;陈杰;王倩;唐东昕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3软件,分析探讨“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临证用药特点.方法:筛选出2016年8月25日-2017年7月1日期间因“肝胃不和证”就诊于国医大师刘教授国医堂门诊的患者;将药方及相关信息录入软件,并采用关联规则、频次分析等方法,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治疗原则等,从而分析探讨刘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用药特点.结果:研究共录入医案421份,其中男135例,女286例;涉及中医疾病54种(胃痛、胁痛、腹痛、胃热、胃癌等);涉及西医疾病28种(慢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癌、肠息肉等);共涉及症状158个(胃病、口干苦、反酸、纳差、胁痛等);涉及方剂共23首(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左金丸、三黄汤、黄连乌梅汤等);涉及中药198味,总共使用频次6153次(黄连、吴茱萸、半夏、黄芩、郁金、佛手、徐长卿、木香等);中药配伍模块分析,结果提示共获得15条中药组合关联规则;进行药对分析(前5位依次为:吴茱萸、黄连;黄连、半夏;黄连、黄芩;黄芩、吴茱萸;黄芩、半夏).结论:刘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多用疏肝行气,清热和胃之品.

  • 胃癌肝胃不和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王克穷;马娟;于明洋;毛照海;马永录

    目的:探索胃癌在手术、化疗前后肝胃不和证与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对466人1097次胃癌手术、化疗前后患者的前瞻性队列调查,以胃癌肝胃不和证为因变量,以临床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胃不和证发病率为21.79%;其中,术前、术后(或术后化疗前)和术后化疗后分别为31.82%、20.31%和16.16%.从logistic回归分析来看,术前呈正相关者依次是:瘤体直径、卡氏评分;呈负相关: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前呈正相关者依次是:瘤体直径、外科切缘、化疗间歇期服用中药、TNM分期;呈负相关:化疗次数.术后化疗后呈正相关者依次是:瘤体直径、外科切缘和TNM分期;呈负相关:组织学分级、化疗间歇期服用中药.结论:治疗手段不同、时间不同,胃癌肝胃不和证的发病率不同,临床影响因素也不同.

  • 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不和证50例

    作者:高永军

    目的:探讨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胃溃疡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汤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组)各50例,分析两组效果差异,指导临床综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实践。结果:联用中医汤剂治疗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不和证效果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消糜汤治疗肝胃不和证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作者:吴大烈

    目的:探讨消糜汤应用于肝胃不和证糜烂性胃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70例肝胃不和证糜烂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楂曲平胃合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消糜汤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治愈5例(14.29%),显效8例(22.86%),有效8例(22.86%),无效14例(40.00%),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治愈9例(25.71%),显效13例(37.14%),有效12例(34.29%),无效1例(2.86%),总有效率为97.14%。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糜汤治疗肝胃不和证糜烂性胃炎,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且标本兼治,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云;周晓红;吴静;单兆伟

    目的:观察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组30例口服理气和胃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每次5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与对照组的56.7%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治疗后患者体表胃电图(EGG)的表现,调节血浆胃动素(MOT)水平显著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患者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升高,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疗效确切.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

    作者:梁志虎

    目的:探讨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庆市合川区三庙中心卫生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就诊期间,均使用西药对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比较接受治疗前后其中医症状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的评分均低于接受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 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

    作者:李虹;黄立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小健中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该病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采集于我院中医内科,系2009-06~2010-12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29~73岁,平均51岁;病程长16年,短5个月;病情轻度32例,中度14例,重度4例[1];病理诊断伴肠上皮化生者26例(其中轻度18例,中重度8例),异型增生8例(其中轻度5例,中重度3例);中医辨证肝胃不和证14例,脾胃虚弱证16例,脾胃湿热证4例,胃阴不足证10例,胃络瘀血证6例.

143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