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弱视治愈的视网膜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作者:张丹;牛建明;张士宏;姚雪辉;夏春晓

    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儿弱视治愈的视网膜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弱视治愈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象(80眼),同期选择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80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别检测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黄斑周围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区厚度.对比分析两组扫描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其黄斑中心区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后以及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治疗前,其黄斑周围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后以及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弱视治愈的视网膜厚度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后,其黄斑中心厚度改善明显,且与正常眼无明显差别,且扫描结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赵斌

    目的 探讨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采用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的56例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视力以及视网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 5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1,3,6个月的视力矫正值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1,3,6个月黄斑区神经上皮厚度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有助于解除玻璃体皮质对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促进黄斑区结构的快速康复.

  •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前后视网膜厚度的观察

    作者:邱振英;刘哲丽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前后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评价OCT在黄斑水肿治疗随访中的价值.方法:格栅样光凝治疗的患者24例(32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行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至4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结果:黄斑中心凹到2.2 mm圆内激光治疗前度3个月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635.6~400.6 μm和378.2~180.6 μ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激光治疗前及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到2.2~3.45 mm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459.1~229.2μm和447.2~155.4 μm.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治疗3个月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降低,并且越接近黄斑中心凹处,降低作用越明显;OCT在黄斑水肿激光光凝治疗的随访观察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 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退行性晚期渗出型黄斑变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和预试验结果

    作者:余萍;王青;刘玲玲

    背景:老年退行性黄斑变性视觉中心视野缺失会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其可根据病理表现的不同分为萎缩型和渗出型 2 种,其中渗出型老年退行性黄斑变性进入晚期后,黄斑区结构出现老年退行性变化.临床上可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退行性黄斑变性,但是既往研究很少关注晚期渗出型老年退行性黄斑变性患者.目的:对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晚期渗出型老年退行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厚度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渗漏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索这种疗法在治疗晚期渗出型老年退行性黄斑变性的有效性.方法:此次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完成.试验纳入 113 例符合标准的晚期渗出型老年退行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结果与结论: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12个月患者视力改善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1-12个月,每个月的对数视力表评分、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渗漏治疗以及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预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12个月时,43只患眼视力比治疗前提高≥2行,患者视网膜厚度平均下降111.21 μm,多数患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渗漏停止或缩小.试验旨在提供关于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晚期渗出型老年退行性黄斑变性效果的可靠数据,从而为该方法治疗晚期渗出型老年退行性黄斑变性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15410),注册方案版本号1.0.

  • 视网膜厚度变化与年龄增长关系的临床实验研究

    作者:阎虹;阎明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方法研究视盘额侧视网膜厚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该方法测量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采用OCT测定健康志愿者视盘额侧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对视网膜的厚度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视网膜的平均厚度为2.49μm,RNFL的平均厚度为109μm,平均变异3.5%(全视网膜厚度)和8.0%(RNFL厚度),全视网膜厚度与RNFL厚度与年龄显著负相关(全视网膜:y=369.5-0.35X,R2=0.133,P=0.0002;RNFL:y=126.8-0.44X,R2=0.094.P<0.0019).结论:全视网膜厚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在测定中,这种变化对采用Heidlberg视网膜断层摄影仪对视网膜检测时的参考平面选择的影响可以忽略;使用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CV=3.5%),而在RNFL测量中则相对较低.

  • 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光凝后黄斑区视野和视网膜厚度变化

    作者:袁援生;胡敏;程玉霞

    目的探讨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行全视网膜联合黄斑格栅状光凝后黄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2例Ⅳ期DR合并DME患者15眼全视网膜联合黄斑格栅状光凝术前、术后3天、7天、30天、90天OCT、视力、黄斑光敏感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8天、90天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Wilcoxon rank sum test P<0.05、P<0.01);术后3天黄斑中心厚度比术前有显著增加(P<0.05),术后7天与术前无差别(P>0.05),术后30天和术后90天比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3天黄斑中心10°光敏感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7天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0天与术后7天相比明显提高(P<0.05),术后90天与术前和术后30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Ⅳ期DR合并弥漫性DME患眼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后3月视力保持稳定或提高;术后早期原有黄斑水肿加重或引起黄斑水肿,随后逐渐减轻,至术后1月、3月黄斑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显著下降;黄斑中心10°光敏感度早期下降,后逐渐恢复提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

    作者:江双红;邢怡桥;喻长泰;余建洪;余运娴;郑红梅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规律及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AIC(HbAIC)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人84例(107眼)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M无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Ⅲ、Ⅳ期(DRⅠ、Ⅱ、Ⅲ、Ⅳ期)5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以地形图分9区显示.对各组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观察糖尿病病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与视网膜厚度变化关系;对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视网膜厚度与HbAIC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人黄斑中心凹1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为(168±17)μm,糖尿病病人各组相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79±16)μm、(205±34)μm、(217±43)μm、(291±96)μm、(408±117)μm.DRⅠ、Ⅱ期间视网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2),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弥漫性荧光素渗漏时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视网膜厚度与HbAIC无关.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已有增加,并随着病程的发展,视网膜厚度增加明显,但与HbAIC无关.

  • 去瓣Epi-LASIK术中负压对黄斑区视网膜及玻璃体后皮质的影响

    作者:石磊;李志敏;谷浩;吴珂;郑金华

    目的 探讨去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Flap-free Epipolis laser in keratomileusis,Flap-free Epi-LASIK)中负压(>65 mm Hg)对黄斑区视网膜和黄斑区玻璃体后皮质的影响,评价该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行去瓣Epi-LASIK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41例(81只眼),其中高度近视38只眼,中度近视43只眼,应用眼后节光学相干断层(OCT3)扫描系统,于术前和术后1天、1周、1个月检查,采用快速黄斑厚度地形图扫描模式,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等玻璃体黄斑牵引病变,同时记录术后佳矫正视力.结果 去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前、术后第1天、1周和1月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玻璃体后皮质OCT图像未见改变,未发现玻璃体黄斑牵引病变.术后1月中度数组84.0%,高度数组79.0%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结论 去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负压(>65 mm Hg)吸引在术后1天至1月对中度、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及对黄斑区玻璃体后皮质无明显影响.

  • 弱视患儿黄斑部OCT检测分析

    作者:王熹;沈伟

    目的 用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测弱视患儿黄斑部视网膜结构.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检查的连续的屈光不正和(或)裸眼视力不良的儿童(4~9岁)51例93只眼进行验光、用HD-OCT行黄斑部检测,并根据矫正视力分为正常对照组、轻度、中度及重度弱视组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患眼间平均屈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8.46 P<0.05),远视屈光度逾高弱视程度也逾高.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1 mm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6,0.03,P>o.05),但距黄斑中心1~6 mm范围(内环及外环)中心鼻侧及颞侧、距黄斑中心1~3 mm范围(内环)中心上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弱视组较正常组大,经统计分析重度弱视组与中度、轻度弱视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4.42,P<0.05).若按年龄分组时,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除中心凹外其余各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2.55,P>0.05),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结论 OCT可以较为方便真实地检测儿童黄斑部结构,弱视眼可能存在黄斑部细胞发育、分化延迟.

  • 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评价

    作者:孟晶;张旭;张日佳;李诗娜;李水莲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将诊断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31例患者31只患眼,随机分为PRP治疗组(对照组)16例16只眼和IVTA联合PRP治疗组(联合组)15例15只眼,治疗后1月、3月、6月分别检查并记录患者的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前节及眼底情况等,相关数据应用SPSS进行t-检验、直接概率计算法、重复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1)联合组PRP治疗后3个月、6个月BCVA高于对照组(P<0.05);(2)联合组PRP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渗漏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组PRP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值低于对照组(P<0.05);(4)联合治疗组所需激光能量低于对照组(P<0.01);(5)两组IO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降低PRP所需能量,减少PRP对视网膜的损伤,减轻延缓水肿,提高视力,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

  • SD-OCT对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容积测量分析

    作者:周娜磊;安建斌;马景学;史俊芳;戴丽;崔月先;刘丽娅

    目的 应用Spectralis频域OCT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容积.方法 临床实验研究.对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采用Spectralis SD-OCT,对72名正常人136只眼,以直径1、3、6 mm ETDRS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容积情况.结果 黄斑中心小凹的厚度为(215.68±15.73)μ m,分区中内环上方、鼻侧厚,下方次之,颞侧薄;外环上方厚,鼻侧次之,颞侧、下方薄;黄斑区内环各分区视网膜容积的变化与厚度变化相一致.经中央区的黄斑横切及纵切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均为双峰“M”形,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地形图为开口向颞下的“马蹄形”,各分区视网膜厚度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28~-0.009,P>0.05).结论 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地形图为开口向颞下的“马蹄形”,经中央区的黄斑横切及纵切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均为双峰“M”形,Spectralis SD-OCT可以准确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容积,为临床黄斑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 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与中心视野相关性分析

    作者:莫亚;肖西立;何叶红;刘小虎;谢礼丹

    目的 检测高度近视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中心视野,并与正常人比较,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改变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对照研究,对2011年5~12月在成都中医学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组49例(96只眼)和正常组46名(72只眼)行频域OCT及中心视野检测,分析其黄斑九个分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视野指数.结果 高度近视组黄斑各区及平均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均较正常组显著变薄(P<0.05);高度近视组视野指数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 MS)与黄斑部分区域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性(P<0.05);平均缺损(mean defect MD)与黄斑部分区域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厚度、MS均低于正常人,且部分区域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与MS有相关性,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厚度改变可能是导致视功能下降的原因.

  • 难治性弱视眼的视网膜厚度分析

    作者:张莉;刘玲玲;刘桂香

    目的 检测难治性弱视眼的视网膜厚度,探讨难治性弱视是否存在视网膜形态学改变.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在威海市立二院眼科从门诊患儿中选择难治性弱视眼27例30只眼作为实验组;另选非难治性弱视眼22例30只眼为非难治组;屈光度<±1.00 D的同龄正常儿19名30只眼为对照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对被检眼的黄斑区进行快速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区(1 mm直径范围)及旁中心区(直径为3 mm环形区域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三组数据,两两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结果 难治性弱视眼、非难治性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眼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中心区平均厚度,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2.19、-5.10、-3.73、-2.96、-2.05,P均<0.05).而黄斑旁中心区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四象限区域视网膜厚度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凹、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增加,这种改变可能与难治性弱视眼的发病机制有关.

  • 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正常人黄斑视网膜厚度

    作者:于彬科;段灵霞;杨维刚;王金平;赵莉

    目的 利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3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3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其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9分区,应用3D扫描测量226名6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人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20±14)μm,其中男性(225±13) μm与女性(214±12)μm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环(1~3 mm直径区域即黄斑中心区)内鼻侧扇形区N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303±13) μm,上方扇形区S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300±11) μm,下方扇形区I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95±13) μm,颞侧扇形区T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89±12) μm.外环(3~6 mm直径区域内)鼻侧扇形区N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84±14) μm,上方扇形区S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67±12) μm,下方扇形区I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58±12) μm,颞侧扇形区T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57±11) μm.内环和外环男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人经3D-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男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析黄斑视网膜厚度时应考虑性别差异.

  • 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杨岚;代海燕;帅天姣;张召弟;陈丹丹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78眼).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7% vs.88.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眼的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眼视网膜厚度为(198.44±26.30)、(196.39±21.94) μm,治疗后两组视网膜厚度增加至(235.33±19.42)、(218.44±20.56) μm,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眼的眼底动脉PS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眼的眼底动脉PSV、ED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胰激肽原酶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血流动力学状况,增加视网膜厚度,从而提高患者的视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方敏;胡慧玲;郭梦翔

    目的:研究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其治疗青光眼等视网膜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出生后46 d的SD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为A组(正常对照组);余下20只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按照SD大鼠体重1次腹腔注射60 mg/kg N-甲基-N-亚硝脲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并分为两组即B组(模型对照组)和C组(银杏内酯B治疗组),每组1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C组SD大鼠在实验前7d每日腹腔注射银杏内酯B微乳油剂40 mg/kg;B组SD大鼠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1周、2周后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及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中心视网膜外层厚度.结果:实验1周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银杏内酯B治疗组的LP1和AP1分别为[(91±3)ms,(18±4) μV]、[(110±4)ms,(13±4)μV]、[(95±3)ms,(17±3)μV],银杏内酯B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2周,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中心视网膜外层厚度为(97.4±1.6)μm,模型对照组外视网膜厚度为(16.8±2.1)μm,而银杏内酯B治疗组外视网膜厚度为(24.2±2.3) μm,模型对照组与银杏内酯B治疗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银杏内酯B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对N-甲基-N-亚硝脲所致青光眼大鼠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在于银杏内脂B通过调节青光眼大鼠的动作电位,同时修复损伤的视网膜,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本研究对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对银杏内脂B微乳油剂在青光眼等视网膜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厚度

    作者:陈禹橦;刘贤洁;刘美丹;马小力

    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观察高度近视患者与正视者黄斑区视网膜外核层(ONL)厚度的差异,分析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变化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受检者78例78眼,根据其等效球镜(SE)分为2组,其中正视组(-0. 25D~+0. 25D) 24例24眼,高度近视组(SE<-6. 00D) 54例54眼.通过海德堡Spectralis SD-OCT的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模式对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以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标准将黄斑区进行分区,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区域高度近视患者与正视者视网膜ONL厚度的差异.结果黄斑中央区视网膜ONL厚度高于黄斑区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黄斑区下方视网膜ONL厚度低于中央、上方、鼻侧、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其余各分区之间比较ONL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中央、上方、鼻侧、下方、颞侧视网膜ONL厚度均低于正视组对应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视网膜ONL厚度分布存在区域性特征,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ONL厚度变薄.

  • 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比较

    作者:舒宝君;雷淑红;陈瑜;朱佳丽

    目的 比较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方法 80例AMD患者(共80眼)随机分为A组(雷珠单抗治疗)和B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眼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1个月后,A组视力为(46.17±2.52),B组为(47.5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A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368.79±40.42) μm,显著大于B组的(350.02±40.23) μm(P <0.05);治疗3个月后,2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渗漏改善率高于A组,眼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前期效果优于雷珠单抗,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后期疗效相近.

  •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单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效分析

    作者:王秀英;刘庆淮;帅源露;朱承华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 是老年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一个亚型,其典型的临床特点是脉络膜造影可见息肉和分支状血管网改变[1]. 目前, PCV 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光动力疗法( photo dynamic therapy,PDT)、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 VEGF )药物以及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评估结果不尽相同. 本研究通过分析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 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 CRT)及息肉样病灶与分支脉络膜血管网消退率等指标,来评判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治疗PCV的疗效.

  • Cirrus OCT扫描信号对正常人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测量的影响

    作者:胡旭颋;丁小燕;马伟;袁玲;雷蕾;唐仕波

    目的 研究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信号对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容积测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用Cirrus OCT对109例正常志愿者进行黄斑厚度扫描,测量黄斑部视网膜的厚度和容积.根据扫描信号将受检者分为A1组[双眼信号强度(SS)≥7]、A2组(双眼SS<7)、B1组(双眼SS不同,均≥7)、B2组(双眼SS不同,均<7)和B3组(一眼SS≥7,另一眼SS<7),比较相同扫描信号两眼及不同扫描信号两眼眼底参数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A1组、A2组及B1组双眼黄斑部视网膜的厚度和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2组,信号较强眼的黄斑容积(CV)稍大于信号较弱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6,P<0.05);在B3组,信号较弱眼的黄斑容积(CV)及黄斑部平均厚度(CAT)稍大于信号较强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1,P<0.05;t=3.210,P<0.05).结论 扫描信号能够影响频域OCT对黄斑部厚度及容积的测量.

131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