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主着陆场区医疗保障及救护
目的:探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区航天员医疗保障及救护的经验体会.方法:结合我们参加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医疗保障及救护的体会,8次在直升机上的医疗救护演练经验,2次突发意外事故乘直升机远距离实施医疗救护的体会,多次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护车上的医疗救护演练体会.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对载人航天航天员意外伤害提出有效的防治预案.结果:主要针对首飞载人航天航天员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创新地把一个高质量的ICU全天候前移至草原上、沙漠里,载体是载人航天医疗救护直升机及医疗救护车,可以确保意外情况下航天员的安全.创造了反应速度第一;技术装备第一.使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载人航天医疗保障系统在装备、方案、试验等方面能满足安全性生的要求.航天员主着陆场的医疗卫勤保障工作能够体现急救医学"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理念.载人航天医疗救护直升机在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有机动性强、速度快、飞行高度较低的优点,在草原及沙漠地区都可着落实施救护.结论:返回着陆场区的航天员实施快速医疗救护,能保障航天员安全,圆满完成载人航天任务.
-
失重与骨代谢调节失衡
在失重飞行引起的所有人体生理系统变化中,其骨代谢的调节失衡为严重的危害.其他生理系统的变化在航天飞行中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返回地面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很快得到恢复.但骨钙的丢失却持续发展,且在返回地面后需要很长时间恢复.今后载人航天的重点在于长期飞行,太空失重导致航天员骨质疏松引起的危害就更大,因此失重状态下骨质丢失的研究已成为目前航天医学研究的重点.
-
加强人文修养,建立和谐医疗
我愿以本文作为新年献辞,并与同道们共勉.当我们欣喜若狂地仰望神舟6号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翱翔的时候,又禁不住低头沉思于我们所从事的医学.
-
提高人体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训练方法的研究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提高人体对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方面的有效性,寻找可行的训练方法.方法12名被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人,分别接受11 d共9次的A模式和B模式(头低位、头高位快速交替)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头低位(HDT -30°/30 min)耐力检查和立位耐力检查,以评价训练效果.结果1)2种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均提高了被试者的HDT耐力;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在HDT耐力检查中,B组的症状得分明显小于A组(P<0.05),B组心率降幅明显增加(P<0.01),说明B模式的训练在提高HDT耐力方面的效果较好;2)两种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均使被试者的立位耐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在立位耐力检查中,B组平均动脉压增幅明显增加(P<0.05),心率的增幅呈现小于A组的趋势(P<0.10),说明B模式的训练在提高立位耐力方面的效果略好.结论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对血液重新分布的适应性;B模式是相对较好的训练方法,有望在航天员血液重新分布适应训练中得到应用.
-
失重状态下人体自旋运动控制分析
目的 研究失重状态下人体四肢运动,得出整个人体无外力状况下自旋运动的变化规律,为航天员空间位姿变换操作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太空环境下人体的运动特点建立航天员人体动力学模型,采用Roberson-Wittenberg万法(R/W方法)分析人体各体段在其复杂系统中的相互运动关系,解决其绕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运动的问题.结果 旋转体绕相应轴的旋转速度增大会加快整个人体旋转的速度;旋转体本身的质量与转动惯量增大亦会加快整个人体的旋转速度,同时需要提供的关节力与力矩会增大.结论 旋转因素的分析对航天员太空作业时位置与姿态的变换方法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
航天员前庭功能的选拔
目的检查、评价航天员候选人的前庭功能,选拔出前庭功能良好的航天员.方法对59名候选人-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冷热刺激检查, 其中38名飞行员进行了平行秋千、科氏加速度刺激检查.植物神经反应症状、胃电图、眼震电图、心电图、血压、姿态平衡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冷热刺激检查表明,所有飞行员双侧半规管功能对称, 视-眼动反射和前庭-眼动反射功能正常.平行秋千、科氏加速度测试表明,38名飞行员的前庭功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Ⅰ级(稳定型)占52.6%;Ⅱ级(较稳定型)占42.1%;Ⅲ级(较敏感型)占5.3%.结论本检查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候选人的前庭功能,评定结果是Ⅰ级和Ⅱ级者,其前庭功能为合格,可被选拔为航天员.
-
航天员胜任特征分析与比较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岗位、不同性别航天员所需心理品质的差异,进而确定不同岗位航天员心理选拔的项目和内容.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现役航天员、从教6年以上的航天员教员、航天心理专家及飞行员心理选拔专家进行了96人次的访谈、调查.结果 航天驾驶员、随船工程师、载荷专家、女性航天员的胜任特征有重叠的项目19项,特殊岗位胜任特征各不相同.结论 航天员心理选拔应包括共同选拔项目和岗位特征选拔项目.
-
面向航天虚拟操作分析的航天员人体建模与姿态仿真技术
目的 建立支持虚拟操作分析的航天员三维人体模型.方法 研究了层次化、关节化和参数化人体建模方法;通过CATIA软件建立人体骨骼层、皮肤层和服饰层静态模型,并将其导入到JACK环境当中进行关联处理,赋予人体关节运动特性.结果 生成了可根据百分位和各体段参数进行调整的航天员模型,并实现了姿态仿真.结论 建立的航天员人体模型具有几何外观特性和基本动力学特性,结合JACK软件环境,可以实现航天操作的可视性、可达性、疲劳度等分析.
-
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的故障仿真
目的实现空间飞行训练模拟器故障仿真功能,用于航天员故障训练.方法根据飞船故障预案与对策,定义了训练模拟器中故障仿真原则,对飞船的故障模式进行了分类,确定了用于航天员训练的故障类型,建立了故障仿真模型,通过数字仿真方法实现故障仿真.结果按照航天员训练需求,建立了环控生保、GNC、推进、电源、热控、数管、测控通信及结构等飞船分系统故障仿真模型并实现了故障仿真.结论空间飞行训练模拟器中所实现的故障训练仿真功能满足航天员故障训练要求.
-
航天中航天员及其个人装备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航天中航天员及其个人装备的安全性.方法综合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和危险分析方法等安全性分析方法.结果在航天中航天员及其个人装备中有多种潜在危险源.文章结合国外载人航天经验教训,对其中几种主要危险源的产生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结论这种分析研究有助于保证和提高航天员及其个人装备的安全性.
-
固定基全任务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
固定基全任务飞行训练模拟器是航天员训练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综合训练设备,主要用于对航天员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程序、故障处理能力、飞行操作和控制及船地通信等综合技能和任务训练.模拟器由飞船仿真、模拟座舱、视景、音响、主控机、教员、辅助支持等分项组成.实现了飞船环境模拟、飞船运动模拟、天地通信模拟、典型故障模拟、人工控制与操作训练、训练控制、训练监视、训练数据库管理、训练数据记录、模拟器系统检测等功能.
-
基于复杂度分级的航天员操作训练方法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复杂度水平操作训练任务下志愿者使用不同训练方法后的绩效差异,为提高航天员操作训练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9名志愿者进行高、中、低3种复杂度水平,常规、回馈和整合3种训练方法,共18个模拟航天操作单元操作训练.分别对初训阶段和复训阶段的不同任务复杂度水平下,3种训练方法间志愿者平均操作时间和操作错误数进行比较.结果 1)初训阶段,不同任务复杂度水平下,志愿者应用3种方法训练后的操作绩效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复训阶段,对于中、低复杂度水平的操作任务,不同训练方法下志愿者的平均操作时间和错误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高复杂度水平的操作任务,不同训练方法下志愿者的平均操作时间和错误数之间差异显著(P=0.005和P <0.001),且回馈和整合训练方法下志愿者的平均操作时间和错误数均明显少于常规训练方法(P<0.05).结论 回馈和整合训练方法更适用于高复杂度水平的操作任务训练,低复杂度水平的操作任务训练,使用常规训练方法即可.
-
航天员心理调适能力训练方法研緕
目的 探索适宜于不同压力情境的有效心理调适方法.方法 首先在大学生群体中以压力情境和调适方法为自变量,以情绪体验、情绪生理及行为表现为因变量,进行"不同压力情境下不同调适方法效果的比较研究".在研究结果总结、分析基础上筛选有效要素、整合新方法.运用在航天模拟情境进行有效性验证.后,在航天员训练中进一步应用验证.结果 大学生群体实验结果显示,飞镖或速算压力下,想象放松都有明显降低心率的作用.而双重注意刺激只在速算压力条件下能降低心率;双重注意刺激组在飞镖竞赛压力条件下的操作水平较其他组差.演讲压力条件下,积极暗示组演讲面部表情得分显著优于其他组,资源植入具有降低主观焦虑的作用.在航天模拟情境下,想象放松显示出具有缓和焦虑和提高被试者调节能力的作用.在演讲比赛压力条件下,整合积极资源(积极想象、积极自我暗示和资源植入)组在演讲语音、语调、语速和整体表现上优于对照组.对航天员进行想象放松和整合积极资源方法训练有效性得到参训者的普遍认可.结论 想象放松能缓解压力焦虑;整合积极资源能够提升自信和演讲表现水平.
-
空间在轨飞行对个体积极情绪和额区EEG偏侧化的影响
目的 评估航天员短期在轨飞行中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反应倾向.方法 采用积极情绪量表对“神舟”9号3名航天员13 d在轨空间飞行环境下的积极情绪和额区EEG偏侧化程度进行了测量.结果 发现3名航天员在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呈现出积极情绪活动水平逐渐升高而后略有下降的变化趋势;神经电活动的记录显示,额区EEG偏侧化的变化趋势与积极情绪的变化趋势接近.结论 航天员短期在轨飞行没有达到衰弱化症候的易感期,且由于良好的心理对抗措施,其积极情绪整体水平较高.额区EEG偏侧化与积极情绪变化相关联,可能反映了即时的情绪调节能力.
-
航天员腰痛研究的进展
本文首先综述了航天飞行及模拟失重实验中腰痛的发生情况,以及与航天员腰痛相关的组织在航天及卧床实验中的研究概况;其次,分析了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发生腰痛的可能机制;后介绍了相应的对抗措施,旨在为航天飞行中航天员腰痛的防治提供参考.
-
可用于航天员在轨心电信号采集的织物电极技术分析
针对我国未来载人航天任务需求,开展可用于航天员长期在轨心电信号采集的织物电极技术分析.首先,对传统Ag/AgCl胶状电极在长期心电监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次,介绍了干电极的概念、种类以及发展现状,分析了不同类型干电极的技术特点.再次,结合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特点,对不同类型干电极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得出织物电极是一种适合航天员长期在轨监测的心电传感器的结论,它具有舒适性、可穿戴性、可水洗性、稳定性、易集成性等显著特点.后,针对织物电极技术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国外空间站在轨维修策略研究及启示
空间站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离不开航天员的在轨维修.本文介绍了国外空间站在轨维修的一些相关情况,重点对国外空间站在轨维修方式、维修级别、维修类型以及维修时间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外空间站在轨维修策略的分析,给出了对我国开展空间站在轨维修的一些启示.
-
银河宇宙射线对登月航天员辐射危险分析
人类对空间的探索从近地轨道向深空延伸,空间辐射作为载人飞行中不可避免的有害环境因素倍受关注.由于飞往月球的过程中脱离了地球磁场的防护,并且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层及磁场,所以航天员在登月飞行中所遭遇的空间辐射环境与近地轨道飞行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载人登月与近地轨道空间辐射环境及其对航天员辐射危险的不同,为载人登月项目实施中飞船和登月服工程设计、航天员辐射危险评价及防护措施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
-
航天食品在空间站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目前空间站上使用的航天食品的类型及其营养需求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提出了我国发展适应于空间站的航天食品的研究方向.
-
载人航天领域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在未来星际航行和长期在轨任务中,由于通讯延迟和在轨时间延长的影响,地面指控系统对航天员的支持受到不同程度制约,需要提高航天员自主获得信息支持的能力,增强现实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手段.本文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其在航天员在轨辅助支持上所具有的优势;综述了增强现实在国内外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其在未来航天应用中的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