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解剖分型、特点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禄;黄文柱;杨俊贵;崔建德;黄昱;杨帅智;王志军;罗人彰;丁自海

    目的 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解剖分型、血管穿支分布特点,并初步应用于手部缺损的修复. 方法 取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共4只,左、右侧各2只,经头静脉及腋静脉进行蓝色填充剂逆行灌注并分为12区,观察分区内静脉主干走行及其属支、皮肤属支的数量、直径.选择手部缺损伤共60例,随机分 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传统的手术方法(传统组),另30例则是根据静脉皮瓣大小选择性应用控制血管穿支数量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缺损(改良组).结果 12个区静脉主要属支数目一般为0~2条.在前臂正中静脉出现情况下,其与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的交通支丰富,第2、3、5、6、8、9区静脉主干相互交通较多,多呈"Y"型及"λ"型分布.若前臂正中静脉缺失,则前臂交通支稀少.第2、3、5、6、9区属支直径[(1.27±0.65)~(2.56±0.71)mm间]小于第1、4、7、8、10、11、12区[(2.58±1.30) ~ (3.34±0.14)mm],但区间属支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属支多在静脉主干的浅面直接穿入皮肤层.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静脉皮瓣结果评定标准,改良组30例皮瓣全部成活,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对照组30例中优12例,良4例,可6例,差8例,其中6例大部分坏死;成活病例较臃肿、质地较硬. 结论 前臂前区的第2、3、5、6、9区为合适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供区;应用改良的前臂前区动脉化静脉皮瓣用于修复手部缺损效果良好,选择得当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