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过期妊娠对母体的危害及对胎儿预后影响研究

    作者:武雄飞;吴小丽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体的危害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正常足月妊娠者300例为对照组,对300例过期妊娠者的妊娠结局进行研究.结果:过期妊娠使孕母手术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增加;如并发胎盘老化、羊水过少则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更高;及时处理过期妊娠能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结论:过期妊娠对母婴均有很大危害,应加强产前宣教,使孕妇及家属认识其危害,减少过期妊娠的出现;一旦确诊过期妊娠,即应尽快终止妊娠;对并发胎盘老化和羊水过少者,及时手术终止妊娠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

  • 1996至2004年中国联体双胎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唐莹;朱军;周光萱;代礼;王艳萍;梁娟

    目的 对1996至2004年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联体双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其发生水平、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等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450多所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孕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 1996至2004年共监测围产儿数4282536例,发现联体双胎122例,全国平均发生率为0.28/万.其中城镇发生率为0.20/万,农村发生率为0.47/万,农村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女性联体双胎发生率为0.36/万,男性联体双胎发生率为0.17/万;联体双胎的围产期死亡率为82.6%;产前确诊率53.7%.结论 联体双胎是一种围产期死亡率很高的畸形,我国为联体双胎高发国家,且城乡发生率和男女发生率间存在明显差异,应加强围产期管理和提高产前诊断水平.

  • 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颖;常灵芝;钟崇芳;黄春

    目的探讨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围产期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方法对1991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妊娠肝病患者的围产儿死亡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我院肝病孕妇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7.99‰,而且以死胎为主,占65.00%.围产儿死亡有性别差异,男性死亡率为21.64‰,显著高于女性死亡率10.11‰(P<0.01).前后5年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下降(P>0.05),其中本市城区和郊区的围产儿死亡率有下降趋势,而外来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母体患重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者,围产儿死因主要为妊高征和胎儿及新生儿窒息.母体HBV携带者围产儿死因主要为脐带因素、胎膜早破和窒息.结论妊娠肝病可使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其导致围产儿死亡的根本原因是重症肝病引起的妊高征和胎儿宫内缺氧.外来人口、男性胎儿等是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加强对肝病孕妇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孕期管理,积极治疗肝病,必要时尽早终止妊娠,提高产时处理及新生儿复苏水平是降低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剑秋;马良坤;盖铭英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的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1999年间37例ITP合并妊娠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37例ITP孕妇中阴道分娩16例,剖宫产21例。与ITP有关的围产期并发症有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和2.7%。无孕产妇死亡。3例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低,发生率为8.1%。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 ITP合并妊娠时,如无产科合并症,产妇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也可在血源充足时行选择性剖宫产;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上海市各级医院产前B超诊断主要畸形水平分析

    作者:丁瑛;朱丽萍;钱尚萍

    目的 提高产前B超诊断水平,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方法 对1991年~1998年出生的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脑积水、腹裂、联体双胎等畸形进行产前B超诊断情况回顾性调查,其中404例作过一次及一次以上B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共计B超数为853人次.结果 各主要畸形中以无脑儿和脑积水的产前B超确诊率高,分别为68%和51.4%,而脊柱裂低为6.6%.一、二、三级接产医院对主要畸形确诊率分别为7.9%、38.0%、60.6%,三级医院中综合性医院确诊率(42.9%)又低于专科医院(75.7%).三级医院在1995年~1998年对神经管缺陷的确诊率(68.2%)显著高于1991年~1994年(35.1%).无脑儿、脑积水和腹裂的B超确诊率随孕周增大而增高.结论 产前B超诊断主要畸形水平随医院级别而上升,确诊率与畸形程度、类别、妊娠周数及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 正常新生儿黄疸与围产因素的调查

    作者:丁国芳;张苏平;姚丹;徐景蓁;李黎;娜其;王华庄;黄薇薇;王愚珍;杨琳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非病理因素对正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01例正常新生儿生后24 h内开始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记录围产期可能与新生儿黄疸有关的各种因素。被检测的新生儿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高胆红素组和随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各种围产因素对生后5 d内血清胆红素的影响。结果母乳喂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出生体重下降和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对正常新生儿早期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显著影响(P<0.001)。母亲年龄、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时间、出生体重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母乳喂养,母亲妊高征、出生体重下降和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是正常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水平上升时期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重要潜在因素。

  • 围产期解脲脲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丁爱军;叶鸿瑁;罗凤珍;叶蓉华;郭章溉

    目的 探讨围产期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解脲脲原体培养法和ELISA方法,分两部分研究了UU在孕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和UU的宫内感染.结果 UU在孕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率为65%,UU在孕妇下生殖道中的定植与胎膜早破有关;UU可引起宫内感染,并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孕周的降低有关.结论 围产期UU感染尤其是UU的宫内感染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

  • 彩色多普勒监测胎儿窘迫时胎儿脐、肾、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金振杰;杨光;陈秀琴;刁玉兰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监测胎儿窘迫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围产儿监护方面的价值.方法:仪器使用丹麦产维曼-72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胎儿窘迫时脐动脉(UA)、肾动脉(RA)、脑动脉(CA)血流的S/D值、RI值、PI值.以胎儿窘迫100例作为窘迫组,同期正常妊娠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窘迫组UA、RA血流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P<0.05),CA血流S/D值显著升高(P<0.01),而RI、PI值无明显升高(P>0.05),仅以UA、RA血流阻力升高时,新生儿多为结局良好,但同时伴有CA血流阻力升高时,新生儿窒息率达62.50%(10/16),伴有CA血流阻力明显下降者,新生儿预后差.结论:胎儿窘迫时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胎儿缺氧早期周围血管阻力升高,缺氧严重时,脑血管阻力发生变化,彩色多普勒监测胎儿宫内缺氧及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价值.

  • 高龄孕产妇围产期结局的分析

    作者:张春红;石光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37.7±2.89)岁]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并探索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合并症和降低围产儿患病率及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对象为我院近3年住院分娩的高龄孕产妇809例,对其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及围产期结局进行分析,并以200例正常年轻孕妇作为对照。结果:高龄孕产妇在妊娠期其内科、产科、及分娩期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相对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合并子宫肌瘤是对照组的5.2倍,疤痕子宫是对照组的3.0倍,剖宫产率是正常对照组的1.8倍,新生儿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做好高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对防治其合并症、并发症和降低围产儿患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妊娠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 (附2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焕荣;朱楣光;要惠芬

    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其反复流产、胎儿发育迟缓、死胎、早产、早期严重妊高征及产后血栓性病变的发生机率明显增多。自1992年1月至1996年3月,我们对28例患者采用中西药治疗。结果:28例新生儿全部存活,治疗有效率100%。其中足月儿21例,早产儿7例。足月分娩者在孕前均接受系统治疗。结论: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围产儿预后的关键。

  • 应用纳洛酮治疗围产期新生儿窒息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宁;赵筱芳;刘莉;元玉华;朱文兰

    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甚至留有后遗症,有效地降低围产期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是新生儿科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 围产期脑脊髓血管病108例临床与CT研究分析

    作者:李明林;李世平;赵亚一

    目的分析研究围产期脑脊髓血管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特点、分型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总结了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08例围产期脑脊髓血管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CT、MRI、MRA、DSA),根据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分型,并结合文献分析研究各型的发病机制.结果矢状窦脑静脉血栓54例,良性高颅压22例,脑动脉梗死12例,颅内出血10例,缺血性脊髓血管病5例,偏头痛性脑梗死5例.结论共分6型.1型:矢状窦脑静脉血栓,2型:良性高颅压,3型:脑动脉梗死,4型:颅内出血,5型:缺血性脊髓血管病,6型:偏头痛性脑梗死.各型发病均与妊产妇的生理与病理等因素有关.

  • 围产期心肌病10例分析

    作者:吴新华;焦建玲;高春元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的诊治方法.方法结合10例PPCM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PCM常发生在产褥期,临床表现以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为主,栓塞发生率较高,其治疗以纠正心力衰竭,防治栓塞为主,心力衰竭为其主要死因.结论提高对PPCM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 围产期学 心肌疾病
  • 我院10年单胎臀位分娩方式变化分析

    作者:王慧芬;高大汉

    ①目的探讨臂位分娩方式变化对围生儿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臀位分娩方式.②方法对我院1990年11月~1999年12月10年间单胎臀位350例分娩方式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臀位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近2年为93.33%.臀位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上升极显著(P<0 01).臀位剖宫产儿窒息率、死亡率较臀位阴道分娩儿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臀位剖宫产率上升至50%~79%时,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有显著下降(P<0.05);臀位剖宫产率进一步上升至80%以后,不能进一步改善臀产儿预后.④结论臀位剖宫产率在50%~79%之间较合适,应适当降低臀位剖宫产率.

  • 脐带过度扭转283例临床分析

    作者:卢士燕;邢盈;杜彦芳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营养及物质代谢交换的通道,脐带异常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中脐带扭转为脐带异常因素之一.本文回顾总结了我院283例脐带过度扭转的临床资料,以期探讨其对围产儿的影响,现分析报告如下.

  • 邯郸市1999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陈彩英;李秀梅;康美玉;田珂;彭雪梅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实现我国政府承诺<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对邯郸市区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邯郸市产科质量现状,从而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 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的早期预测探讨

    作者:李志英;王伟红;刘薇

    目的:探讨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预后不良的早期预测方法.方法:对105例中重度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3例有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与62例无后遗症的患儿进行对照分析,选择18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先进行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再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8个可能的危险因素中有出生体重小于胎龄、神经症状出现于12 h之内、神经系统症状重出现抽搐或昏迷,此3个危险因素与以预后不良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综合分析围产儿缺氧后孕期体重增长情况、生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时间及惊厥或昏迷等重度脑损害症状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各项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干预,以早期预测神经系统后遗症,进行超早期治疗.

  • 胎儿持续性枕后位112例分析

    作者:奚杰

    目的探讨胎儿持续性枕后位的相关因素、产程特点及分娩预后. 方法1997 ~1999年住院分娩112例持续性枕后位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枕前位112例初产妇进行比较. 结果持续性枕后位组胎儿平均体重明显增大;骨盆临界狭窄、宫缩乏力及产程异常发生明显增加;总产程平均时间明显延长,尤其经阴道分娩者,除第三产程外,产程各期平均时间均明显增加.持续性枕后位组剖宫产率、难产率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母体产褥病率均明显增加(P均<0.05). 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是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第一产程时及早诊断与处理潜在问题并选择佳分娩方式是提高围产期质量的关键.

  • 产程活跃期的观察和处理

    作者:田静;王苏梅

    产程活跃期(以下简称活跃期)是指临产后宫口扩张3 cm至宫口开全的一段时间,历时约4~8 h.既往的研究表明,活跃期的进展是决定是否发生难产的关键因素[1].本研究的目的是:①分析发生活跃期延长的临床因素;②进一步证实活跃期延长对产科结局的影响;③总结对活跃期延长的观察和处理原则.

    关键词: 产程 第二 围产期学
  •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器官受累情况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作者:肖成炜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器官受累特点,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各种器官受累情况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重度子痫前期起病时间以34孕周为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器官受累情况、并发症或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器官损害以胎盘为主,胎盘损害发生率比晚发型有显著升高(P<0.005);伴有器官受累者的新生儿预后较无受累者差;在伴有器官受累者中,早发型新生儿预后较晚发型差.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时间越早、器官受累越严重,其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婴情况积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适时终止妊娠.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