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干预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效果分析

    作者:吴革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开始抗病毒治疗出现不同不良反应的36名患者按照治疗号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8例,在同样的医疗环境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联合给予积极心理支持,转介同伴支持,家庭随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各种药物反应,提高依从性。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不同性别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倪明健;陈学玲;马媛媛;胡晓远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04年7月至2013年6月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男性8 061例,女性6 001例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性别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传播途径男性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女性以性途径为主.男性抗病毒治疗者年龄偏大,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偏低;整体死亡率高于女性,治疗早期死亡率高达10.87/100人年,两年后降至7.00/100人年以下.女性治疗早期死亡率为4.77/100人年,两年后降至3.00/1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率的影响因素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计数(cell/μl)< 200者(对照为≥350),男性的HR=4.08(95%CI:2.96 ~ 5.62),女性的HR=5.11 (95%CI:3.16 ~ 8.35).静脉注射吸毒者(对照为性途径感染),男性的HR=1.99 (95%CI:1.66 ~ 2.40),女性的HR=1.77 (95% CI:1.24~2.52).累积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经性途径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81%与87%,经静脉吸毒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66%与7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治疗组经性途径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97%与98%,经静脉吸毒感染的男性与女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86%与97%,无性别差异.结论 新疆男性抗病毒治疗者较高的死亡率,源于该群体较低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较高的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比例.另外,男性主动服药意愿偏弱及服药依从性偏低为深层次影响因素.

  • 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徐六妹;吴宝红;陈素青;李桂英;翁丹英;曾文英;王辉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3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编号,1~100为心理护理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和心理护理;101~200为同伴教育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和同伴教育;201-300为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组,除常规用药指导外,全程实施连续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由固定小组成员负责随访,采集患者信息,评价所有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个月后,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同组前后比较分别为:心理护理组(P =0.003),同伴教育组(P=0.001),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组(P <0.001),不同组间效果比较(P=0.033),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载量同组前后对比统计值分别为:心理护理组(P<0.01),同伴教育组(P<0.01),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组(P<0.01),不同组间效果比较为(P=0.538),3组的病毒载量值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规范服药,重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 新疆部分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耐药变异分析

    作者:佐合拉·吐尔地;廖玲洁;董永慧;邢辉;孙峰;阮玉华;马祥荣;开赛尔;地力努尔;邵一鸣

    目的 观察接受中国现行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治疗1年内免疫功能恢复、病毒抑制效果,以及耐药性产生和发展情况0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抑制失败和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156例病人,基线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病人比例为5.1%,治疗6和12个月后,分别上升到71.1%和70.8%;病人治疗前的CD<,4>细胞数平均值为191个/μl,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达到324个/ml和327个/ml.基线样本的耐药性检测未发现主要耐药突变,治疗6个月有5例(5.2%,5/97)出现耐药突变,治疗12个月后增加到12例(10.6%,12/113),其中7例对核苷类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失败的相关因素是:近1个月内有漏服史(调整OR值:AOR=12.6,P=0.0002)、基线CD<,4>细胞数在100个/μl以下(AOR=6.6,P=0.0026),均为耐药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静脉吸毒以外的途径感染则是减少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AOR=0.2,P=0.0244).结论 大多数艾滋病病人在抗病毒治疗一年内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CD<,4>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但是耐药突变率也在不断升高,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的发生,保证抗病毒治疗效果.

  • 天津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于茂河;郭燕;宁铁林;周宁

    目的 探讨天津市新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未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CD+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2005-2013年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细胞计数,与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后一次CD4细胞计数的差值及其月均变化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942例,CD4细胞计数月均变化中位数为-4.94.68.68%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低于首次,31.32%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高于首次或持平.多因素分析表明,传播途径[比值比(OR)=1.785,95%可信区间(CI):1.025~3.107]、年龄组(OR=1.164,95%CI:1.013~1.338)、首末次CD4细胞检测时间间隔(OR=0.585,95 %CI:0.521~0.657)、首次CD4细胞计数(OR=2.388,95%CI:2.016~2.828),与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津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中,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随访、检测了解病情进展,以便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 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及预警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作者:楼金成;劳云飞;李惠琴;董兴齐;安靚;雷隽亢;王玉;周曾全

    扩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作为预防已经成为全球艾滋病防治策略[1].云南省2004年全面开展ART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省在治人数超过5万人,2009年以后每年新人组治疗超过1万人[2].ART患者的门诊就诊时间要长于慢性肝炎患者,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艾滋病的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3].为了应对治疗病人数日益增加的情况,云南省治疗点不断增加,部分州市从县级下移到乡镇级[4].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作为全省艾滋病临床治疗的技术支持机构,希望通过开发“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及预警系统”(简称“云南ART信息管理系统”)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高治疗规范化,并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副作用探讨

    作者:钟崇方;王芳;叶恒波;张静

    目的 总结5年来国家免费抗艾滋病治疗项目执行过程中,一线抗病毒治疗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总结不同治疗方案中抗病毒治疗药物相关副作用在中国中部地区的发生率.结果 按照副作用发生率高低排列为:司他夫定(D4T)导致的脂代谢障碍发生率高为35.2%,奈韦拉平(NVP)相关皮疹为31%,齐多夫定(AZT)相关贫血26.6%,NVP相关肝损害17.9%,D4T相关周围神经病损和高乳酸血症/乳酸中毒分别为5.6%和1.6%.结论 由于一线抗病毒治疗药物副作用的影响,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仍需不断调整.

  •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敏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艾滋病专科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并且志愿、自行填写量表的48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由艾滋病专科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2例(常规予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抗病毒治疗完全依从率达到了76.92%(20/2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11/2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升高率为57.69%(15/26),明显高于对照组31.82%(7/2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加强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考虑艾滋病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社会影响等各种因素,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服药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 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儿童长期抗病毒治疗疗效与基因型耐药特征分析

    作者:杨壁珲;张米;刘家发;李健健;楼金成;谢祺;汪习成

    目的 了解云南省HIV-1感染儿童长期抗病毒治疗后的疗效及耐药特征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HIV-1感染儿童的CD4+T 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检测数据.结果 共107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或)艾滋病(HIV/AIDS)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466.8 ± 397.2)个/μL,治疗1、3、5、8年分别有54.3%、62.9%、68.5% 和74.2% 的HIV/AIDS儿童CD4+T淋巴计数>750个/μL.150例(13.9%)HIV/AIDS儿童发生病毒学失败,病毒学失败发病密度为4.3/100人年.在治疗失败的150例患儿中104例检测出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为69.33%.耐药突变位点主要为M184V/I[75.0%(78/104)]、K103N[43.3(45/104)]、G190A[29.8%(31/104)]、Y181C[22.1%(23/104)]和 T215Y/F [20.2%(21/104)].结论 我国儿童长期抗病毒后免疫恢复良好,病毒复制得到有效的抑制.HIV耐药是病毒学失败的主要原因,耐药突变主要发生在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率低,及时进行耐药检测并更换二线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苏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赵艳秋;赵秀萍;傅卓华;黄金龙;曹小平;邵梦竾

    目的 评价苏州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方法 收集苏州市2012年前纳入治疗的576例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评价其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结果 576例接受ART者中,治疗后HIV完全抑制率为84.2%,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毒完全抑制率上升(x2趋势=10.331,P=0.001).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中位数为220/μL(QR:213/μL),免疫学失败率为10.2%,治疗时间越长,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加数越大(F=48.475,P<0.01).治疗6个月后,79.3%的HIV/AIDS病毒学和免疫学均应答,5.4%的均失败.结论 苏州市接受ART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应重视失访和死亡者的分析和监测.

  • 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邹丽红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79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RC组),个体化心理干预护理组(IP组)以及综合护理组(CN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依从性情况,采用WHO-QOL-HIV-BREF中文版量袁评定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率.结果 CN组在完全依从患者例数、依从率方面均高于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完全依从患者例数方面也高于IP组(P<0.05),而IP组在完全依从患者例数、依从率方面均高于RC组(均P<0.05);CN组在干预后心理领域、总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RC组、IP组(均P<0.05);IP组在干预后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RC组(均P<0.05);三组在干预后心理领域、社会关系、总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Kaplan Meier法分析,RC组4年的累积死亡率为15.05% (14/93),而IP组为10.75%(10/93)、CN组为9.68%(9/93),三者在累积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综合护理干预、个体化心理干预、患者是否服药依从为患者的生存率影响因素.结论 综合护理与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 人文关怀护理在抗病毒治疗门诊治疗艾滋病患者中的体会

    作者:林丽;凌俊;裴东怒;许玉军;符兰芳;文燕玉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及护理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抗病毒治疗门诊治疗的70例艾滋病病人,2例未给予人文关怀,68例病人实施人文关怀及护理.结果 2例病人未实施人文关怀,在一年内病人中断艾滋病抗病毒的治疗.对68例病人实施人文关怀及护理,艾滋病病人治疗依从性达到了95%以上,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结论 将人文关怀及护理运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在心理、生理、社会各方面给予人性化、个性化的关爱,能减轻艾滋病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对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变化情况分析

    作者:童珑;马健强;谭覃;曹富鹏;区洁霞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现住顺德区的HIV/AIDS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以及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4例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在治疗后各个时点均有明显上升,并且有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x2趋势=55.86,P<0.001),治疗后各个时点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外,其它相隔3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数两两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低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高者其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增幅更大(P<0.001);初始治疗年龄不影响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的效果(F=0.927,P=0.399).结论 应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并提倡早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表现为先显著升高,后增幅变小,甚至会渐趋平稳.

  • 艾滋病集中定点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分析

    作者:谢艳;李群;周世熙;董利民;姚菲菲

    目的 探讨自贡市艾滋病抗病毒集中定点治疗管理模式,化解HIV/AIDS患者在申请接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医疗机构因此产生的矛盾.方法 收集自贡市2006-2011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信息及数据,分析该模式的产生、建设以及疾控中心、医院及各部门的收益、患者治疗情况的变化.结果 2011-01东碳医院作为自贡市抗病毒定点治疗医院,185例滋病感染者/患者转移到定点医院接受治疗1年后,CD4计数上升124%,完成年均实验室检测次数提高1.61倍.结论 自贡市实施集中点治疗HIV/AIDS患者模式,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得到提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